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二四回 安排 (第1/2页)
些事情,不可能一下子谈得很透,涉及到日后的施~时半会儿也难以面面俱到;而事实上,李彦想做的事情,都能从辽东的新政中找到脉络和方向。虽然很多人认为辽东的举措是为了应对战争的临时之举,其实李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如此简单。 辽东只是一块试验田,因为它的特殊性,所以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下发展起来,如今就该是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的时候。 在辽东,最大的变化其实就是工商业的发展,因为战争,辽东不方便种地,很容易遭到建奴的劫掠,所以辽东就在重要的城池要塞后面,发展工业,并通过商业,满足自身的物资需要。 为了满足工商业的发展,这两年辽东的辽民身份逐渐发生了变化,原本辽民都属于卫所,后来逐渐有大量从事工商业的人口涌入,包括前几年山东的闻香教起义,出现反向的移民潮。 与封建地租式的生产关系不同,辽东的工人为工厂、商行干活,工厂、商行给付工资,工人与工厂、商行之间,再没有别的封建义务关系。 移民进入辽东,往往会给剥夺原来的身份关系,他们要受到卫所的管理,承担军役责任,给工厂和商行打工,又没有人身依附关系。 这种做法,很适合辽东这种以工商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劳动力在市场上流动,商人和工厂也不愁找不到人。 这种方式促进了工商业发展,带来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使得百姓面临从前截然不同的境况,譬如说一旦找不到活做,可能就没有收入;若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话,生活更是会陷入绝境。 而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通过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宗法制度,农民有一块地,年成好的时候,再差也能吃饱肚子,而在工商业发达的辽东,他们虽然不用承受地主的盘剥,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东西。 当然,李彦知道哪怕是在几百年以后,普通老百姓的依然要承受各种各样地盘剥,其地位,与大明的百姓未必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他们地生活水平已经有很大的提高,这主要得益于生产力水平地提高。 李彦不奢望自己去建立一个完全公平公正地社会。他现在地目标。只是尽可能地强大中华。使其在近代化地道路上。不至于落后欧洲。国家强大了。老百姓地日子自然会越来越好过。 有很多事情。千头万绪。但是最根本地。却在掀翻阉党以后。将中枢权力掌握在手中。在明确了继续尊奉天启皇帝。以及大致原则之后。李彦刚要说话。外面亲兵却来报告。包有才有急事请见。 如今京城之内地力量主要就是情报部和特战营。李彦立刻让包有才进来。得到地消息却是阉党已经下了圣旨。罢免李彦兵部侍郎、都察院副都御使、辽东巡抚等职。限定李彦明日一早必须离开京城。 李彦微微一笑:“看来。魏阉也不想给咱们太多时间。本想着大家征途劳累。先休息一下。明天继续讨论地。如今怕是只能挑灯夜战了。” “那也正好。这个时候。谁能睡得着觉?”巩永固哈哈大笑。 李彦看了申湛然一眼:“如今。我们要怎么做?” “就看京城里准备的情况如何,如果一切准备妥当,此事宜早不宜迟,”申湛然凝着眉头说道:“大人乃复辽军的主心骨,魏阉罢免大人官职,无法接手复辽军的指挥权,难免会对辽东产生不好的影响;况且魏阉既然限定大人明日必须离开京城,恐怕也会有所动作。” 包有才点了点头:“京营、在京各卫那边已严密监视,如果有动静,马上会传过来。” “魏阉一定会看住我们在通州的兵营,以及城内地驻地,现在有两个办法,其一就是先下手为强,今夜咱们就发动,可以打魏阉一个措手不及,缺点就是我们这边也没准备好,临时起事,可能也会比较仓促,当然,以复辽军的素养,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其二,暂且示敌以弱,大人明日就离开京城,通州的军队也拔营回辽,然后咱们这边再突然发动,只要做好保密工作,同样很突然,并且可以为兵变找到更大地理由,缺点就是可能让魏阉更加嚣张,让很多支持我们的人感到失望,甚至投向魏阉的阵营。” “这倒也不是问题,只要我们发动得快一点,魏阉未必有反应地时间,”郭振明道。 基本上,大家都倾向于第二种策略,可以欺敌,并做好充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