啸傲水浒风_251 蛛网中心之二【四章】1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51 蛛网中心之二【四章】10 (第1/2页)

    出差耽搁了些时间,赶紧补课上传。

    ============================

    神行太保戴宗在上次东京小校场事件后,先于雷三郎等人离开汴梁,目标是江南。他们是雷三郎上次在东京之行的时候,临时决定的一路出击队伍,任务自然也是十分秘密和紧急的。他在近两个月前,就已经从江南明州赶了回来的。

    他们那一路里的一些事情已经知道了些。

    当时崋球大赛以后,雷三郎结识了江南摩尼教吕师囊、白瑞德等人,他立刻感到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南路发展契机。此后不久吕师囊等人告辞的时候,他先派出阮小七、孟康率商队与之先期同行,随后不久神行太保戴宗和小旋风柴进也陆续出发了。

    他们开始的任务各有不同,也互有交叉,决定的并不完善。不过随着三波人马的聚齐,初始的任务倒是确定了。

    活阎罗阮小七和玉幡杆孟康做为江南道商的先行军借助吕师囊等人的指点开辟商路,他们还有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考察江南明州一带的造船业。由阮小七这个水军头领和孟康这个造船行家领衔,就是为了将来要形成一条海上运输线,雷三郎北方布局的两点三线中的第三条线的思路就是那时候形成的。小旋风柴进这个有着官、商两种背景的特殊人物在东京汴梁的作用已经发挥得差不多了,按照“星罗点线图”赶赴南边,从两淮直至江南一带摸索华盛天道的经营发展是个目前最好的人选。

    而戴宗的任务就更直接了。第一,做为梁山系统高层决策参与最多的人之一,他要协助前面两路发展道众、开辟道商商路,并及时为总部提供发展模式参考;第二,做为梁山系统最秘密的机构——天讯信鸽网络的总负责人,他要为“天讯庖厨”的设置进行摸索与选址,接下来这个任务是要迅速落实的。将来不管南部的道众与道商发展顺利与否,天讯网络却是要一定的铺设下去。还有第三,这个更具现实意义。他要替雷圣使为道玄仙长选“圣女”,用海外来的异族、异国美女拴住他们那位“道玄仙长”。这是很无奈的事,如今华盛天道在朝廷中的根基只有道君皇帝这一点,虽然白瑞德谈过这种“圣女”可是要花费极大的价钱的,但眼前必须保证。为了在东京汴梁立足,为了联系和稳住“道玄仙长”,他们华盛天道已经为此开销了山寨数年攒下的产业的一半。现在初有眉目更是得继续下去,虽然雷三郎心里也知道这个无底洞恐怕是他们填不满的……

    戴宗带回来的消息还是基本可以认可的。南部道商的发展前景很是不错,江南一带朝廷的管制远不如中原一带充分,不像这里官府渗透到了几乎是一点一滴的各个角落。在那里民间的力量影响还是比较显著的,自唐朝以来江南、尤其是偏远一些的地带,都是官员被贬时任职的地方,官府的统治相对薄弱;官员与地方上错综复杂的势力,体现着一种调和性的妥协管理事态。到了宋代,中央集权有所加强,但这种妥协性还是占着很大的比重。官府管辖略松,而隋唐五代以来人口大量迁入使这里丰饶的物产得到了迅速开发;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的商业、尤其是民间商业相对要发达得多。真正制约江南向中原商业发展的瓶颈是路途遥远,匪患频仍,而且进入中原内部官府对南人的刁难却很多;在这一点上道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道商有着皇帝名义上的恩准,沿途护卫又有着其他私人商业无法比拟的安全优势。

    有白瑞德等人的铺垫,可以说稍加宣传,阮小七、孟康所带的第一路商队就收获颇丰。将来随着道商以后的几次成功样板,可以预计江南商路大有可为,不说别的,就是白瑞德等的摩尼教及属下经营的商业产业就会与他们进行广泛的合作。

    小旋风柴进的发展天道的摸索也在谨慎的进行着。他带着公孙胜的几名弟子,渐渐联络了一些在扬子江沿线的道家弟子和道观,以钦命国教的名义开始发展;他又利用自己柴氏宗族的背景,广联亲朋、接纳地方豪门和士绅。最南部已经深入明州一带,一方面联络江浙道教势力,另一方面探摸与摩尼教等各种势力的关系。比较有说明意义的就是,他经过深入活动请出了一位人物随着戴宗回来东京,这位是雷三郎早早定下的笼络人物之一。

    毕昇,这位活字印刷的创造人,原来就是隐身于明州一带的道教之中。江南明州,这个后世的温州,在宋代已经是商旅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海上对外通商的最重要的港口。发达的商业,迅速的信息需求,催生了活字印刷的产生,不过这时候毕昇还是个小人物,远没有后世那么家喻户晓。他的活字印刷术还不甚完善,也就还剩刚刚与雕版印刷分庭抗礼。

    不管是许以重金,还是强拉高压,阮七爷与柴进反正是把毕昇先生请上了到东京汴梁的旅程。此次戴宗回来,除了完成了第一次道商的完整经营外,还带回来一些人。毕昇和一些雷三郎点名类别的酿酒、炼丹、铁木工匠等有十余人,随天道道商查看行情的商人也有十余位,当然还有六位“黑白佳丽”。

    按说收获是极为可观的,不过麻烦或者说难处却也是不小。首先是江淮一带,水陆盗匪猖獗,华盛天道在那里还没有发展起来,还远达不到像中原一带人多势众分段护送。尽管戴宗请出道君皇帝御赐金牌,逼着沿途禁军给予了护送,但还是多次遇险。阮小七等人拼命保护,多人伤亡,才把他们勉强护送进入了黄河流域道教开始“向心”地区。其次,也是更大的危机,他们东京汴梁发展的资财底气已经见底了。以东京汴梁为中心的道商辐射网络虽然初有摸样,浪子燕青在东京汴梁的商业经营也展开的顺利,但这些还都是在初始阶段,投入还是大与产出的;东京桃花坞道场、雷神会馆的大规模建设,再加上对东京各种势力、大小衙门的打点进贡,他们原来预备的东京路发展资财、几年来沿路时迁等人妙手空空换来的财物早已不够,李应的星罗道场已经数次向东京汴梁输血,但还是远远不足。事实上,包括雷三郎等人都远远没有预计到东京开销的浩大,别说在东京投入原来山寨一半的资金,就是别处都不做发展,全部用来投入东京汴梁,实际也是杯水车薪。

    这也难怪,虽然东京汴梁人口只有百余万,但却集中着整个大宋相当大的财富。确切统计虽然说不清楚,但相信不少于那些灵活可用的中原商业资产的近一半左右。那可是个天文数字啊,要想在东京汴梁这里商业上打出些名堂,十个水泊梁山的资产也不够。

    本来留在东京的燕青、樊瑞等人,就已经为手头的资金发愁了,为了捱过“黄河凌汛”一事,公孙胜等又不得不散去成千上万两真金白银多方孝敬,使得在东京的资金更是雪上加霜。较近处的李应潭渊这里已经拿不出太多的钱财来了,他们已经不得不向远处的穆弘、朱仝等人的道场张口了。即使这样,东京汴梁的钱粮总管神算子蒋敬多次报警这里不出一两个月就会难以为继。

    如今戴宗回来,所带道商商队这次是有些盈利,但带回来的那些人可是要庄重对待的。这些匠人很多是许下了重金的,那些商人代表也是要看他们这“钦命道商”的雄厚实力的,不摆出浩大的来头、显出财大气粗是无法打发那些精明的探路人的。浪子燕青已经开始预支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