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54 玉童红仙【五章】3 (第1/2页)
====================== 神秘道长沈云扯开了西部风情的话匣子,这是真像个传道的道士了,虽然他谈的并不是道教的学说和术数。 这位沈云沈道长,逐次打开一个个青色锦囊,照本宣科。他似乎是这样一个人,平时并不善言语;尤其面对面对话,更是简洁的令人费劲。这就是以往经常给人高深莫测的感觉;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经常准备些锦囊写下来传递,估计是掩饰他过分内向的性格。不过,这位道长一旦像教师爷一样单方面讲述起来,又能依据手中的“提纲”讲的抑扬顿挫、绘声绘色。 沈云每年相当长的时间生活在西北。他虽对道教并不是很上心,但身为至少是名义上的一路道教上仙,在西北道众中影响还是比较显著的。鲁智深、朱武等人来到宋、西夏一线的西北边境,打着华盛天道的名义发展道众、结交官府禁军并开始刺探、打击小规模的西夏掳掠寇众、强人,这自然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虽然有耳闻这伙人的来历,但开始对于什么所谓“天道”并没有在意。不过半年左右时间,这支无论你称为是道教组织还是别的什么武装集团的队伍,有着与以往官方、民间在这里活动的势力完全不同的表现。他们传扬道教又打着保护经商的名义;说的是与世无争但实际但隐隐是一支神出鬼没的武装集团。 这半年多来,在中原西北部宋与西夏边境发生了许多怪事。 号称****的大宋,对西夏的关系与对北面的大辽国类似,每年要向党项人西夏国提供“施舍性”岁币和绢帛。其实就是一种纳贡。 百十年间两国发生十数次大战无不最终以大宋惨败收场,西夏统治集团趁机敲诈,贡银和绢帛不断被增加。道君赵佶时代以童贯为代表的西北系禁军也曾对西夏用兵,取得过一些战斗规模的胜利,但从战役层面看损失十分巨大,局势愈发不乐观。西夏渐渐做大,其铁骑军横亘在河西走廊,出入中原如同行围打猎,机动灵活占尽主动;大宋禁军的三分之一强被拖在了这里,数十万军兵龟缩各地依城驻守被动已极,到后期已经是畏战来得多。 近十几年来,双边没有什么大规模冲突但两国边界仍然不太平。大宋与周边的两个强势对立国家大辽与西夏,签订议和协议已有百十年。在此期间,对辽国间基本没有大规模冲突,可是双方民间武装集团甚至局部军队之间的冲突还是不少。辽国小伙武装偷袭对方,抢劫财物、掳掠人口,称之为“打谷草”。宋军也有类似的行为,在整个宋代这是几乎每天发生的事。 大辽国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克制的,或者说基本上还是遵守“和平协议”的。而处于大宋西北部的小国西夏却没那么好对付,西夏国小人口有限,战争铁骑不过十万。他们初时摇摆于宋、辽之间,后来还是看到大宋好欺负,遂与辽国结盟。而对于软弱的大宋,则不仅索要钱财变本加厉,而且不断撕毁合约一次次挑衅。 大宋本瞧不起这个弹丸小国,也曾多次主动或被动的大规模组织禁军与之战斗;但无论攻防基本上每次都是损失巨大,边界不断被侵蚀。西夏铁骑比之大辽军队更加强悍,打得大宋禁军人人胆寒。大宋现最高军事首领枢密使童贯经过几次战役失利以后,近些年来不得不采取怀柔政策,数十万禁军死守国境不再主动出击;而西夏经过百十年的强势以后,内部也发生了许多问题无力再进行大规模的侵扰,双方才暂时减少了大规模的国家性战争对抗。 官方上层的对抗相对减少了,但是民间冲突不断,驻守边界一带的西夏铁骑小规模的偷袭和掳掠抢劫事件时有发生。他们往往数十铁骑往返数百里来去如风,杀人越货抢掠财物人口,这种行动称之为“打肥羊”。这些武装集团的sao扰有时深入宋境百余里,弄得大宋西北边界人人自危;而宋军畏惧西夏军如狼似虎,消极避战,实际上即使出战,也无法跟得上西夏来去如风的铁骑步伐。 这种情况在几个月前发生了变化,先是几个西夏豪强贵族的数十人的武装集团在“打肥羊”时莫名其妙的失踪;后来几伙数十人规模的西夏边界铁骑也被人伏击,几乎全军覆没。对方都是埋伏在西夏人“打肥羊”行动回程路上,回到自感已经安全的西夏“国境”一侧时突然暴起袭击。他们组织严密下手狠辣;战术布局严整,有许多西夏兵已经跑了数十里仍可能被对手突然冒出来袭击。西夏人只经过了一两个月就损失了二百多人,而每次被袭击又看不清对手人数多少,许多人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已经一命呜呼,一时有传说是遭到天神报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被传的越来越邪乎。大宋一方民众中有种说法是有天兵天将来帮助大宋,惩罚西夏恶徒;西夏人则也有传言,昆仑山的仙童玉女下山做法显灵,夜间不注意遇到,就会被勾魂夺魄…… 一个侥幸逃回的西夏偏将的讲述给这种传说更带来了神奇色彩:他们一行十二个人的“打肥羊”小队,本来收获颇丰得意洋洋;进入西夏境数十里的时候,已经是天色微亮,西夏兵松懈下来半打着盹儿向回返。就在此时突然路旁树棵子后面一声怪响,霎时间烟雾缭绕之中无数金色箭芒飞出,立时有几骑落马而亡。其他人见势不妙乱提马缰夺路便逃,昏暗中不知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