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工_第一一七回 杀伤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一七回 杀伤策 (第2/3页)

把握政治方向与“度”,免得招来不测之祸。

    同时,李彦也开始逐渐鼓吹言论自由,不以言获罪。后者得到地支持挺多,本来朝廷的科道言官说起话来就肆无忌惮,攻击首辅甚至皇上也寻常;但对于前者。就有那么点障碍,便是最激进地言官,也对庶民议政充满疑虑。

    好在明廷对言论地管制并不严格,只要控制好度,李彦发现想说什么都可以,二十几年前的李贽,就能到处宣扬他地“异端”,华夏社地立场,相对温和得多。即便有一二激进的文章。也会同时刊出与此相对立的,作为商榷。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华夏社的报刊,时常会有一些振聋发聩的文章,但同时又有保守的文章作为调和,通常还是以华夏社的名义做出缓和,有人因此而痛斥华夏社的中庸。

    当然,中庸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再这一点上。华夏社地态度得到的赞誉远多过毁谤。

    也有人认为华夏社不该发表那些激进的文章,不过有了作为商榷与调和地文章,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正是在李彦与石柱子的细心呵护下,华夏社及旗下的几份报刊才得以越来越红火,而华夏社出版的一些书籍,也以其相对低廉一些的价格,以及到位的宣传,还有华夏社本身的名气,而大受欢迎。

    在对一些数据和规则进行调整以后。趣玩馆正式对外发布兵战棋第一版。并在彦熙楼大堂做了第一次公开展示。

    这次展示行棋的一方是茅元仪,他的虽然还没有成书。却已经得到很多人地关注,在京城声名鹊起;而另一方则是茅元仪曾经请教过问题,而引起对方对兵战棋兴趣的詹事府司经局洗马孙承宗。

    这是一次战役级的对局,地图选择为辽东,背景即是当前,兵力配备也一如当前,孙承宗统领明军,茅元仪模拟建奴发起春季进攻。

    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是因为孙承宗、茅元仪都认为今年辽东大旱,那么到了明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建奴必然会发起一次春季攻势,以劫掠粮食。

    “建奴的战略目标无非是通过劫掠,获得物资,并扩大其生存范围,而其春季作战,重在粮食与丁口,”作为兵战俱乐部的一次活动,孙承宗在行棋开始前,侃侃而谈,在此之前,孙、茅二人就这次行棋,或者说辽东春季作战,已经有过仔细的研究。

    “此次作战,我大明辽东军十五万,其中沈阳七万,辽阳六万,后金军战兵两到三万,我明军兵力处于绝对优势,然机动能力不及对手,又有广大地区需要分守,兵力无法集中……”孙承宗简单介绍了战役情势。

    大堂中一百多人多是兵战俱乐部的成员,平常也下了不少功夫,闻言不禁屏住呼吸,彷佛置身于辽东那片金戈铁马的战场。

    简单介绍以后,孙承宗与茅元仪分别行棋,李彦则带着特别调集地一批账房和技校学院,负责数据的计算,因为之前已有磨合,还算顺畅。

    为了充分演示兵战棋的玩法并演示战场,孙承宗与茅元仪分别进入二楼的一间的包厢,而他们采用的任何cao作,都会递给李彦的裁判组,裁判组经过计算以后,将结果反馈给行棋者,并向观看者展示、解释。

    简单的数据计算技校学生足以胜任,作为对兵战棋规则的理解最为透彻者之一,李彦担负起条件判定和讲解地任务。

    战役模式与战斗模式地不同之处在于,行棋者可以使用更多的谋略,譬如诱敌设伏、偷袭、集中兵力以多打少等,这也是建奴常用地手段,茅元仪都一一尝试。

    孙承宗用兵谨慎,很注意对敌情的侦查,但是效果并不好,双方骑兵上的差距确实导致了明军的被动。

    为了阻止建奴达成劫掠地战役目的。孙承宗没有选择固守沈阳、辽阳,试图集中兵力在奉集堡一线,与建奴展开决战。

    不过在其援军到达奉集堡之前,这个堡垒的几千士兵,已经被李彦判定为溃散,援军也遭到袭击。

    李彦将士气低落、溃散等负面效果施加在明军身上。对孙承宗造成了很大困扰,不过他还是稳扎稳打,并使用计谋设伏,歼灭了茅元仪的一股骑兵,终于在白塔铺稳住阵脚,集兵固守。

    让众人兴奋的是,孙承宗指挥下的明军在战斗中并不弱于建奴骑兵,但是在战役表现上却很被动,因为机动能力相差太多。如果是小股军队出击地话,很容易让建奴骑兵集中起来打击,如果是大规模出击。行动慢不说,辎重也难以保证。

    反观建奴骑兵,则可以兵分多路,来去如风,给养可以就地劫掠。

    最终的结果,孙承宗守住了辽沈,却失去了腹地,即便孙承宗多方设计,也无法阻止茅元仪利用建奴的机动优势。劫掠走大量的粮草和丁口。

    孙承宗与茅元仪都是计谋多出,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但依然却是这样的结果,让这些平常痛骂熊廷弼的会员无言以对。

    演示一结束,大堂在短暂的沉默以后,很快喧闹起来,大家都不甘心明军只能防守的结果,却无法指摘孙承宗的策略与李彦地判定。

    “此战的结果说明一点,明军与建奴相比。战术上的劣势在于机动性,优势在于城池,野战优势在于火器,但也只能被动防守……”

    “战役劣势依然在于机动性,以及情报搜集,优势在于只要辎重有保障,明军可以拖,建奴则不行,他们地兵即是民。民即是兵……”

    “战略上来说。建奴的优势仍然在于其机动性、灵活性,明军的劣势在于守土。优势在于国力……”

    李彦对棋局作了简单的总结,并请孙承宗和茅元仪作分析,孙承宗显得很无奈,指出辽东的战术在于以炮守城,战役在于坚壁清野,战略在于筑城复地,联合蒙古与朝鲜,挤压建奴的机动空间。

    这一策略与熊廷弼几乎一脉相承,诚然是以国力为赌注,事实上大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