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回 产业升级 (第3/3页)
。而是蒸汽机车。也就是火车,以及蒸汽轮船。
如果说人力不会成为大明发展的瓶颈。因为大明有着太多太多的人口,那么交通绝对是这个时代影响经济发展、商品流通地关键因素,尤其是大明的幅员是如此的辽阔,使得李彦迫切地想要解决交通的问题,那么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虽然知道这并不容易,李彦还是让精作坊抽调了一部分力量,以深入研究蒸汽机,以及蒸汽机车和轮船。 火车与轮船想要造出来还需更多的时间,就算是造出来,要投入使用,达到实用的程度,也要经历一个发展的过程。 不过李彦已经尽力在现有的条件下去发展交通,为了修造金州城,数万劳工在工地上辛勤劳作,也包括从附近山地上采集石块。 有计划的开采打通了山间地道路,开路与采石被集合起来,首先打通地就是金州到大孤山水泥厂、大孤山码头这一条线。 丘陵上面修路虽然不容易,但平缓的山地在数万劳工大军地奋战下,倒是算不上什么障碍,何况这条线本来就有道路,只是窄了些,而且也不是很长。 现在拉出来的这条路只能算是路坯,李彦的计划是能修筑一条水泥道路,能够并排通行两辆四轮马车还要有富余。 这个计划在水泥供应量日渐增加的情况下,部分路段已经开始试着修造,毕竟这也是第一次用水泥来修路到底行不行,或者说应该怎样弄,大家的心里都没底,先试验,再总结,然后再改进,这是华夏工场一脉所坚持的工作方式。 实际上金州的水泥厂产量逐步扩大以后,最大的影响并非是金州能够得到充足的水泥供应,而是滦州的水泥不用再通过海船送往金州。 滦州水泥厂初建时是为了满足车船厂、煤铁厂的建造,后来是支持金州攻略的需要,做了较大的扩建,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水泥在建筑上表现出来极大地优势。但是对普通百姓来说,修造木结构,或者低矮的单层砖瓦房来说,尚且用不上这种价格高昂的“泥灰”,更不用说大多数人家住的还是泥坯房。 水泥的用途,更多还是体现在大型的建筑上。 金州水泥厂地投产。使得水泥的供给不必继续局限在内部,金州在向山东的商人展示、推销水泥,滦州的水泥同样需要寻找销路。 水泥的特性在于使用方便简单,黏结牢固,最大的优点却在于不怕水。 使用了水泥建造的车船厂、煤铁厂等于是水泥用途的一种展示,除了高大宽敞,整齐划一的厂房,煤厂那块平整结实,不怕雨水地广场。让很多人啧啧称奇。 而在天津车辆厂也有这样的一片广场,而且连接车辆厂与官道的道路也正准备修成水泥路,聪明一点地人已经能够想到。像修广场一样修成的道路,会是怎样的模样。 华夏车辆厂生产的两轮、四轮马车,甚至三轮脚踏车,在天津与北京都已经有不少人使用,虽然绝对数量不多,但影响力很大。 不过很多人买了四轮马车以后,用得并不多,就是因为道路太差,而很多买车的人在水泥广场上试车的时候。充分体会到那种平稳、快速的感觉,已经有不少人在议论,要是京畿的道路都修成那个样子,乘坐四轮马车出行,便是再舒服不过了。 至于天津造船厂,则用水泥修造船坞和码头,这充分展示了水泥在水中也能凝固的特性,更是引起了很多人地好奇。 水泥厂也专门编写了有关水泥特性与用途的小册子,建房、筑路、造桥、修堤等等。凡涉及到土木的地方,都可以使用水泥。 零星有些大户人家修造房屋的时候,也会买些水泥使用,但毕竟要在民房上广泛使用,还需要一个逐渐推广认知的过程,而且水泥的风格与砖石的风格截然不同,在审美观念没有转变之前,水泥还只能作为黏结材料,不会被用在建筑物的表面。快速扩大水泥销售的方法。最好是介入一些大型地工程。譬如皇陵工程,皇极殿工程。不过这些地方因为风格与传统的问题,也不可能大规模使用。 此外就是像金州那样筑城、筑路,用水泥造桥,修筑堤坝也很方便,只不过大明现在几乎是倾全国之财力在辽东,几乎不会去考虑造桥修路,水利失修的情况也很严重。 原本,李彦并没有指望这方面有什么突破,没想到京畿的官商勾结起来,竟然说动了朝廷出钱,计划修造一条从北京到通州的水泥路。 李彦开始很想不明白,虽然通州到北京的这条路并不算长,但水泥的价格也不便宜,这条路的花费也要个十几万两银子,不知道朝廷怎么会舍得的。 后来看到邸报才知道,这条路地预算高达五十万两银子,水泥作为主要材料,水泥厂地报价也不过是十万两,这其中的水分就可想而知了。 至于负责督建这条路地,更是李彦整日牵挂的老熟人,日渐得宠的大太监头子魏忠贤。 按照明朝的财政体系,田赋与盐税为两大主要收入,田赋归属户部,盐税则入内库,虽然辽东战事紧张,靡费甚多,不得不加征辽饷,但那主要是由户部、工、兵各部筹银,与内库无关,所以经常有官员要求皇上发内库的银子犒军。 万历的时候,皇帝一毛不拔,到了泰昌、天启年,先后拿出了几百万两的银子犒军,与此同时,修陵寝、修宫殿,甚至皇族的婚礼,都是几十万、上百万两地下拨。 由此可见,大明的内库还是有些银子的,要不然也不能够拿出银子修建京城到通州的水泥路。 这样的情况在地方上也有不少,有些商人倒卖水泥出去,与地方上的官吏勾结,修路修桥,倒是做了不少好事,这其中的猫腻当然也不会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