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风云_第十五章 李鸿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李鸿章 (第2/2页)

单干,带着自己两个儿子在豫皖边界独立拉起一支团练出来。而满怀一腔热血的李鸿章,即无权无势,又无兵无饷,加之对军事一窍不通。自己所建立的庐州东北乡团防,别说对阵太平军了,就连与在捻军中都不能算是实力最强的陆遐龄父子都屡战屡败。看不到丁点升迁希望的李鸿章,只好投靠在实力最强的周天爵门下。

    此时正是周天爵毒杀张乐行捻子团练失败之后,虽然双方并没有撕破脸,但已经形同陌路。于是周天爵对捻军的态度又抚变为了剿,矛头首先对准了公开亮出反旗并投靠太平军的陆遐龄所率领的捻军。李鸿章兄弟紧随周天爵在寿州东乡等地来败陆遐龄,并设计扑杀了陆氏父子。于是李鸿章因功被周天爵奏请朝廷商六品衔。由七品升为六品,虽然时间并不算太长,但对李鸿章来说,非常的不容易,那是从刀光剑影中冲杀是出来的,也是他第一次在军事上崭露头角。

    然而随之便是周天爵去世,李鸿章不得不投到巡抚李嘉瑞帐下,在有粮有饷的李嘉瑞的支持下,李鸿章的庐州东北乡团防发展到1000多人,然而就在事业起步之时,太平军也开始了攻势凌厉的北伐和西征。

    如果说对付一小股土匪李鸿章还堪称有勇有谋的话,那么,太平军的攻势则让李鸿章和李嘉瑞都显得智尽能索了。

    先是扫北军轻松攻占凤阳,紧接着,胡以晃率领的西征军乡安徽境内长驱直入。随后,翼王石达开一改对安徽采取守势的做法,全力进攻。除吕贤基所属团练尽数被歼,吕贤基本人投水自杀外,新到任的巡抚江忠源也被困守庐州,独臂难支的江忠源没有再现保卫长沙的神奇,投水自尽。

    庐州被占,咸丰急派福济继任安徽巡抚,期望能够挽救皖北危局。与曾国藩同为道光年间进士的福济,虽三度出任兵部侍郎、镶白旗蒙古副都统,却没上过一天战场,整个一典型的满洲贵族,既缺乏独当一面的应变能力,更不懂用兵之道,但是对李鸿章来说却又是一次腾飞的机会。李鸿章中进士那年,福济是副主考,即李鸿章的座师,在找到一个更加可靠的政治靠山的同时,已回安徽袁甲三帐下的父亲李文安,通过刘铭传的老师,劝说刘铭传、周盛波等庐州地方团练纷纷加盟,使李鸿章在有兵的同时更增添了大将。

    在清军多次主动出击庐州又连连受挫的关键时刻,李鸿章展现了其逐渐成长起来的军事才能,建议改变强攻庐州的做法,先攻取庐州东南的含山、巢县,在进军西南舒城的战略方针,意在打援和断粮。李鸿章慷慨请行,都兵向含山进发。已回安徽举办团练的父亲李文安也率兵配合,李鸿章艰难地攻取了含山。

    正当双方军队酣战之时,李文安却病死于军中。临终前还手术训谕李鸿章兄弟:“贼势猖獗,民不聊生。吾父子世受国恩,此贼不灭,何以家为,汝辈努力以成吾志。”

    噩耗传到李鸿章耳中,万分悲痛的他却一时间无法转化为行动,只得暂离巢县前线,奔丧回家。然而此次理应,却救其一命。在巢县前线,太平军全歼进攻的清军。

    虽然父亲的灵堂香烟尚在,但前线的失利、福济的调令、父亲的遗言,让李鸿章无法安心守孝。自古忠孝难两全,这是爷爷不止一次的教诲,而父亲更是以身作则树立了榜样。于是,在向父亲灵位最后一拜后,星夜兼程,回到军中。

    由于曾国藩、胡林翼在湖北接连发动攻势,石达开被迫回师援鄂,清军乘势收复庐州。为此,福济奏请朝廷授予李鸿章福建延邵道道员,李鸿章顶起了一顶花翎和善于用兵的桂冠。

    其实,此时李鸿章头顶上的花翎和桂冠与其说是他自己咋狼烟中挣下的,还不如说是幸运之神赐予的。没有了幸运之神的保佑,战争带给他的将是懊丧、同心甚至死亡。不过能够得到辛运之神眷顾之人,绝非碌碌无为者,留下拥有这身就是为了今后的飞黄腾达,李鸿章显然就属于此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