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海上霸主_第122章 半路杀出个定海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2章 半路杀出个定海军 (第1/2页)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黄光升立在船头,心绪随海浪起伏不定。风浪打在船上,飞溅到了他的身上,沾湿了衣襟而不自知。虽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海,不过,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大海的迷茫,或者是对前程的迷茫。

    身为黄氏家庭的未来掌门人,黄光升事事都要以家族的利益为先。而这一次,居然要拿全族人的身家性命来冒险,这究竟值不值得?

    “大哥,还在想那些事吧?”黄天娇也睡不着,她见自己的大哥立在船头处吹着冷风,就带了一件衣服送过去。

    “我不担心不行啊,这一次太冒险了。咱们把所有的宝都压到了定海军上,万一他们不领咱们的情,咱们这一次不但要白干,说不定还会成为朝廷重点打击的替死鬼。”

    “事已至止,后悔亦是无用,咱们还是想办法多一点争取定海军的好感,如果能靠上这棵大树,咱们黄家以后就不定就能前程无限。”黄天娇顿了顿,突然压低声音说道:“定海军的情况,我已经向王夫人打听清楚了。那位刘致远的夫人叫张静妤,是前东南总督张经的千金。咱们在她身上多下点功夫,只要能换取她的好感,就能搏得定海军的扶持。”

    “嗯,还是小妹你考虑得周到。这事就交给你来办,为了我们黄家的未来,一定要成功。”

    “放心吧,船上的这位王夫人跟那位张小姐的关系不一般,她已经被我哄得团团转了。只要这位王夫人肯帮我们美言几句,胜过咱们自己说一万句。”

    “唉,咱们身为官商,看起来有财有势很风光,可是这些都是求那些官员们有施舍的。如果那些官员们不乐意了,就能把咱们一杆子打死。这种看人脸色,求爷爷告奶奶才有饭吃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大哥,咱们并不是怕求人,只是朝廷那边要求的人太多。上至大学士,下至一个小小的七品御使,都要把他当爷爷一样供起来,要是没打点好,送礼的时候漏了谁,咱们就会有大麻烦,这才是真正的难活啊。”

    “谁说不是啊,今年开春,大哥我就要迎娶周大人的女儿了。谁不知道那周家小姐是个又肥又丑,嫁不出去的老女人。可是,周大人是巡盐御使,他都开口了,咱爹能不答应吗?如果大哥我不娶周家小姐,周大人不高兴了,咱们黄家的盐生意就不用做了。”黄光升一脸无奈地说道。

    “大哥,这可是你的终生幸福啊,不能就这样定了。不行,回头我跟爹说去。咱们就是不做盐生意,也不能误了哥的终生幸福。”

    “改不了的了,这就是命,这就是咱们徽商的命。”黄光升一声长叹,双眼已经蒙上了一层泪光。

    大明朝重农抑商,士民工商,商排最末,地位最低下。在皇权至上的大明朝,最能抑制商业发展的是手握重权的官员,最能给商人带来利益的同样是官员,让商人们赔得血本无归,家破人亡的也还是官员。

    攀结了官员,能让一个小商贩一夜之间变成巨富;得罪了官员,又能让一个富商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这是商人们与官员们永远也解不开的一个死结。面对法力无边的皇权,多数商人们只能选择默默忍受。

    忍受中,他们越发体味出权力的威力,在惨遭重重盘剥之时,他们没有对权力产生嫉恨,反而生出无尽的向往,几乎所有商人都想通过科举之路走上仕途。正所谓,正途出身,走遍天下都不怕。

    可是,商人们长期行商在外,居无定所也就无定籍,无定籍就没有参加科举的资格...

    可社会一时一刻也离不了商人,商人们也不可能束手就擒。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纷纷采取了“附籍”的方法。

    小商人或者“变易姓名”或者“冒合匠户”,或其他职业户,如投充军户中的校尉、力士等,以此来逃避商人身份。

    而更多的像黄家这样的富商则是买田置地,在登记户口的时候,一口咬定自己的主营业务收入是收地租,不承认自己是商人……我家有田有地,我是地主,不是商人啊。再拿些银两打点,如此一来,大商人摇身变为在户部黄册上的良民。

    什么时候,商人们才能昂起头颅,光明正大地对别人说:我是正当的商人!

    天快亮的时候,海风大起。海浪重重地拍击着海船,溅起的浪花飞扑上甲板。

    “大哥,咱们回去吧。”黄天娇推了推还在发呆的黄光升,突然,她的眼睛定格在了不远处的海面上。

    “船,对面有船,可能是倭寇!”黄天娇大叫起来,她知道朝廷的东南水师已经全灭,现在在东南海域活动的,十有八九就是倭寇。

    “什么?”黄光升打了一个激灵,向黄天娇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海上一片黑压压的风帆,少说也有数十条双桅大船。

    “快,快去通知戚大人,让他们准备开战。”黄光升什么也顾不上了,拉着小妹一边跑一边喊:“倭寇来了!倭寇来了!倭寇来了...”

    倭寇来了!

    运粮队所有人都从睡梦中惊醒了过来,戚继光俞大猷等人马上汇集到旗舰上,商量着对策。

    “对方有多少条船?”俞大猷率先问道。

    “没数清,黑压压的一片,少说也有七八十。”黄光升不免有些紧张,毕竟敌船太多了,自己这一边把运粮的艚船都算上,也不过是比他们多几艘。不过,艚船一点战斗力都没有,能够与来敌相抗的,只有四十几条官船。

    四十几对七八十,这战根本就没得打。

    “看清对方的旗帜没有?”戚继光向负责望哨的哨兵问道。

    “看清了,敌船挂的是八幡旗,是倭寇无疑,现在离咱们只有不足三里了。”

    “倭寇怎么泛滥到了这里来了,这里不是福建水域吗?戚大人,咱们现在怎么办?”任环是文官出身,打仗的事他自问不及俞大猷与戚继光。现在这场仗怎么打,还得听他们的意见。

    “敌强我弱,不可与敌硬拼。咱们现在大概在福建以东海域,向北就是浙江,那里是倭寇最泛滥的地区。向南的话,离台岛会越来越远,向西上岸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唯今之计只有向东避敌。”俞大猷略一思索,就定出了一条逃命的计策。

    “嗯,俞大人说的对。黄公子,黄小姐,你们带着粮船先行向东,跑得越快越好,本官与俞大人带官船为你们断后。”

    “戚大人,粮船太沉,航速太慢,是跑不掉的,咱们还是放弃掉粮船,坐官船逃吧。至于这些损失的粮食,咱们再想办法弄回来就是。”黄光升知道什么是轻什么是重,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比保住小命更重要了,财物那只是身外之物而已。

    “不行,为了弄这些粮食,咱们已经耽搁了十几天了。现在倭乱如火,没有时间再耽搁了。你们快带粮船向东行,过了台岛之后向北,一定要把粮食运到迎君港,千万别辜负了我们的期望。”戚继光毅然决然地说道。

    黄光升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戚继光等人,决定用自己的性命来给粮船拖延时间。黄光升双唇紧咬着,强忍着眼中将要迸发出来的泪水,向着戚继光等人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各位,在下一定不负所托,一定把粮食送到。”

    粮船走了,官船却停在了原地。官船上的官兵,都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不过,没有一个人退缩。这些官兵,都是戚俞带出来的死士,他们怀着对倭寇的无限仇恨,时刻准备着血战海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