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1章 是龙是虫 (第1/2页)
刘致远总算是明白了:现在的大明朝就像是一个大公司,现任董事长(皇帝)能力有限,不能打理之么大一摊生意。于是,就任命一些精英来当执行董事(内阁大学士)。 本来,这一套管理模式也算比较合理。可是,在流年不利的情况下,比如说签定战争和约,比如说割地赔款这类重大事务,就没法处理好。这个时候,董事长一般不说话,执行董事又都是消极应对,甚至是拖延不办。毕竟这大公司又不是他们家的,他们当然不会有多少紧迫感。再说了,董事长都不管,咱们这些打工仔管那么多闲事干什么。 于是乎,一方面皇帝死不表态,一方面内阁又拖拖沓沓。刘致远本就所剩无几的耐心,差不多就要被消磨干净了。 在先后轰炸了南京,镇江,扬州,江阴等一线城市之后,整个长江沿岸战火处处。沿岸百姓纷纷背井离乡,远离战场硝烟,到处都是一副末世逃亡的景象。 刘致远没有心情感慨民众的悲欢离合,他要不断地对朝廷进行报复性攻击,直到把他们彻底打服为止。 其实,自从定海军占了漕运路线之后,朝廷早就命悬一线了。北方各地没粮没饷,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九个边防重镇,相继传来士兵哗变的消息。 边关告急,鞑靼部很可能就此趁机南下,天下大乱将起... 北京城内,北风吹雪,劈头盖脸地打到了那些早起上朝的京官们的脸上。这些京官都是一脸愁苦,因为他们知道:大明朝,现在被折腾得只剩下一口气。缓得过来,就能活;缓不过来,只有亡。而他们所有人,都会成为亡国之臣,在青史上永留骂名。 繁琐的朝拜礼仪之后,整个朝堂变得死一般的沉寂。 “圣上龙体欠安,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司礼太监那阴柔的声音,好比那亡国的挽歌。 国家已然如此!皇帝还托言龙体欠安,不想理朝政?! “臣有本奏!”见众人皆不言,张居正站了出来。 “张爱卿,有何事?” “臣请陛下与定海军重开和议。” “不是圣上不想谈,而是那些海贼的要求太...,朝廷一旦同意了这些丧权辱国的条款,颜面何处?”皇帝还没开口,高拱就代为答复了。 “颜面?定海军都打破京城了,朝廷还有什么颜面?现在只有这两条路,要么跟定海军这样较劲下去,亡国;要么放下颜面来议和,解了燃眉之急,以图他日再起,请圣上圣裁。” “这个,此事事关重大,他日再议。众卿家,还有事要上奏吗?”隆庆不想表态,他是拖得一时算一时的。 要么当亡国之君,要么当丧权辱国之君,隆庆的头都大了。他不禁有些恨自己那个死鬼老爹,怎么就留下这么一个烂摊子给自己?人家当皇帝风风光光,自己一上来就要背骂名。 “圣上,臣有事要奏。” “说吧。”隆庆一听到这个人的声音,马上就变出一副苦瓜脸。 “今年由于江南的税赋无法北运,现在户部所辖的太仓库所剩白银不足万两,白粮不足千石,不足以支付京中百官,宗人府的年俸。”户部尚书也是一副苦瓜脸,比皇帝还苦。 堂堂一个帝国,国库里面只有这么一点东西,今年这年关怕是过不去了。现在最苦的人就是户部尚书了,边军催粮催饷;京中百官也眼巴巴地盼着发俸禄好过年。 京官与地方官不同,京官可没有地方官那么多油水可捞。品级高的还好些,因为地方官会向他们进贡。一些品级低地京官就惨了,他们还眼巴巴地等着朝廷给发点禄米养家糊口。现在,户部就连官俸都发不出,这可真是要了官命了。 这几个月来,隆庆最怕听到的就关于钱粮的问题。太仓库是国库,是户部管的,皇帝一般不能动,要用也只能用自己的小金库(内库)。不过,隆庆帝的那个死鬼老爹是一个十足的败家子,请道士买药炼丹修宫殿,内库那点银子,早就被败得干干净净,彻彻底底。 隆庆接班的时候,本想着拿点钱给大小老婆添几件首饰,可没想到,内库里一文钱也没有。向户部要,户部非但不给,还反过来向他这个一穷二白的皇帝要钱。这皇帝当的,了无趣味。 “圣上,户部没钱了,这可怎么办?是不是向北方各行省加税,或者是向各地的富商纳捐?”户部尚书见皇帝久久不语,就建议道。 “加税是不可行的,今年北方各省多遇蝗灾旱灾,朝廷不赈灾也就算了,还加征饷银?那不是官逼民反吗?向各地的富商纳捐?这也不可行,现在的富商都顺风倒向定海军那边了,晋商、徽商、浙商以及闽商等各大商帮,都纷纷举家迁入小琉球,他们是不可能再向朝廷纳捐的。”张居正说道。 000 北京城内众官员正为年关的银子发愁的时候,刘致远接见了景王朱载圳。这个朱载圳在定海军的战船上呆了很多天,已经是穷极无聊了。难得刘致远肯见自己,他马上过来。 “你觉得在南京登基称帝,怎么样?”刘致远不跟对方客套,一来就说正事。 刘致远想在大陆立一个说话算话的代理者,他不想再跟一堆只会相互推诿而不干事的文官磨蹭下去。在南京立一个皇帝,虽然会造成南北割据,不过,北方政权要钱没钱,要兵没兵,已经岌岌可危。在定海军的支持下,南边军队要打过去也是比较容易。 现在,关键是看这个朱载圳,如果他是扶不起的阿斗,那就算了;如果他还有些志气,那就把他扶起来。刘致远并不怕这个景王有野心,就怕他是温吐水。干什么什么不成的人,刘致远最反感。 “在南京登基?”朱载圳面色一喜,随即不无担心地问道:“那北边的皇帝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