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三国筹谋 (第12/12页)
有粮食,而且宋国也出兵攻打我们,当时我们向你们求援,你们推三阻四,就是不帮助我们,迫不得已下我们才这么做的。 可是如今你们却拿这个来当借口,要让我国皇上去你们那里当人质,我们当然不能答应。你们完全不顾事实,硬说我们要不利于你们,强行对我国用兵,导致生灵涂炭,我到要问问使者,难道你们蒙古是不讲道理的吗?” 这话说的有理有据,让镇海愣了愣,有些意外的看了看面前这个西夏官员,眼中微微露出敬意,但还是毫不松口的说道:“事情按照丞相这么一说,反到成了我蒙古的不是,如果不是你们先对不起我们蒙古,我大汗也不会出兵攻打你们,如果要怪,就怪你们自己不自量力好了。 如今我蒙古三十万大军就在贺兰山,如果你们不能给予我大汗满意的答复,我只好回去告诉大汗,你们仍然不想遵守约定,到时一切后果你们自己负责,大汗还在等我消息,我不能在这里久待,如果你们不能马上答复的话,我就要告辞了!” 知道对方这是在威胁,高良惠还想再说,李德旺已经软下来,脸上堆着巴结的笑容说道:“使者不用这么急,约定的事情好说,只是我们现在也有所困难,可否请使者给我们一点时间,让我们商量一下如何!”话语说的委屈无比,完全没有一国之君的气概,一些心怀不忍的西夏大臣偷偷将头转到一边去,不忍看到此刻皇上的样子。 镇海也知道,现在让他们下决定还早了些,方才那么说,只是逼迫他表态而已,更何况此次来,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探明西夏的态度,好为成吉思汗的下一步计划铺路,故而他也没过分紧逼,装做为难的考虑了片刻才说道:“既然皇上这么说,我蒙古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这样,我在这里等一天,如果一天之后皇上还不能答复,我马上就走,到时请皇上不要再挽留了!” 李德旺连连点头道:“那是,那是,我们一定会给使者满意的答复,现在请使者到宾馆去休息,我们马上就商议此事!” 镇海看了高良惠一眼,然后转身就走,似乎完全忘记他应该对李德旺行礼后再离开! 高良惠看着他的背影,眼中闪过熊熊怒火,等镇海一走,他就对李德旺说道:“皇上,蒙古嚣张若此,如果我们就此屈服的话,只怕他们会狮子大开口,到时就算倾我全西夏之力,也不能满足他们!” 李德旺方才谦卑的笑容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怒容,对着高良惠大声吼道:“你们就会说,当初就是你告诉朕,说联合金国方才是上策,可是现在你看,金国的援助还没影子,蒙古的大军就杀到贺兰山了,如果我们不屈服,你用什么去抵挡蒙古人?难道靠中兴府内的这些残兵败将吗?这里站着的都是我西夏的文武重臣,你们告诉朕,现在该怎么办,说啊?” 不少西夏大臣都低下头,不敢看李德旺,只有一名武将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启禀皇上,末将以为现在形势危急,听说武云公主已经回宫,皇上不如请公主率军抵御蒙古,如此定然能让蒙古知我西夏的厉害!” 此话犹如一支最恶毒的利箭刺入李德旺的心中,原本已经被弄的心烦意乱的他更如火上浇油,竟然完全不顾仪态的站了起来,指着这名武将大声斥骂道:“阿绰,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李婉清勾结宋国,意图犯上作乱,朕早就削去了她公主之号,你此刻还敢为她说话,真是反心昭彰,罪不容赦,来人,将这名叛逆打入死牢!” 看到殿前武士就要上前,高良惠连忙上前劝阻道:“皇上且慢,阿绰将军刚从外面回来,不知李婉清的事情,并非有意冒犯。皇上初登基,正宜宽待臣民,何况朝廷现在正是用人之际,皇上不如暂且留下阿绰将军,让他将功赎罪!” 一些大臣这个时候也上前来为阿绰求情,李德旺此刻也担心,如果自己强行要杀了阿绰,会引得这些大臣不满,到时自己就难做了。 但如果就这么放过他,难保别人不会再用李婉清生事,特别是那些武将,更是不能不防。 想了想,李德旺冷声说道:“既然诸位为他求情,朕也不为己甚,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即日起,免去阿绰中兴府右军都统一职,三日内到甘州任职,不得诏令,不得回中兴府!” 阿绰张口欲言,但看到高良惠不断的给他打眼神,无奈的长叹一声,恭敬的说道:“多谢皇上恩典!” 李德旺冷哼一声,不再说话,转身就向后面走去,旁边的执事赶紧宣布退朝! 高良惠安慰了阿绰几句,连忙追着李德旺而去,被李德旺随行护卫拦住后,他竟然高声呼喊起来,李德旺回头看了看他,将他放了进来。 “皇上,微臣方才想到一条对付蒙古的计策,故而前来和皇上商议!” 听到这个,李德旺精神一震,在武将中,他最信任阿沙敢钵,但文臣就首推这名右丞相,自己能顺利登基,高良惠可占首功。 “丞相请讲!” 高良惠看了看四周,李德旺马上醒悟,将高良惠引到一间密室中,将所有闲杂人赶开后,高良惠才神秘的说道:“微臣认为,皇上此刻还是应该向金国求援,请他们按照盟约出兵支援我们,只要金国肯出兵,那蒙古定然要分去一部分兵力,到时皇上再让各州守将坚守城池,不主动出击,如此一来,蒙古定然也无所作为。就算我军有贺兰山之败,但加上金国的助力,也可弥补我军这次的损失,还请皇上斟酌!” 李德旺闻言,没有马上回答,反到低头沉吟起来。 高良惠有些紧张的看着李德旺,他这个计划其实是一箭双雕,因为从金国那边传来的消息表明,金国已经批准了和宋国签订的盟约,虽然西夏这边因为李婉清的缘故而失去了这次机会,但只要金国和蒙古起了冲突,那宋国也断然不能袖手,只要这两国和蒙古拼上,那西夏就又可以左右逢源,不仅可以解了中兴府的危险,就是临洮和凤翔二路的危机也可以解除,只要计谋的好,对西夏的好处岂止是一点。 高良惠此刻有些担心因为李婉清的缘故,李德旺拒绝这么做。想起这位才华杰出的公主,高良惠也只能在心中叹息:恨不该生为女儿身! 就在高良惠心中五味杂陈的时候,李谀之徒,多近忠直之臣,还有那封绝笔书,临死不忘国事,是我大金多好的一位臣子啊。 皇妹,你如此聪明,为什么就不能保住他了? 就在完颜守绪感慨万千的时候,一声有些懦弱的声音响起:“皇上,微臣,微臣有话要说!” 完颜守绪的目光转过去,一个站在最远的官员走了出来,瘦弱的身躯,带些惶恐的神情,让完颜守绪一眼就认出,他是枢密院院事宋圭,一个被自己提拔的汉人官吏。 “宋院事有话请说!” 听到完颜守绪如此温和的说话,宋圭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不少,小心的看了萨布一眼,然后才低声说道:“微臣方才听乌库里镐左丞相之言,心中想起一事,虽然京兆被宋所占,但如今我大金和宋有盟约在手,只要能使得宋国插手西北的战事,我军势必将胜算大增,还请皇上斟酌!” 他的思路,也正是完颜守绪所想的,只是他是皇上,当然不能由他说出找宋国帮忙的话,如今宋圭将这层纸捅破,不少脑筋快的大臣已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