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刘琦_第54章 势力初成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4章 势力初成了 (第2/2页)

员的过失,并督管郡内各项律令的实施和执行。

    其余郡内各级官员则职位不变,各司其职。

    这个决定是刘琦经过深思熟虑而做出的,尽管自己是太守,但是刘琦也知道,在处理政务上面,自己不擅长,因此,必须得找一个能独挡一面的帮手。

    在众人之中,蒋琬的年龄最大,历史上的蒋琬,能够做到蜀国丞相之职,刘琦相信蒋琬能够独当一面,郡丞这个位置,蒋琬能搞得定。

    至于王粲,这人历史上是终身幕僚,所以,让他辅助蒋琬,处理一些公文,也算得上是他的强行了。

    而伊籍这个督邮,也是刘琦经过思虑之后所做出的决定,因为刘琦的想法是要用律法,来规范郡内各级大小官员,让他们懂得按律行事。

    尽管刘琦的这个想法现在还不切实际,但是,这是刘琦必须推行的一项举措,慢慢的将这种观念融入进来。

    在军事上,刘琦也做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他将魏延和霍峻的军职提升为校尉,将二人分别分配到黄忠和文聘的军队中任职,尽管以魏延和霍峻的才能,让他们担任校尉一职有些屈才,但是,毕竟他们是降将,过分的提拔他们,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鲁肃等人也不能在称呼刘琦为“大公子”或者“将军”了,而是要改口称为“主公”,尽管鲁肃等人的官职是由刘表所封,但是众人也都明白,自今日之后,他们只会听命于刘琦,为刘琦调遣。

    这一称谓之变,也就意味着,刘琦自己的这一方势力,已经初成,尽管手下的文臣武将的数量少了点,但是刘琦有信心将其壮大,慢慢的招纳贤才。

    当日,刘琦责令蒋琬以太守府的名义,发布了一系列的政令,以起到稳定人心之效。

    为了防止当日长沙一战所逃跑的士卒,乘机作乱,祸害地方。

    刘琦规定,所有逃跑的士卒,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长沙城,愿意从军者,则可以继续从军,不愿意从军者,可以返回各自老家,去当地衙门,领取一块土地,返家务农,如胆敢结党为寇者,一旦被官府抓获,则以叛乱之罪,一律斩首。

    同时,刘琦也规定,所有各级县乡官吏,一律不予变动,仍领现任官职,维持地方稳定。

    但是,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时,刘琦并没有处置张方和张择,在张羡任长沙太守时,他们张氏一族,在长沙强买强买,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如果刘琦能将他们张家一网打尽,一定能够大快人心。

    刘琦之所以没有这么做,不是他不敢做,而是目前还不是消灭他们张家的最好时机,他要在稳定了长沙局势后,在将长沙的大小豪族一网打尽,维护自身的统治,现在先让这些人多逍遥一段时间也无妨。

    待一切政令下发之后,郡内各级大小官员各司其职,处理各种政令,以刘琦为中心的新一任长沙统治机构,已经初步形成。

    郡内大的事情由刘琦来决定,至于一些细节问题,那就是蒋琬等人去思考的问题了,刘琦现在就做起了甩手掌柜。

    待各项政令一一下达之后,一匹快马奔出了长沙城,向襄阳而去,刘琦呈交给刘表关于此次长沙平叛的公文,还有刘琦的几封私信,将在数日后到达襄阳。

    同时,刘琦命令王光亮去黄忠的军营里募集护卫,充实护卫数量,自己现在身份特殊了,护卫的数量要适当的增加。

    当日下午,刘琦带着刘大虎来到了城内的府库,他要查查张羡留给自己的有多少兵器财物。

    府库算是郡内的重地了,看守甚严,黄忠派了约两百士卒在这里看守,以防有失。

    据刘琦了解,张羡将自己的一些私人财产也放在了这里,这个府库,完全成了张羡的私人库房。

    刘琦来到府库外,见这府库修得颇具规模,心下也是感叹道:“看来这张羡还是蛮富有的嘛,府库修得如此的有规模”。

    “参见大人”。

    看守护卫的士卒见是刘琦后,恭敬的行礼。

    府库内有一小吏当值,小吏叫王干,王干一见是刘琦,赶紧的行礼:“见过大人”。

    刘琦对着王干道:“我来查看一下府库的财物,去把总册拿过来吧!”。

    不一会儿,王干将一册竹简交到了刘琦手中,刘琦仔细的浏览起来,看着看着,刘琦就疑惑了,这张羡那来的这么多财物:光是黄金就有五万,还有几千万铜钱,粮食五六万石,他一个长沙郡就能有这么多的财物,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