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荐中华_第三部北伐中原 第三百零三章 新变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部北伐中原 第三百零三章 新变化 (第1/2页)

    在北伐之前王竞尧就提出的行纸质货币的事情经过李襄阳等人一年多的精心准备终于到了实际行的时候而这一种纸质货币被王竞尧亲自命名为汉币

    对于这种越了几个时代出现的事物大汉帝国控制区内的民众并不是特别认可.以王竞尧的大本营福建来说过去这的民众对于朝廷颁的指令一般都是热烈拥护的但在汉币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却普通采取了漠视的态度。

    朝廷鼓励以汉币取代金银铜钱进行交易但在各店铺日常交易之间所有人都一概拒绝接受这种纸质的货币不管是商人还是普通老百姓一致地认为所谓的汉币其价值完全无法和金银铜钱相比。其实中国纸币的历史除了北宋时期曾经在四成都行过的交子之外其实中国纸币的起源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

    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白金币的同时又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o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地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地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

    但是飞钱也仅仅流通在当时的商人之中.而到了宋代的时候由于商品经济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2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oo个买匹布花的钱居然要用车载在这种情况下交子出现了。

    然而并非所有地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交子无法兑现。

    当官方介入行交子行之后将交子之名改为钱引但由于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这些种种经过加在一起使得老百姓对纸质钱币彻底失去了信心携带金银铜钱虽然不便但这却毕竟是实实质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总比那些随时一文不值的东西要来得好的多。

    这样地事情又不能强迫民众接受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竞尧决定亲自出马了。

    伴随着汉币行的同时在泉州也成立的第一家银行帝国钱币交易所.在众目睽睽之下大汉帝国皇帝陛下亲自出现在了这里在这里他为他地将军们颁了新地一个月的薪饷.并且正式宣布以后朝廷上下所有官员的俸禄将直接采用汉币与地形式。

    而且王竞尧还正式宣布在今年交纳汉币交易的商户将会得到朝廷减免税收地奖励.同时汉币与金银随时可以按照比价兑换。

    其后在所有军民的注视下王竞尧带着皇后妃子们走进了一家脂粉铺挑选了大约二两银子左右地胭脂水粉当王竞尧拿出汉币交给店铺老板的时候那个老板接过来地时候双手都在不住地颤抖。

    这是什么这在严格地意义上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汉币了而是皇上御赐给臣民的恩赏那老板下定决心等皇上离开之后一定要把这张汉币狭起来世世代代当做传家宝来传给子孙后代

    有了皇帝陛下的亲身说法民众的参与热情显然高涨了起来而朝廷官员也明显对皇帝陛下的工作采取了积极配合地态度在这样地情况下帝国负责财政地一把手李襄阳再接再厉不断地放出一些所谓的内幕一时间在商人士绅中使用汉币成为了有身份有地位地一种象征

    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下汉币的使用正在缓慢但却卓有成效地推行中。

    不过王竞尧也曾经告诉过李襄阳这些财政官员汉币地推行势必引起一些不法事情的生比如假币在这个时代水印技术当然无法实现而一些心存歹念妄想一夜暴富地不法之徒肯定会动汉币的脑筋。

    果然在汉币行地第二个月王竞尧所担心地事就生了某日钱币交易所在盘点的时候现了几张纸币不太一样经过仔细对比后终于确定这是假币.当这几张假币放到王竞尧面前的时候他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这几张假币不光做得惟妙惟肖几可乱真而且连上面地密记也不知道为什么做假者也都知道得清清楚楚交易所出现假币的事情一旦泄露出去将使民众刚刚对汉币建立起来地信心打击得干干净净将使得帝国的货币改革出现严重危机。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竞尧立刻指示郭破虏在最短地时间里侦破此案并且不得惊动民众。

    先从交易所内部开始调查的郭破虏在排除了内部作案的可能性之后将眼光投向了假币的来源处.经过几天的侦辑一个还没有形成规模的假币团伙浮出了水面涉案人员共计八人而他们的领头人居然是负责帝国财政并且参与了汉币全程制作行的一位财政官员

    震怒不已的王竞尧当时就对李襄阳说道:他们明明知道朕最恨的就是这种事可这些人在金钱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