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七章 八旗制度 (第1/2页)
提起八旗,广大汉人痛恨至深!把八旗以及旗人全都批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 但实际情况是不是真这样呢? 是!没错!旗人在大清的确享有特权是大清的特权阶级,但人家也是大清功劳最大的开国元勋阶级。 试问现代的红二代红三代就没有享受特权吗? 旗人依靠八旗军制而生存,这里面可不仅仅只是有满人蒙古人,汉人同样是旗人的核心组成部分。 不要忘了八旗可是由满蒙汉三族八旗组成,而不是只有什么满八旗。 事实上所谓的八旗制度,就是一种类似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的铁饭碗制度。 旗人中的八旗官兵,也就是披甲士,每月享受着旱涝保收的固定工资。 这份工资是不是很高呢?如果从单个人来说?是有点高!可是如果从这份工资所养活的社会群体来说,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不高!而且还很低!低到旗人同样会受冻挨饿甚至逃旗也就是不愿当旗人的程度。 至于旗人不从事生产,好吃懒做,游手好闲,这不是旗人的错,而是清政府国家制度的错。 满清入关后,清政府规定,旗人除了披甲从军和读书做官外,不许从事任何生产。 不许种田,也不许经商做买卖,更不许在外面打工,只能呆在家里吃闲饭。 这制度看似荒谬,但出发点却是好的,可谓用心良苦。 明朝末年,大明权贵阶级可以说全烂掉了!因为他们当时生活物质条件实在是太好了! 所以那时候的大明权贵阶层,全都沉迷于享乐,纸醉金迷,穷奢极欲,物欲横流。 这且不算,更糟的是,他们这群人,还极大带坏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因为这群人,是当时国家最有钱有势有地位的人呀!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那什么社会成功人士。 所以明朝末年,在这些社会成功人士的示范带动下,当时的社会风尚,不是追什么升官发财做生意,就是追求什么填词唱曲宴歌舞,在大明都快覆灭的前夜,都还捧出了什么秦淮八艳,驰名大江南北。 可见那时候的社会风气,是何等的腐朽堕落! 明朝不亡,天理难容! 满清入关后,有鉴于此,清政府当然很担心他们的核心阶层,旗人,慢慢也会像晚明权贵阶层那样,重文轻武,腐朽堕落,手无缚鸡之力,而是能永远保持关外骑马射箭勇猛善战的民族天性。 于是那时候的大清君王,才脑袋一拍,想出了这么个高招。 不许旗人从事任何生产或经营,让你吃得饱,穿得暖,有房住,有稳定高薪拿,给你一个中上游生活水平,但却无过多闲钱去穷奢极欲,腐化堕落,只需一心一意读书做官或是练习骑射以承继保持住旗人的战斗力,就可以了。 但好心并不一定能办成好事。 旗人入关后,等于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了封建社会,也等于是从一穷二白的乡下,来到了灯红酒绿的大都市,而且还是来当这个大都市的主人,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质条件大大改善。 在这样的生存大环境下,旗人即便无事可干,生活无忧,又怎么可能像在原始社会乡下时那样热衷于什么读书或是骑马射箭呢? 当然会迅速**下去,成为美酒佳肴金钱美女的俘虏,在大都市中越来越迷失本性,直至把民族特性全都丧失光。 这是人性所决定的,非人力所能避免或挽回。 要知道旗人可是大清的特权阶级,也就相当于社会的贵族阶级,这身份地位可不低!这时候又是实行的那什么一夫一妻但却是多妾制,所以愿意嫁给旗人做妻做妾的女子,当然很多!再加上家奴仆从,一位八旗将士身后可是有着一大家子人需要养活。 但只要入了旗籍,就都不许从事任何生产经营。 你说这全家唯一一个拿工资的人,他的这份工资收入,够用吗?又是不是很高呢? 所以旗人绝不是那什么大部分都生活在天堂里,只是少数当官当权的旗人,日子过得很滋润罢了。 但是汉人中少数当官当权阶层人士,他们的生活,就过得不滋润吗? 这是少数中高阶层汉旗人生活的对比,再来看看像咱们这样广大的中低阶层人士。 事实上广大中低阶层汉人的生活,比广大中低阶层旗人的日子,好过多了。 因为汉人是自由的,不能当兵吃粮或是读不进书,还可以去种田或经商,人生事业的选择余地,很多。 但是旗人却没有人生事业的选择权,只能参军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