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第2/2页)
道:“你们都是什么身份?” “我们都是明朝的百姓,是被倭寇捉来的。”一个老成的妇人站出来说道。 “将军大人,一定要为草民做主啊,一定要将这些倭寇千刀万剐。”一个脸上满是青紫伤痕的女子说道,她眼中还发出怨毒的光,死死地盯着那些倭寇,狠不得生吃了他们。 “你们现在的心情,本军帅能理解。现在,本军帅就给你们一个报仇的机会,这些人就交给你们处置了,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你们打也好,杀也好,随意。”刘致远一挥手,示意下面的人自由活动,不要拘束。 刘致远的话音刚落,底下那几百号人就一拥而上,乱拳打向了那几十个昏死过去的倭寇。刘致远自然不会阻拦他们,他们动手把这些人渣打死,也算是为他省了很多事。 “军帅,这些难民怎么处置?”孙侯靠在刘致远的耳边,小声地问道。 “这些人妇女居多,小孩没有同个,男人更是没有。这样吧,找一些小船把他们送回到内陆去。”来历不明或者是身家不清白的人,刘致远是不会把他们留在定海军的。 “嗯,不过,岛上的小船几乎都被过海打劫的倭寇带走了,岛上所剩无几了。” “那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他们多是海边的渔户,对大海是熟悉的,咱们就不用太cao心。”刘致远没想在这些难民身上多花时间,他对孙侯说道:“去看城堡内的倭寇都烧死没有,咱们收拾一下,准备收兵了。” “现在就收兵吗?万一过海打劫的倭寇杀回来怎么办?”孙侯说道。 “没事,咱们这一次又是杀人,又是放火,那些倭寇是不敢再回来的。就算是他们想回来,咱们埋伏在海上的海军也不是吃素的。咱们现在回到战船上,并且在这附近的海域巡逻一翻。我想,朝廷方面答应给我们的东西,应该就要运到了,咱们正好可以在这里等他们。”
有严家小公子在手,刘致远还真不怕朝廷方面不卖帐。本来,他想要一万桶火药的,不过,考虑到定远号的运输能力以及明朝的支付能力,最后经过一翻讨价还价之后,定为五千桶焰硝和一千桶硫磺。 海战,是很费火药的。至于明朝方面合成的火药,刘致远是不太看好的。所以,他只要原料来自己来配置合用的火药。至于火药的配置,他心中已经有了方案。其实,火药的配方有很多种,炮用的和枪用的各不一样,要多多试验过之后,才能知道哪一种配方是最适合火炮用的。 其实,定远号上还是有一些火药库存的,大概有几十桶的样子。这点存量,实在是少得可怜,要不然刘致远也不会费心费力地跑回到大陆来。虽然朝廷方面似乎很吃亏,其实他们是占了大便宜了。定海军免费帮他们打倭寇,他们连这点火药都舍不得给的话,刘致远就调转炮头轰朝廷的水师。 反正你们不让老子好过,老子也不让你们好过。 “军帅,岛上的难民已经安置好了。另外,那些过海打劫的倭寇只有几股倭寇回攻横屿岛,被我们轻松打退了。”孙侯来报战况。 “我知道了。哦对了,你找几个难民,让他们帮我们传话给徐渭他们,就说我们定海军在横屿附近,他们如果还想要人,限五天内把东西运来。”刘致远在这里等了一天,他还真怕徐渭等人找不到这里来。 “嗯,属下知道了。” 刘致远一挥手,接着就埋首书堆中。这些天来,他迷上了看书。当然,这些书不是《金瓶梅》《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很黄很暴力的书籍,而是《传习录》。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传习录》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 《传习录》阐述了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意之所在即是物、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 可以说,《传习录》是“心学”的经典,被时人奉为经典。在刘致远看来,“心学”似乎是唯心主义。不过,“心学”的集大成者就是明朝的王守仁,这个家伙,可不是一般的厉害,立德立功立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连孔孟之类的先贤,也只是立德立言而已。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能与之齐名者,一只手能数得过来。 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在当今明朝,上至当朝内阁大学士,下至贩夫走卒三流九教,都有心学传人。如果想真正融入明朝的社会,就必须把心学弄清楚。所以,刘致远不得不啃起了书本,研究起了他最讨厌的哲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