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九一回 两大问题 (第1/2页)
对于前一个问题,在过去的两三年中,复辽军用坚城锁住了金州半岛,使建奴不得南下;而以水陆联军沿鸭绿江布防,稳固了东江镇。 虽然在天启二年、三年的时候,建奴曾经聚起大军,先后向辽南、东江发起进攻,只不过复辽军顽强防守,虽然利用机动优势,曾经突入朝鲜境内,但在几次正面会战中,都是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罢兵。 三年来,东江镇的常备军已经有两个协,十个营,三万余人,辽南也有一个协,五个营,近两万人,整个辽海战区的常备军已经达到十五个营,近五万人,这还不包括庞大的水营舰队。 以辽南、东江两地维持这样规模的常备军,也只有规模日益庞大的工商业才能够支撑,其中海贸税收主要用来发展水营舰队,工业税则用来支持陆军。 为了鼓励工商业的发展,辽海地区的工业税率也比较低,陆军所需要的军费,已经数次作战的花费,其实主要还是来自于几次大规模的战争债券。 从天启二年辽海第一次发行一年期的战争债券,其后的天启三年、四年,每一年都要发行相当数量的短期战争债券,虽然每一次都能够及时偿付,不过债券总额却是越来越多,而在这次发展大会之前,华夏钱庄已经有消息传出,说是这一次辽海计划发行数额更大、期限更长的新的一批债券,其中包括以前地一年期债券,还可能有三年、五年。乃至十年期的债券。 战争债券用于维持庞大的军费开销,规模庞大的常备军也终于一改明军同建奴作战中的颓势,在辽南、东江建立了两条钢铁防线,使得建奴无法寸进。 以往,明军虽然也能够凭着城池坚守,但是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建奴在城外肆虐,劫掠城外的物资,破坏屯田的成与农业并不重视,反而是大力发展工商业。 工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显然不同。人口更多聚集在一起。特别是那些工业区,矿区,有组织的产业工人可能就达到数万。都可以很快组织起来,进行自卫。 辽海战区对厂矿的防御、军事作用,以及矿工、工人地军事训练,都有一套成熟而完备地体系,不过是政府投资。还是商人投资,全都纳入辽海的军事系统当中。 对于这些厂矿,建奴轻兵急袭。很容易被厂矿的自卫队,以及快速组织起来地工人大军给包围、消灭。 要是大军出动。也难以避开复辽军地情报侦察。起不到偷袭地作用。而复辽军地大军一旦组织起来。加上这个厂矿自卫队。即便是大军出动。也难以占到便宜。因而最近这段时间。复辽军与辽海就处于一种对峙状态。建奴也很少再试图进攻辽海。 精明地商人都能够看到辽海战略态势地变化。而随着辽海工商业地发展。复辽军在战略上地优势。将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建奴已经不足为虑。 何况不仅是辽海战区地战略态势发生了变化。自从孙承宗总督蓟辽。王国兴提督辽东一来。辽西地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虽然到任初期。孙承宗与王国兴都遇到了很大地阻力。不过王国兴带着两营精锐。再有孙承宗地强力支持。几乎是强行推开了辽西新地防守战策。 孙承宗原本任命祖大寿在宁远筑城。这位辽西将门地将领消极怠工。王国兴毫不客气地将其撵走。然后从滦州调来建筑大军。在宁远筑起铁工城一样地三层棱堡。而水营地一支舰队也入驻觉华。就此建起了宁远、觉华防线。 宁远防线一成。王国兴驻军宁远。就开始清理辽西军队。核定兵员。裁汰冗兵。将各地班兵遣返。让辽西地军户继续回去种田。 王国兴的做法,当即引起了激烈的反弹,对武将来说,特别是那些辽西将门,核定兵员,遣返了他们手上的冗兵,特别是经过王国兴的筛选,基本上除了家丁,这些将领手下就不再有什么兵丁,这就意味着他们没了权力,也没有吃空饷的可能,他们当然要激烈反对。 也有很多文官攻击王国兴此举,将导致辽西防守空虚,为建奴所乘,一旦建奴大军前来,那么辽西将无兵可用。 作为辽西的最高军政主管,孙承宗也有如此担心,只有王国兴信心满满,他认为建奴在解决辽南、东江之前,必不敢全军进攻辽西,要是只来个两三万,王国兴有信心以两三营复辽军,守住宁远、觉华防线,要是建奴敢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