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回 火炮火铳 (第3/3页)
的时候,虽然一次飞过来的也就是一两颗,却总是让人的心提着,不敢有丝毫放松。 西边的汉军只是散开阵型,佯作进攻,以“牵制”西边的明军不得转移,破虏营也就不急不慢地用火炮射击,火铳兵还是蹲在“屋檐下”休息。
而在东面,一个建奴骑兵千人队逐渐在阵地前方散开,缓缓压向矮墙。 骑兵和步兵的差异,在冲锋时能看得很清楚,骑兵只是打马跑起来,那声势就已经非常吓人,也怪不得明军和建奴作战,总有些军队会望风而溃。 “狗日的,啥时候咱们也能建立这样一支骑兵啊!”看着建奴骑兵如潮水一般漫向东城,王国兴忍不住赞了一声。 李彦对骑兵并不是很看好,因为他知道历史地发展方向,在未来的战争中,火器才是王道,而骑兵,特别是冲阵用的骑兵,终有一天是要退出历史的舞台,虽然这个过程还能漫长,但是骑兵能发挥的作用确实会越来越微不足道。 顾及到复辽军强悍的火炮实力,建奴骑兵故意将队形分得很散,他们在将近一千尺的正面,排出几十骑,一共五排,冲到阵前的障碍物附近,一边勒马,一边将羽箭射了出去,这就是所谓的骑射了。 建奴骑兵娴熟地控马技术让王国兴羡慕不已,不过建奴这种打法,显然是不能对复辽军造成任何伤害。 抛射本身就没有什么命中率可言,也就是射在一个很大地范围里,能不能射中目标,那就全是运气了,何况还是在颠簸的马背上。 这时候地火炮射击也是差不多,虽然能够控制射击的距离和范围,也不可能做到精确的瞄准,特别是建奴的马队分得比较散,最多只有不到一半的炮弹能够击中目标。 因为采用了轮番射击的策略,每次也就只有两三枚铅弹落下来,但也能不时带去一两个建奴骑兵的生命。 铅弹砸在人身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骑兵的惨叫,战马嘶鸣,此起彼伏,这都让建奴的骑兵胆颤心惊。 建奴地骑兵呼啸而来。射完箭后就掉头向东,沿着丘陵缓缓打马退回本阵,第一队骑兵冲过以后,也是丢下了十几骑人马,第二队骑兵紧接着呼啸而来。 第二队骑兵却是贴着金州城和东城的边界,以四五人为一排。呈纵队前行,然后缓缓转向,在设置障碍的地方,呼啸向东,同时将箭矢射向矮墙。 在金州城头,李彦他们分明看得清楚,在骑兵阵列的后面,已经有大队的步兵冲了上来,甚至都不要车。看样子是要想法搬开那些障碍物,好让骑兵继续向前突进。 “炮兵还是挡不住,”王国兴皱着眉头。每一轮只能杀伤十余名建奴骑兵的效果,显然不足以带来什么战果。 “二十几门炮,能起多大地作用,”李彦笑了笑,实心弹的火炮,用来对付骑兵显然不够,不过建奴要一直这么冲,伤亡的累积也不会小。 建奴想要用骑兵的骑射来压制东城可能存在的火铳手?李彦指了指城下的建奴兵:“让城头的炮兵也打上两炮,告诉崔石头。让他弄清楚建奴骑射的羽箭着落点,我倒是不信这样的漫射,能够压制住我军地火力。” 金州城头安排在东北角上的几门火炮,也是轰然作响,加入了轰击建奴骑兵的行列,李彦很乐意用铅弹火药来换取建奴精锐地生命。 不过建奴很快放弃了骑兵的冲击,在骑兵的掩护下,他们的几队弓箭手已经前进到四五百尺的距离,开始张弓搭箭。 而在他们的身后。大队的车滚滚而前,前面的障碍物也是被清理掉不少,正像李彦所说的那样,分散队列,那么二十几门实心弹地火炮,所能造成的伤害并不如想象中来得那样大。 东城的火炮很快调转炮口,开始轰击那些搬移障碍物的辅兵,以及后面那些弓箭手,静止状态下的抛射。杀伤力无疑要比骑射来得高很多。 乌尔古岱和李永芳果断地东侧投入了主力。骑兵、弓箭手、精锐的摆牙喇步兵和车,层层叠叠地压了上来。不断落下的铅弹,似乎也挡不住建奴的推进。 而在西侧,建奴也是驱赶着汉军冲了上来,不过在两旗火铳手的打击下,这些纯步兵自然起不了什么作用。 “建奴地将领果然是老辣,”李彦不禁微微感叹,建奴果断地在东城投入重兵,原来稳妥的布置便显得有些薄弱。 “令选锋营左掖增援东城,着崔石头坚守东城,打退建奴,”李彦下达了新的命令:“告诉崔石头,不要怕伤亡。” 四百尺,也已经达到灭虏铳的射程,既然火炮压不住,也就只能派出火铳兵了。 “所有火炮,目标建奴弓箭手,急速射,”崔石头脸上总是冷冰冰地,下达命令的声音也是纹丝不动。 “右掖左旗、右旗、中旗,五排轮射战术动作,起!”崔石头一声令下,号角声起,原本蹲在水泥板下面的火铳手齐齐向前跨出一步,站了起来。 东城与西城相比,只有西城长度的一半,崔石头在这个突起的棱部集中了三个旗火铳手。 第一排火铳手迅速将火铳架在水泥板上,听着队长的号令,扣下了扳机,他们地动作和西城地火铳手一般稳定、娴熟。 三队组成的第一排,一轮七十五枚铅弹,在三百尺左右地距离上,那些忙着清除障碍的辅兵顿时扑倒十几个,甚至在后面的弓箭手也伤了几个。 看到矮墙后面突然有人出现,建奴的弓箭手也是迅速弯弓搭箭,举弓朝天,射出了一轮抛射。 建奴的弓箭手有四五百人,虽然分得比较散,却也是射出一片羽箭,排成队列的火铳手与后面装药的辅兵,却也是伤了十几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