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啸五代_第三十六章:坐而论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坐而论道 (第2/2页)

的维持.修补这两者关系。要知道事情总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今日的善政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恶举,就像儒学一样,先知们固然才智无双,也是在总结当时的经验及教训而得的;社会发展到今日,许多事情也不是先贤们能预判的。时下文人抱着先贤理论生搬硬套,甚至根据自己的需要断章取义,其结果必是走向僵化.教条甚至腐朽,小了说是儒学走入死胡同,大了说必将中华民族带入深渊甚至灭族之危!”说到此七郎担心的看一下黄平,倒见其虽满脸疑惑却也无拍案惊起甚至怒斥七郎儿的意向。还好这是唐末乱世,儒学衰败,好些智者也在怀疑儒学的合理性,如放到宋更或大明,估计七郎儿早被文人的吐沫星子淹死啦。

    “就上层政权,也有皇权.文权.武权三者即互生相依又排斥对立的矛盾,其中皇权又衍生后院外戚.血缘亲族及宦官之权。文权也因地域.家族等分成各种实力阶层相互倾轧。三权相生相克,一旦某一方占据绝对地位,权利失衡。其结果必是政权混乱,长此以往必是国将不国,又一次的天下大乱,民生疲废,百姓流离,十室九空。汉末混战百姓从六千万到三分归晋时的不足一千万;隋末的七千万到唐初的一千多万;这是多么的触目惊心!又一轮的权利.利益的再组合分配,等新的政权建立时由于人口的大量较少,大量荒芜无主的土地加之新的利益阶层尚小心翼翼胃口还低,新朝大多能兴盛一段儿,随之而来的就是人口的膨胀.土地兼并的愈演愈烈。一旦三权失衡,上下层关系矛盾丛生,新一轮的轮回又开始啦。”

    “大赞!七郎儿此论虽有失偏颇却也是一针见血,振聋发聩呀!平虽有些儿听不太懂却也诸多明悟。毛病找到了却如何医治却更迷茫,七郎儿快解,不然愚兄将食寝难安哩。”

    “就是将前贤们的理论去芜存精,结合时下的形势需要建立一套新的理论,它既能平衡限制三权,又能真正的解决国计民生,调和上下层一息万变的关系。这才是当代文人们应该做的而不是所谓的避世隐居,坐等新的政权建立了再去分一杯羹,参加又一个的轮回倾轧争斗。”

    黄平苦笑:“就七郎儿这套言论,某这愤世讥俗的听起来都惊心,如放到那些大儒名士那里还不把你嚼喽。再说就有了这套理论,又有哪个藩镇敢用!”

    七郎儿无奈的摆摆手,无力地道:“这也是某痛苦孤独的病根儿所在,今哥哥不是外人,又志趣相投方敢妄言一二,只想找个同行者共赴国难。”

    “荣某好好思量回味一番儿,再与七郎儿言语。此番为兄被你一番怪论弄得既兴奋又害怕,心乱矣!“

    不乱才怪,七郎儿暗衬,这还算比七郎儿预想好得多,要不也不会说那麽多。再来一记猛的:“某这几年有些想法写了几本,哥哥如有意可拿来瞧瞧”

    “速取来,不,某这就随汝去取。”黄平抱起茶壶就灌,拉着七郎大叫:“速去!”

    将几本七郎儿结合前世.这辈儿的情况弄的东东拿给黄平后嘱咐道:“非亲近志同道合的智者不得观此书,不然麻烦。”

    黄平道声:“然!”就急急去了。

    黄平走了,七郎儿心下翻滚难静;实不知,这般早放出这几枚定时炸弹是吉是福。走到院内一僻静处却听刘睿.刘能争吵,就听刘睿道:“关外也是汉民百姓,人家请榆关镇兵去驱匪,你们倒好,驱匪的倒成强盗,把人家抢了不算,连房都烧了,女人也祸祸啦,还是个人吗!”刘睿恨极,突突的踏着积雪解气。就听刘能分辨道:“虽是汉民,却为躲赋税抽丁就跑到关外被抢活该,烧了房子就是让他们迁回关内。再说,当兵的没甚么粮饷,又没战事,不去抢点还拿什么养家糊口!”

    七郎儿也无心再听,转身去了。刘睿不亏是冯老邪弟子,还有些爱民的正气儿。而那刘能就整一个兵匪,话说回来了,这年代的兵大半儿还都这味的。

    刘能是被征调的乡营的一个副营头兼百人都头,手下都是家丁。

    进屋后娘直叨叨,说是刘啰嗦一队大兵又和家兵吵闹一番,差点动了家伙。

    不这样才怪!七郎儿心儿闹闹的;得,明日就到榆关上任去吧,省着在家里惹气,反正刘家也不让某这闲人插手;最关键的,蓉儿竟已经走了,在留守堡呆上一天都腻腻的。

    这一夜倒是和嫣然好几阵儿折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