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唐僧的身世之谜 (第7/7页)
后的“淹杀”之冤! 唐僧和刘洪只存在这唯一的“冤”。菩萨们记的非常清楚:唐僧报这个“冤”的时候,寻到的是“亲”!是寻到“亲”后,报的“冤”,从而刚好构成了一“难”。否则,无论怎样报仇,“难”又从何来呢? 所以,如果你只看表面现象,则既不存在“报冤”,也不存在“难”,完全说不通。而只有当他的亲爹是刘洪的时候,就全部清晰通顺了。既存在“报冤”,也存在“大难”。 只有这样解释,所有的环节,才能够顺理成章,清清楚楚。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因为这一切,都是在观音菩萨的暗中策划、cao纵下完成的。这是 对唐僧同志的一种考验! 我们的唐僧同志,在观音菩萨的安排下,被他们刻意制造成了一个“恶”人,稀里糊涂的杀掉了亲爹,逼死了亲妈,满分通过了组织上的考验,终于与有罪的家属彻底地划清了界限,坚定不移地站在了佛组织这一边,继续接受后面的考验。 那么,在幕后掌控cao纵这一事件的观音,究竟是想要达到何种目的呢? (8)唐僧的相貌之谜 对唐僧的身世之谜进行了一番推理之后,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确认唐僧并非状元陈光蕊之子。上回已经说明。 但是,有的朋友可能又会问:既然唐僧并非陈光蕊之子,那么,为什么他长得很像陈光蕊呢? 今天就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温娇 温娇最初见到唐僧时: 叫进衙来,将斋饭与玄奘吃。仔细看他举止言谈,好似与丈夫一般。小姐将从婢打发开去,问道:“你这小师父,还是自幼出家的?还是中年出家的?姓甚名谁?可有父母否?” 温娇见到唐僧后,认为和陈光蕊长得很像。“好似与丈夫一般”。那么,温娇的心里肯定会有巨大恐惧。因为她无法解释唐僧不是陈光蕊的儿子,却为什么会长得很像陈光蕊。 (二)婆婆 唐僧来寻找婆婆时: 寻着婆婆。婆婆道:“你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玄奘问:“婆婆的眼,如何都昏了?”婆婆道:“我因思量你父亲,终日悬望,不见他来,因此上哭得两眼都昏了。”玄奘便跪倒向天祷告道:“念玄奘一十八岁,父母之仇不能报复。今日领母命来 寻婆婆,天若怜鉴弟子诚意,保我婆婆双眼复明!”祝罢,就将舌尖与婆婆舔眼。须臾 之间,双眼舔开,仍复如初。婆婆觑了小和尚道:“你果是我的孙子!恰和我儿子光蕊形容无二!” 婆婆说得更为详细: 1.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 2.长相:恰和我儿子光蕊形容无二。 为什么婆婆说得比温娇要具体肯定?因为温娇和陈光蕊相处的时间短,而婆婆和陈光蕊 相处的时间要长。所以婆婆会更加肯定些。 总之,温娇和婆婆都认为唐僧和陈光蕊长得很像,这一点是一致的。 但是,儿子是不是一定要长得像父亲?这个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没有任何理论支持儿子一定要长得和父亲一模一样。另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长得很像,也是常有的事。 唐僧长得不像别人,偏偏就像那个陈光蕊,你说这怪不怪?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只要联系上下文看,答案就很清楚了。 唐僧之所以长得像陈光蕊,完全是观音菩萨在幕后cao纵的结果。 在观音菩萨她们这个组织内部,掌控着一套“投胎转世”的设备,(后面自然会论述到)。观音菩萨要唐僧长得像陈光蕊,并且一模一样,完全具备这个条件。 因为做假做的太逼真了,反而露出了破绽。破绽在哪儿呢?破绽就出在声音上。婆婆 道:“你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陈光蕊是海州人,而唐僧是江州人。口音是不会一样的。不要说隔州,就是隔县(甚至隔乡),口音也是有差别的。 不同州的人说话,应该是存在一定的语音障碍的,所以这就是个破绽。 那么,观音菩萨为什么要让唐僧长得和陈光蕊“形容无二”呢?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借婆婆之口,给天下舆论一个明确的交代,让大家都知道唐僧是状元陈光蕊的儿子。 你看,唐僧向天祷告之后,“将舌尖与婆婆舔眼。须臾之间,双眼舔开,仍复如初。” 请问:如果没有观音,唐僧他有这个本事吗? 2.唐僧是观音选定的一个取经人,观音菩萨让唐僧长得和陈光蕊“形容无二”,这是她做下的一个独特的“标记”。以防止将来认错了。 《西游记》第12回,唐太宗请天下高僧做法事,热闹非凡,观音菩萨和木叉杂在众人丛中,也去观看: 这菩萨直至多宝台边,果然是明智金蝉之相。 观音见到唐僧的长相是“明智金蝉”之相。一眼就认出来了。 唐僧是金蝉长老转世,金蝉长老长的什么样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唐僧就是光蕊的长相!因为唐僧和陈光蕊长的“形容无二”,所以才不会认错。 因此,我认为唐僧长得和陈光蕊“形容无二”,主要是以上这两个方面的原因。 (又:“光蕊”与“明智”相对应。取“光明睿智”之意。) 在整个事件中,我反反复复地强调:唐僧的出生以及曲折的命运,都是观音菩萨在幕后一手cao纵的结果。但是有的朋友说我胡说八道,一派胡言,其实,这个根本不需要争辩。 因为《西游记》是小说,是一部揭露黑暗现实的小说,并不是什么宗教经典。你拿宗教里的人物来评论小说艺术,那才真的叫扯淡! 在小说的第12回中,写的只有那么清楚明白不过了: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她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 1.“江流儿和尚”,就是唐僧。唐僧的乳名,叫做江流。 2.“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说明唐僧的前世,正是他们这个组织里的人。 3.“又是她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这一句话,就说明唐僧投胎、出生,都是观音菩萨一手经办的。菩萨十分欢喜。 既然书中已经说明了,唐僧出世是由观音菩萨“引送投胎”的,那么,这一点就不应该产生歧义。唐僧的经历,观音菩萨不可能不知道,不仅知道,而且还记了帐的。 唐僧这个和尚,你能说不是观音菩萨刻意制造出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