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潜龙出渊震九州 第一百六十一章(下) (第2/2页)
名的保守派对外来势力极为排斥。此前数月里张任所部遭遇夏侯渊和刘璝的双重打压战事极为不顺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地请求外援的意思来。 现在曹军撤退了张任反而要寻求起帮助来着实是有些奇怪。 做了一番思索后大哥给马良回书命其一面与张任保持住联系一面尽全力了解西川眼下的情况。 觐见完天子后张鲁婉拒了数十位朝臣的饮宴邀请反而领着几个儿子在庐江城及周边的几个县走访了两天。 抵达庐江的第六天张鲁至大将军府求见大哥。终于进入最重要话题的商谈之中汉中的归属 大将军府的议事厅内除了大哥和张鲁之外张鲁方还有其长子张逸随行地主薄阎圃我方则是我和二哥及徐庶诸葛亮庞统张昭鲁肃蒯越八人。 所谓乱久必治受二十余年战乱之苦天下诸州十室九空。民生凋敝众皆思定。 观今日天下能还晴宇乾坤者。非大将军莫属。素闻大将军仁义名扬天下民心所向英杰归心但若不是亲眼所见。又怎能相信 自荆州而来时一路所见所闻令鲁颇受感触。荆扬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着实令人惊叹。 先祖张天师先父张嗣师以天地为心以生灵为念周行天下。为民除害建立大教。嗣我教者非诚无以得道非敬无以立德非忠无以事君非孝无以事亲。鲁不才继汉中太守十余载以教义治政。幸得百姓认可万众欢欣乐业安家也不过就能达到如此地步。
汉中仅只两郡人丁4o余万;荆扬两州有19郡人丁5oo余万。鲁穷十余年之力。不过让汉中两郡安生乐业而且最终还是毁于一旦。大将军仅用六年之力。就让荆扬19郡百姓安生如此令人叹为观止。 而更让鲁感触的是途经章陵郡时恰逢朝廷征募兵员。各县青壮竟然争先恐后应募唯恐不能为国效力真是鲁数十年所仅见之事大将军之得民心由此可见一般。 顿了顿张鲁稍叹了口气说道:自汉中失陷避居巴东之后鲁身心俱疲精力衰减渐觉世俗荣辱不过过眼烟云正欲抛开俗念宁心壹志主持教务。不想因王师北伐大胜汉中之事又起波澜。 不瞒大将军与诸公确有人鼓动鲁重掌汉中。但鲁亦知自己已是有心无力家中五子三子盛无心俗事其余四子才不堪据领汉中。舍弟虽然颇有武力但非守牧一方之才。 故而鲁愿将汉中之地托与大将军请朝廷另派贤明之人继任汉中太守。鲁愿以微薄之力从旁辅佐。 张鲁的这一席话直截了当干脆得让人有些震惊他真得舍得放弃手中的权力要把即将到手的汉中交到大哥手中 张鲁这个像宗教领袖多过像一方诸侯的人在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乱世里居然能够做到视富贵权势如尘土。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方一直都在算计张鲁此次邀约其实正是为了设法使他让出对汉中地主导权。 但是没有想到真正的手段还没有使出来张鲁居然已经自行满足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由这里我突然想到了建安初陶谦三让徐州的事情来脑中闪过了一丝灵光。 投资政治投资张鲁现在所做的跟当初陶谦所做的其实都是政治投资既然子孙无法经受这乱世的考验那么索性就以让徐州让汉中这样政治投资为子孙谋得一柄遮天的大伞。如此一来纵然无法割据一方至少能够子孙后代平安地承继下去甚至还能够蒙荫万代。 不过张鲁和陶谦的区别在于陶谦虽然预见到大哥的前途不可限量却没有想到因为种种原因大哥当时竟然没能在徐州站稳脚跟以至于这场投资几乎等于是失败了。 而张鲁则不同以眼下的形势大哥完成社稷一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他的投资几乎已不存在任何风险。 自己掌握汉中看似权柄在握风光无限。然而身处刘曹两大级势力的夹缝之中张鲁的命运就如同风中之烛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能够不受眼前利益地蒙蔽准确地选择了一条利在后世地道路需要何等眼光和心胸。 在后人看来似乎相当平庸至少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的张鲁其实也是一个很不简单的人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