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荐中华_第三部北伐中原 第二百九十三章 密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部北伐中原 第二百九十三章 密议 (第1/2页)

    我是不会杀你这样的人王竞尧淡淡笑着说道:而且你参与谋反的事情除了朕以外天下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样朕就不用担心有人会说我的闲话了

    6秀夫有些迷茫王竞尧这是在想做什么收买自己吗可是自己已经摆明了心意此生绝对不会被他所用王竞尧微笑着说道:朕不光不杀你还要放了你不过把你放在朕地国家总是不那么令人放心不要在朕进行下一次北伐的时候你们头脑一时昏在朕的背后捅上那么一刀你们那招兵买马得来的一千名手下都已经被朕抓住了带着他们哦对了还有那个拥有赵氏纯正血统的赵果一起离开朕的国家朕再给你们几条大船你们想去哪就去哪朕不光绝不阻拦你们还给你们充足地资金和武器但是.只有一个条件在你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向朕复仇之前绝不允许回来否则朕把那个什么赵皋也一刀杀了

    6秀夫张大了嘴根本就不明白王竞尧的意思.王竞尧对他笑了下转身离开了这里。

    复仇的力量永远是巨大的既然自己不想杀了6秀夫又不想让他们继续和自己捣乱那么就把6秀夫这些人放到海外去吧.心中复仇的希望加上汉人与生俱来的聪明勇敢和坚忍不拔也许6秀夫真地能在海外打出一片新局面也不一定不管6秀夫带着那个什么赵皋开创出了多少的土地这些土地只会有一个姓:汉王竞尧心中的志向是6秀夫永远也无法懂的马鞭指处皆要有我大汉之巍巍战旗

    王竞尧并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对是错但他已经问心无愧

    正当王竞尧处理完了这些事情之后萧龙和蒙古使者地谈判也有了结果双方商定蒙古以一百万两白银为代价.来换取十多万被围士兵和脱欢的性命并且在不签署任何协议的情况下默认大汉帝国已经占领地土地.双方将以长江为界两年之内互不进犯其实这一条都是汉蒙两国迫不得已地决定战争进行到了这一份上大家都已经精疲力竭丧失了大规模战争的能力非得要用两至三年的时间来恢复元气不可

    而这点忽必烈却并不知道正中王竞尧的下怀大汉帝国此时已拥有江南一带富裕的土地只要利用争取到的和平时间慢慢恢复当地经济力量地天平将向帝国这边倾斜.而同时帝国拥有蒙古人所没有地巨大优势海上力量

    在萧龙与对方谈判的时候特意回避了这个问题对于水面素来不重视地蒙古人也没有想到这一点而王竞尧在谈判协议生效之后开始严令符海波地水军对水面进行最严密的封锁不许在还上看到蒙古人的哪怕一只小帆板

    反观大汉帝国这一方王竞尧继续大力提倡海上贸易并逐渐将海上经商权进一步开放到民间.以李襄阳为的经济大臣们采取了降低海上贸易税收的方法来刺激海上贸易使得商人们逐渐将资金向这一块转移.而这一点带来地直接好处就是降低税收并没有使帝国地财政收入减少随着贸易的蓬勃展帝国地国库开始以惊人的度增长在这样地局面下王竞尧开始着手组织私掠舰队他任命了祁九航为私掠舰队的总指挥他给了祁九航特别的权利.允许祁九航的舰队在海面上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帝国地刀锋虽然暂时无法指向海外但王竞尧要让强大的舰队来做为自己地开路先锋.为帝国在最短地时间里积累起财富和经验

    陛下山西那边传来了消息任晓晟匆匆进来地时候王竞尧正低着头仔细看着各地送上来地奏章他头也没有抬地说道:

    奏

    任晓晟咳嗽了声说道:领导山西起事地情报处官员刘戒风在起事成功之后开始躲藏到深山老林之中前两天刘戒风带了消息说他们下山筹粮的时候抓到了几个外番之人

    王竞尧放下纸笔伸了个懒腰说道:抓到几个外番之人有什么好汇报的

    任晓晟的神色有些古怪:外番之人的确没有什么希奇希奇就希奇在其中有个生番女人也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陛下您知道这女人是谁不

    这倒让王竞尧来了兴趣虽然自己在那个时代知道西洋女人比较开放但在这个时代恐怕还不至于让个女人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吧他饶有兴趣地让任晓晟说下去陛下还记得那个被咱们关押着的马可波罗不任晓晟笑了下说道:刘戒风从他们随行的通译口中得知这女人就是马可波罗的表姐。因为他的表弟始终没有消息结果这女人居然不远万里来到中原寻找他的表弟

    王竞尧皱了下眉头不说起这个马可波罗自己几乎都差点忘记有这个人的存在了不过看任晓晟地样子那个什么表姐并不仅仅是来寻找他的表弟那么简单否则刘戒风也不用那么慎重其事地汇报过来在抓获这个叫什么丝地女人后刘戒风亲自搜了她的身

    果然任晓晟随后说道他特意加重了亲自这两个字语气中很有一些羡慕的味道:当时从这女人身上搜出了一封信件那上面写的刘戒风可是半个字也看不懂偏偏通译说那是什么拉丁文他也不懂.于是那女人就说由自己解释给刘戒风听刘戒风也不知怎么的就昏了头把信交还给了这个生番女人哪里想到这女人一拿到信就把它吃进了肚子根据我的判断这应该是什么罗马教皇带给忽必烈的重要信件

    这个刘戒风倒是艳福不浅王竞尧忍不住笑了出来:不过得狠狠地打他屁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