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傲水浒风_269 两淮王庆【七章】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69 两淮王庆【七章】1 (第1/2页)

    ================================

    十天以后,淮南滁州琅琊山天峰岭,风高月黑。

    百丈绝壁,从下面看上去,净是光突突、黑黝黝的石岩,陡峭入云。

    几声鹧鸪叫声,从绝壁下不知什么地方传出,一会上面也传来野鸟的回音。

    不一会儿,两条巨大的藤索从山上滚滑下来,霎时山下石缝中冒出几十条黑影,攀住藤索,快速向上攀登。

    为首几人刚登上崖壁,早有一个瘦小精干的人影窜了过来。

    “雷员外、武二哥,可把你们等来了。”只听他说道,这人正是鼓上蚤时迁。

    这时后面的人已经陆续攀登上来了,他们正是武松、石秀等燕云十八骑,雷三郎和他带领的薛永、妍儿等贴身随行人员,另外还有十几个人却是催命判官李立和石将军石勇所带的去年入淮商队护卫骨干。

    十天前,雷三郎与薛漫月分手。薛漫月在戴宗等人护送下回转东京,雷三郎则率随行人员和十八天道卫夹江而下。三天后他们忽然转道江州(星罗点线图的九江),折而向东北方向赶奔两淮。

    按照原计划,他们本来是要越过长江,直奔杭州的。但是一个紧急情况,让他们改变了策略,这又使他们向北绕了个大圈子。

    戴宗留在江州的“天讯庖厨”点,传来消息,以道商为名义在两淮活动催命判官李立和石将军石勇单向飞鸽密报:抽薪行动,时机成熟。

    雷三郎当机立断,让石秀持金牌前面开路,一行人奔驰四天赶到了滁州外围,找到了李立、石勇,仔细了解情况。

    两淮一带,商旅云集。不过历来也是匪患丛生之地。最近几年来,江湖上崛起了一个水陆巨寇,淮西南大盗王庆吞并了几路绿林,成了这里的盗贼总头目。大宋禁军数次围剿均无功而返,宣和元年(华盛历159年,公历1119年)朝廷派张叔夜出任两淮巡检使;他下令数万禁军严守各处水旱要道,着重组织地方厢军分头攻击,对还没形成合力的两淮盗匪实行各个击破。

    王庆刚形成有些统一号令的各路势力损失惨重,两淮局势得到了稳定。后来,由于朝廷内部倾扎张叔夜被“花石纲太师”朱勉等人弹劾回京述职,王庆一派沉渣泛起又有所回复,两淮局势再次开始混乱。

    戴宗等人首次行走江南道商就是在这个时候,华盛天道商队在阮小七等人拼死护送下勉强过关。事后雷三郎曾经指示公孙胜派人与王庆秘密接触,希望能建立合作关系,至少是对天道商队网开一面。但是王庆此人却显然不是善类,他自恃占有地利,软硬不吃排斥任何外来势力;不仅回绝了天道所求,而且还在以后的时间里翻脸无情,对小旋风柴进留下的天道发展人员进行驱赶,甚至杀戮。在整个中原的大地,两淮是华盛天道最无法涉足的地方,也是运输资财和人员损失最多的地方。这里目前几乎已经成了他们的难点,每次道商出发都要派出人数众多的道商护卫,还要重金要求当地禁军给予保护。

    在派人几经交涉未果的情况下,物资、人员又增加了不少有损失。此后雷三郎命令后续进入的向南发展小队首领李立和石勇偃旗息鼓,潜伏下来秘密收集情报,等待机会。

    江南方腊造反后,中原震动,两淮禁军开始南调,这一带的朝廷势力空虚。王庆认为机会来了,发动他的各路人马四面出击。他本人带着两千多主力,夜袭两淮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海州,以求一举占领整个两淮重心。他自以为得计,可是他疏忽了张叔夜的能力。此时,由于战事紧急,大宋朝廷已经重新任命张叔夜充任两淮巡检使,并兼任江南讨伐大军后军统帅。

    张叔夜坐镇海州,这时候他手里的兵力虽不充足,却胸有成竹;事实上他的战法从来就是不依靠老迈腐朽的禁军的。在这里他一年多前建立的一支八百人的厢军死士,才是他手中的王牌。

    十几天前,王庆夜袭海州,不料正入张叔夜设下的埋伏陷阱。八百死士虽然人数处于劣势,但准备充分,上阵凶猛,一个突击打的王庆手下无法立足,后面运送给养和喽兵的大船又被张叔夜设计烧毁,逃无可逃。海州附近地方厢军接张叔夜军令渐渐赶来,至此,一夜之间的败仗使王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