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3章 万恶的殖民者 (第1/2页)
自达·伽马开辟了直达东方的新航路后,半个世纪内,葡萄牙在亚洲的殖民侵略从西非向东扩张到日本九州。由于葡萄牙只是个150万人口的小国,他们主要采取占领军事据点的方法,封锁阿拉伯人的商路。 在非洲,自15世纪中期起,他们就在西海岸贩卖奴隶并进行掠夺性的贸易,如谷物海岸、象牙海岸、黄金海岸都在此时得名。16世纪初,他们占领了非洲东海岸、红海和波斯湾的入海口。 在亚洲,1509年,即明武宗正德四年,葡萄牙人在印度的第乌港击溃了土耳其、阿拉伯和印度的联合舰队,开始取代阿拉伯人垄断东方的贸易,在占领果阿时曾屠城三天,把果阿作为在印度洋进行侵略的主要据点; 其中,最重要的领地当属马六甲海狭。马六甲的得名源自于阿拉伯人,意思是集合各商贾的市场,明朝则称它满剌加。 马六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就航海线路而言,马六甲是东西交通的必经之路,拥有马六甲既可以把印度人和阿拉伯人排除出亚欧贸易航线,又可以控制通往南中国海和香料群岛的航线; 马六甲还是当时亚洲进行香料贸易的主要贸易中心,方圆数千平方公里以内的商业和贸易活动必须经过它,控制马六甲可以牢牢把握东西方贸易的主动权,这时的马六甲还主要掌握在穆斯林人手中。 正德四年,葡萄牙人曾经到达过马六甲,由于受到了当地人的猛烈袭击,所以他们撤退了,并留下了一部分战俘。 正德六年年7月1日,阿尔布克尔克率领一支由18艘舰船、1200名葡萄牙士兵及200多名马尔巴拉援兵组成的舰队到达马六甲,提出了释放战俘、进行赔偿以及割让一块土地来修建要塞的要求。 当时的马六甲是一个10万人的城市,由3万马来人和爪哇人守卫着,另外还有许多战船,几千门火炮,双方兵力悬殊,因此当地苏丹拒绝了葡萄牙人的要求。7月24日,葡萄牙人的第一次攻击没有成功,8月10日又进行了第二次攻击。经过一个星期的激战,葡萄牙攻占了马六甲,然后照例进行了屠城,把城内的马来人杀了个干干净净。 马六甲原来也是中国重要藩属国,但直到1520年(明正德十五年),马六甲苏丹派人向中国求救,明武宗才知道这件事。葡萄牙人用武力占领马六甲是对当时朝贡体系、一种以中国为主导的“自古昔帝王,居中国而治四夷”的东亚国际秩序的直接威胁。 《明会典》上所载63个朝贡国有2/3位于马六甲以西,一旦失去马六甲则意味着朝贡体系有动摇、瓦解的危险。明武宗本应帮助马六甲苏丹击败葡萄牙人,但当时的明朝已没有了初时的积极进取,马六甲虽然重要,但毕竟只是中国的外围藩属国,它的丢失并不影响中国自身的安危,所以当时喜欢葡萄牙的武宗也没有采取什么措施。 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3月武宗驾崩,4月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继位,马六甲苏丹又遣使来求救。明朝与葡萄牙交涉,要求葡萄牙归还马六甲,否则扣押使团直到归还马六甲为止。 尽管明朝的国力比葡萄牙要强大无数倍,但在东南亚一带并没有军事力量存在,这种毫无力度的交涉又有什么用?面对一个富饶的马六甲,葡萄牙人又怎么会把区区一个使团放在眼里呢? 后来,明朝又命令同是藩属国的暹罗派兵救援马六甲,但暹罗始终对明朝支持本属于它的属地的马六甲独立之事而耿耿于怀,而且由于葡萄牙有效的外交活动,所以按兵不动,甚至认为葡萄牙攻占马六甲是给它帮了忙。 从此,葡萄牙统治了马六甲,并在此修建了坚固的要塞,把它变成了葡萄牙的在这一带的统治中心和重要支撑点,在此长驻有军队,包括舰队和陆军。此后,葡萄牙人陆续占领了科伦坡、爪哇、苏门答腊和摩鹿加群岛,强占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香料之国”。 在中国,葡萄牙殖民者于1535年(嘉靖十四年)买通明朝都指挥黄庄,以税纳保金两万为条件,请求移泊濠镜(即澳门),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以商船货物因被风暴浸湿要求晾晒为由,在濠镜筑茅舍居住; 在日本,他们于1548年(嘉靖二十七年)在九州建立了第一个亚洲商站。 ...... 可以说,16世纪三四十年代是葡萄牙殖民者最猖獗的时期:他们占领殖民据点,驻扎军队,建城堡,设商店,垄断了从欧洲到远东的全部贸易;他们用镜子、别针、玻璃球等廉价的手工品骗取亚非居民的宝石、珍珠、象牙等贵重物品。 更另人发指的是:他们也是臭名昭著的海盗团,他们一旦发现有其他国家的商船出现,就没收船只,把船员残忍地杀死并抛入大海。而且还会攻击海港,甚至动不动就屠城。按照后世的说法,葡萄牙人是不折不扣的国家恐怖主义者。 不过,葡萄牙人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利用了先进造舰和火炮技术的威力,在营造殖民商业帝国的过程中,以占领交通要道上的岛屿和港口为主,缔结海洋商业殖民帝国网络,以小博大,以简驭繁,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条路,与刘致远所要走的制霸之路相似。不过,刘致远要比他们更加霸道,因为刘致远背后有实力强大的大明朝支撑,在殖民的同样,他还可以像播种机一样把华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