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回 攻取金州(下) (第3/3页)
,方在建奴的围攻之下全军覆没,这也几乎成为辽沈之战中,明军的最后绝唱。 这些汉军显然不能和建奴骑兵相比,而对面的这些火铳手,战术的应用与射击地频次又似乎要高出浙兵很多,在极短时间里便消耗掉将近一个百人队,建奴地把总也是怕了。
“打!总攻开始!”看到那队骑兵上了缓坡,李彦终于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他身边地号手立刻深吸一口气,吹起了进攻的号角。 事实上,李彦也没想到谷口之战能够打得这么好,一百长枪兵、一百火铳兵,还有一百刀盾兵,就成功的堵住了建奴,并且让他们在缓坡前的平地上集结成密集的队形。 现在,正是最佳的进攻时机。 当进攻的号角吹响,藏身在灌木后面的辽东军早就等得有些不耐烦,在将官的呼喝下,他们飞快地将火铳伸出了灌木。 中军哨六百五十人,也是在缓坡上排成了五排长队,每排一百二十五人,覆盖面前二百多尺的截面。同样是一轮次的急速射,数百颗弹丸形成的弹雨,立刻让尚未反应过来的建奴兵死伤一片,特别是那队骑兵被重点照顾,几乎有一半的骑兵掉落马背。 突如其来的袭击让建奴乱成了一团,在这一轮急速射里,几乎没有人知道趴下来或者借助地形躲避铅弹,死伤惨重。 “大概杀伤一百多人,”包有才和情报部的几个人迅速估算着战场的形势,他们现在不用再隐藏,可以更好地观察。 “第四分队已经开始迂回,半刻钟之内。可以截住建奴的后路,”茅元仪快速汇报各部的情况,到现在为止,一切都在计划之内,如果说有哪里比较意外的,那就是二支队与三支队的堵截任务完成得太漂亮了。 “西门守诚请求出击!”一直在观察各处旗语的申湛然报告道。 “让他稳住阵型。等候命令!”李彦拒绝了西门守诚地请求,虽然眼下的战斗发展得都很顺利,但他还是选择谨慎、再谨慎。 乱成一团的建奴兵终于有了更多的反应,有的趴在地上,有的则躲到路边地岩石后面,或者到处寻找避弹的地方,不过也有过半数的建奴开始崩溃,逃向两侧以及对面的山坡上,甚至还有趴在地上。举起手喊着要投降,这些人大多是不久前投降的明军,在密集的弹雨面前。建奴的汉军也顾不上约束他们,战场顿时乱成了一团。 突然之间,建奴中间突然响起此起彼伏的爆炸声,那是早就布置好的拉发地雷,或者用导火索点燃引爆地火药。 刚刚隐蔽好的建奴立刻又被这些爆炸炸得狼奔豕突,到处乱窜。 刘爱塔本来就只带了三百汉军、五百降兵,在大孤山又补充了一百降兵,由于汉军跑得最快,前面在谷口被打死一百多人。多数是汉军,再遭到突然袭击,又阵亡不少,剩下的根本无法压住阵脚。 何况汉军也不是建奴精锐,在突如其来地打击之下,也已经崩溃,就连刘爱塔和他的骑兵队,在第一轮射击中损失过半,活着的也早躲了起来。根本无法起到指挥的作用。 如今这个局面,辽东军可谓胜局已定,接下去要做的,就是取得怎样的战果,并在控制伤亡的同时,尽量让士兵感受到战场的气氛。 第一轮急速射以后,五排火铳手继续装弹射击,他们距离建奴兵七八十步的距离,在这样地情况下。根本不必担心建奴有任何反击。 装弹、射击。战事的顺利让火铳手如同cao练一般,行云流水般完成了三个轮次的常速射击。缓坡前面已经几乎见不到站着面向这边的人,要么是趴着、躲着,更多的则向两侧和对面溃逃。 “起身,向前十步走!”崔石头按照参谋部制订的计划,在四轮射击以后,发出前进的命令。 这个时候,后两排的火铳手已经丢掉火铳,一手拿着火绳,一手拿着短刀,跟在前三排的身后。 “立定,三排轮射一次!” “起身,向前十步走!” 火铳手以长长地队列压向坡底,他们没有遇到任何反抗,倒是有很多人趴在地上举起手臂要投降。 “立定,第五排放下火绳,收拢俘虏!” 这些火绳本来是用作点燃身上的手雷,扔出去炸敌人的,如今看来,却根本用不着,但崔石头还是谨慎地保留着一排以应急。 手持短刀的火铳手两两配合,将投降的建奴兵赶到一起,收缴他们的兵器,在伏击阵地的两侧,负责堵截的三个支队,差不多也在做同样的事情,那些跑得最快地溃兵,根本没有丝毫战斗意志。 至于那些跑向对面缓坡地溃兵,也根本不用着急,因为那边是临海的悬崖,等收拢了这边地降兵,缓缓压上去,那些逃兵也都是争先恐后的投降。 “将军,小的是金州卫的,是建奴抓了小的……” “将军,小人也是明人……” 在抓获的俘虏中,有很多人在说着同样的话,但他们得到只有鄙夷。 “我们胜利了!”茅元仪看着渐渐平静下来的战场,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李彦也有同样的感觉,不过作为战场上的指挥官,他还不敢放松。 “包有才,马上打探金州的情况,看看那边是不是顺利;让西门守诚领人收拢降兵,崔石头立刻从中军哨抽出两个旗,与四支队的三个旗赶往大孤山,务必歼灭那里的一百多建奴兵,并且扣住那些船只;宋大牛领中军哨剩下的三个旗,向东追击,务必不要让一个溃兵逃出去……” 李彦接连下了几道命令,然后转身看向西北金州卫城的方向,若能拿下金州,这一仗便是完胜了,而紧接着的,一定会是规模更大,敌人更强,更加激烈和艰巨的战事。 PS:将这次战斗都放出来,也不知道大家喜欢不,这是六千字,今天就这一章了,多谢大家的支持。 七月七日,牢记历史,记住那些抵御外辱的英雄前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