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2章 世界工厂(上) (第1/2页)
“你们的本事见长了啊,居然会鼓动无知的百姓来攻击我定海军了。”刘致远出离愤怒了,好心给明朝指了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它非但不走,还一门心思想争霸。 国与国之间争霸本身并没有什么对错,可关键是要看实力,明朝现在只剩下最好一口气了,还要争当霸主,这明显是不自量力,不知好歹。 “陛下,三一教跟朝廷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并不知道此事。”王崇古心里那个气啊,心中早就把林兆恩家里的女性通通问候过了一遍。 身为军事文官,王崇古在朝中的地位那是相当高的,朝中满嘴喷粪的言官们,都不敢胡乱告他的状。要知道,朝中那些言官都是属狗的,上到皇帝,下至九品芝麻官,凡是被他们咬住的,都是往死里咬,级别越高的,咬得越紧。王崇古之所以不怕别人告,并不是因为他是二品大员封疆大史,而是因为他是军事文官,手底下有一群亡命之徒。 如果有谁敢骂他,指不定那天晚上被人黑掉。而朝中的言官中好汉居多,眼前亏是不吃的。再说了,这些言官们只是为骂而骂,为名而骂,如果骂人要偿命,打死他们也不会出头的。所以,王崇古一向没人敢告,就连上级领导见了他,也都得客客气气的。现在居然被一个连官都不是的人给当成孙子一样开骂,而他又没法还嘴,打又打不过人家,除了心中暗自生气之外,还得陪上一张笑脸,真是丢脸丢到了家了。 “这个三一教就在你们的眼皮底下,发展出了数万信徒,你们说不知道,坑爹呐?”刘致远气急了,连“方言”都出来了。 王崇古自然不知道坑爹是啥意思,不过总体上的意思还是听懂了:人家现在已经把事故责任归到了朝廷的头上,再怎么解释也是没用的。 话说,三一教的事,王崇古也不是一点也不知道。不过,这种民间自发组织起来对抗定海军的组织,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毕竟在他的眼中,定海军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越多人反对定海军,就越好。 正是由于他这个福建总督的姑息养jianian,三一教才会发展得如此迅速。也正是由于有了他这么一个总督,福建行省很少有东西出口,也很少有海商在这里经商。 其实,定海军的主要的关税收入,来自于马六甲,而中原的关税还不及台岛。海商们贩运的商品,有四成以上是来自于台岛。正是由于生产的发展,台岛才能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里一跃成为东方最富裕的地方。 地主有地有奴隶,种出的各种作物收下来就能卖得好价钱,想不发家致富都难;纺织场,窑场,茶场,玻璃场,铁器加工场等等工场的老板,都聘请了数以百计的能工巧匠,还在市场上卖回奴隶来当苦力,生产出来多少商品,就能卖出多少,他们能不富得流油? 海外市场如此广阔,台岛和各殖民地的出产的这一点商品,远远无法让市场饱和。所以,刘致远想把台岛模式移植到大陆去,让中国人都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定海军也可以从中收到更多的关税。 可谁想,明朝根本就不领情。朝中官员宁可让治下的百姓都饿死,也不愿意改革成为世界工厂。 刘致远强压住心中的怒气,送走了王崇古之后,继续携妻儿踏上衣锦还乡之路。这一次,王崇古多了一个心眼,他让军队在这支旅行团的五里之外远远地跟着,并且派出大量便衣到附近的村镇去,一发现有谁不对劲,马上就捉人。一时间,莆国县与侯官县一带被搅得鸡犬不宁。 张静妤回到了先父的故居,位于侯官城文儒坊内。故居共三座,均坐北向南,主座面阔五间,进深五柱,双坡顶,穿斗式减柱造木构架,鞍式山墙。现有的保存基本完好的张经故居建筑中,主入口大门位于正座北侧中轴上,正门有六扇门,进了门头房后,还有一插屏门,过了插屏门就进入天井、天井四周为敞廊,前、后厅堂厅以插屏门分隔,首进厅堂两侧有厢房。 进入中天井,一侧有厨房,四周敞廊,二进厅堂两侧有厢房,有后天井,设有二层阁楼。东侧跨院南、北为三部分构成,中部大花园、侧为书房(花厅),北部前院为门头房、天井小院,南部为对称布局的后院、附带前后天井,是典型的福建民居建筑空间的布局形式。 同为直浙总督,相比于胡宗宪建起的那座豪华无比的尚书府,张家的故居看起来很是寒酸。数年前张家被朝廷抄家流放,这座庭院内已经人去楼空。由于无人打理,庭院内房门窗户都剥落了,显得十分破败。 看到家败落成这个样子,张静妤眼圈不禁红了。虽然,她在这个家中并没有什么地位,虽然,她当年很少在这里居住,但这里毕竟还是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张家败落如此,岂能不触景伤情。 “你们还愣着干什么,马上动手把房子收拾干净。”刘致远对侍卫们下令道,这几天里,他要住在这里,要在这里接见朝廷的使臣,要让他们好好地看看这座房子,看看这房子的主人是什么样的人,看他们的脸红不红? 刘致远记得,当年定海军崛起的时候,嘉靖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