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黑死病 (第2/2页)
“先生有何高见?”对于专业人员的意思,刘致远还是很重视的。 “草民觉得害怕并不能解决问题,重要的是要正视这种病。大明朝也时常出现这种疫情,不是咱们堵得住了。既然李公子都说这种病是老鼠传来的,那世界各地都有老鼠,这种病肯定能传到世界各处去。所以,草民觉得应该在此设立医馆,就地研究此病,尽快找到治疗的方法。” “先生,不瞒您说,这种病没得治,就算是研究上几百年,也还没法根治。它不是伤风感冒,而是由可怕的病毒引起的。除非能找到疫苗,否则它就是绝症。” “疫苗?什么东西?”李时珍反问道。 “啊!”刘致远一呆,随即反问道:“明朝是怎么防治天花的?” “这个,中原自宋时起,就有人用接种牛痘的方法来防天花。不过,这个方法是否真的有效,医界未见有正论。” “种牛痘的方法的确能防治天花,这种方法应该及早完善推广普及,疫苗其实与牛痘同一原理。先生行医多年,应该也知道得过天花的人,以后是不可能再得天花的,这就是免疫力。疫苗就是在人可接受的限度内,让人先感染上某种病毒。以后人再接触到更加危险的病毒的时候,身体就有了免疫力,就不会得病。这种人可以接受的病毒,就是疫苗。” “照公子这么一说,这以毒攻毒的法子不失为治病的新路子。种牛痘可以防天花,那么种这种死鼠身上的浓,说不定也能治这种鼠疫。”李时珍难得一见地脸露欣喜的笑容,看起来跃跃欲试了。
刘致远看着他那兴奋的样子,摇头苦笑道:“原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很难。从死鼠身上直接提取出来的那种东西可不是疫苗,而是能要人命的东西。要想做成疫苗,或者是想办法减少它的毒性,或者是弄死它。” “减少它的毒性?弄死它?” “对,难就难在这里。咱们要找到这种病毒,先弄清楚它致病的原理,再找出人能抗得住的疫苗。而这一个过程,要用到很多先进的设备。这些设备,我们现在还很难造出来。” “那就是没办法咯?”李时珍的脸上尽是失望之情。 “办法不是没有,只是太危险,费时也长。”刘致远整理了一下思绪,决定在医学方面加大投入。 如果不能征服瘟疫,就算是征服了世界又有何用?人都死光了,有再多的土地也是白费。而且,瘟疫的感染是不分贵贱的,刘致远也怕自己或者是自己的亲人感染上这些乱七八糟瘟疫。 “有办法就好,危险也没关系,费时长也没关系,关键是能救命。”李时珍又找到了希望。 “这事急不来,先生让我好好地想一想,该从何处着手。”刘致远此时的脑中此时已经是一团乱麻,各种病毒,细菌,青酶素,链酶素等等以前在大学的生理卫生课上学到的知识,一股脑地涌了出来。 众人刘致远正在低头沉思,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打乱了他的思绪。不过,在众人看来,他们的军帅是个有办法的人,不管什么困难,他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有效的方法。 刘致远沉默了一会,说道:“咱们只能从最基础的开始,先把实验室建立起来。实验室要用到显微镜,培养皿,试管,滴管,温度计,酒精灯,蒸馏器,保险柜等等一系列物品。对了,还要养一些实验用的小老鼠。” 刘致远一口气说了这么一大通,众人都是目瞪口呆,因为有很多东西他们连听都没听过,更别说见过了。当然,刘致远也不指望在座的各位能帮上很忙,这个实验室还得由他亲自设计建造,众人除了能帮他弄到老鼠之外,其他东西都是他们的能力之外的了。 显微镜还算好弄,它不过是望远镜的加强版,培养皿试管之类的东西,也是玻璃吹制出来的,不难制造。就算是那个最难的就是实验室常用的水银温度计,也难不倒刘致远。 这种水银温度计所利用的是水银热胀冷缩的特性,它由一个盛有水银的玻璃泡,毛细管,刻度和温标等组成的。做出来之后,把它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0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100度,再把水银注平分为一百格,每格表示一度。 这样的温度计虽然还有些偏差,但是总比没有的强。有了它,就可以进行很多与温度相关的精细实验。以后甚至还能制造出更加精细的医用体温计,用来测量患者的体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