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工_第一九五回 后方筹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九五回 后方筹谋 (第1/2页)

    就在前方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候,李彦与他的督军署也在紧张地关注着前方的军事进展。

    今时今日,李彦已经不用亲自领军出征,虽然复辽军中的大部分基层军官,在讲武堂学习时,都是他的门生,都曾听过他讲课,但是在战场的临机决断方面,李彦就未必强过骆养性、刘文炳、巩永固等人。

    由兵战俱乐部改组而来的讲武堂,是一套很复杂的系统,其在辽南设立总堂,设讲武学院,类似于军事院校,在过去的两年中,复辽军的大小将领,都在这个学院进行过为期两个月以上的学习,包括各营战兵,也都轮流驻防辽南,并在讲武学院进行过整训,也正是通过这个学院,李彦将他的军事理念,传到各军各营之中。

    讲武堂依然保留了兵战俱乐部,不过俱乐部的覆盖范围更广,不仅在军中有,在民间也有,表面上属于非官方,以娱乐为主的组织,不过在军方内部,这个俱乐部却扮演着与原来相似的角色,只是将官兵的培养安排到了讲武学院。

    在各营各哨,都有俱乐部的设置,俱乐部已经成为,官兵交流与接触的一个场所,在这里,大家不问军职,只凭俱乐部的等级,虽然这种等级往往能与现实的军职联系起来,因为在俱乐部中表现出色的成员,其等级分也是军职升迁的凭据之一。但是在俱乐部中,这种等级并不体现为上下级,哪怕是一个等级分为零地新成员,也可以挑战俱乐部中的王牌。

    此外,在各营也会设讲武堂分社,作为中高级军官交流。以及各级军官学习的地方,讲武堂及俱乐部的管理,与营官哨官的指挥系统多有依赖,但又相互独立。

    在讲武堂、讲武学院以及俱乐部,所有的参与者都会知道一个名字,那就是李彦,李彦是这些组织地创建者,也是他们接触的军事理念的提出者,还是他们的导师,这种关系。在这个时候显得非常的重要。

    讲武堂的体系,不仅在辽海两镇存在,在辽西、在登莱都发挥着作用,虽然不能同辽海相比,但其存在本身就建立了一种联系,相对来说,辽西因为王国兴的存在,与辽海走得更近,身上的辽海烙印也更加深刻。

    但凡有辽海的烙印。或者说讲武堂的印迹,其作战地风格就是重视参谋的作用,像秋季攻势这种大规模的会战,特别是在主动发起的情况下,都会在战前制订多套详细的作战计划。

    虽然说以现在的通讯手段,总参谋部、镇总参谋部,甚至是营参谋部,都很难通过作战计划指挥一线的战斗,通常只有在战略战役层面,多做一些计划。

    尽管如此。李彦仍旧是坚定不移地在军中推行参谋制度,尽量做计划,尽量作总结分析。尽量研究战略战术,如今也是成绩斐然。

    参谋官们虽然不能在战事发生时给予直接地干涉。但是他们设计出地一套又一套地标准战术。足以让欠缺战场经验地指挥官迅速针对战场形势地变化。进行调整。

    正是参谋们地努力。复辽军才变得日益正规化。也越来越迥异于这个时代地军队。

    此外。很多参谋在参谋部经历过以后。都会下放到军中。担任一线地指挥官。而有地一线将领。也会到参谋部短期任职。通过这种方式。既培养了一线将领地宏观。也为军中输送了更多合格地将领。

    如今战事已经开始。除了派出去地参谋。整个督军署及参谋部地军官都不多了。不过他们也随时盯着前方地战事。同时也在抓紧时间进行不同地推演。以发现疏漏。或者尽早规划下一步地作战行动。

    “议事会那边也都是知道我们这次地作战行动了。”李彦虽然也关注战事地进展。不过能做地事情都已经做了。担心也不会有任何正面作用。这些日子。他倒是一直在考虑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利用这场战事。来为辽海争取更大地利益。特别是在议事会成立。辽海政治格局即将发生巨变地当明地人也能从辽南地动员规模中。猜到我们这次地军事行动应该不小。”茅元仪笑着说道。他现在已经是正四品地辽东兵备道。不过实质管辖地事务。还是参谋部、讲武堂这一块。茅元仪也觉得这些都是最适合他做地事情。

    李彦点了点头:“军事上地胜利。是最能扬国威。凝聚民心地。不过有个前提。就是要让大家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