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海上霸主_第196章 消费主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6章 消费主义 (第1/2页)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思想或者说主义希望占领整个世界,宗教主义,恐怖主义,种族主义,帝国主义......

    但是最后,只能有一个赢家,那就是消费主义。人,之所以称之为社会的动物,是因为他们会成家立业,要养家糊口。吃饭穿衣住房出行,这些都是人类所必须的消费。

    另外,自然界中有一个神秘的概念,叫进步。任何生物都必须沿用这一条件和大自然保持着同步,如果失去方向就会停滞,就会消失在进化的尽头。人,之所以能成为人,也是自身不断进步(进化)的成果。如果不是人类的祖先不断地追求进步,人类现在说不定还是坐在树上看星星的猴子。

    何为进步,说白了,就是喜新厌旧。人类不断地追寻好吃的东西,好住的房子,好看服饰,好听的声音,好用的工具......

    从这个意义上讲,进步=更好更多的消费。而追求更好的消费就是存在于人类骨子里欲望,改不掉,也不能改。如果没有了欲望,人类就会失去进步的动力,就会止步不前,最后被大自然淘汰掉。

    在进步与消费的关系上,刘致远有清醒的认识:生产促进消费,消费拉动生产,进而推动科技文化的进步,这就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原动力。

    当然,也不是什么消费都能促进人类的进步,刘致远给倭国人提供的消费,就是让其不断倒退,比如说军火,比如说鸦.片。军火让他们自相残杀,鸦.片毒害他们的灵魂。

    鸦.片是用罂粟果的汁烘干制成。罂粟原先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希腊人把罂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药。发现它有安神、安眠、镇痛、止泻、止咳、忘忧的功效,希腊人称其音为“阿扁”。公元六世纪初,阿拉伯人把罂粟传到了波斯,波斯人变“扁”音为“片”,称其为“阿片”。在公元七八世纪的时候,罂粟作为药材从印度等地传入中国,中国人把“阿”音又发成了“鸦”音。从此,在中国就有了“鸦.片”一词。

    明代,鸦.片被列入了蕃属供品,当药物用。至于明朝的皇帝当中有没有瘾君子?刘致远不敢肯定。不过,明朝自从成祖之后至嘉靖皇帝之间,数位皇帝都活不过四十岁,如果说这跟鸦.片没一点关系,那鬼都不相信。

    刘致远也不管明朝的皇帝是不是**,他的目的是让倭国人都**。于是,产于印度的鸦.片被定海军的军舰运到了倭国,低价抛售。另外,为了防止鸦片流入定海军的殖民地,刘致远严令海商不得贩运鸦.片,并且下令海关严查海上商队,凡是发现有人私自贩运鸦.片的,船员全部捉起来,极刑处死。

    除了海上禁毒之外,殖民地内也严禁毒品。各殖民地的民兵组织负责禁毒,一旦发现有谁染上了毒瘾,就捉起来强制戒毒,并且将其降为奴隶阶层。另外,一家之中有人染上毒瘾而家人不检举的,全家贬为佃农,本来分配得到的土地,要尽数没收。

    酷法禁毒,绝不能让毒品毒害华人的灵魂!

    “军帅,咱们现在把红薯等作物引进明朝,是不是早了一点?如果朝廷推广种植,饥民就变少了,咱们也就没法再从大陆弄人到海外去了。”黄光升有些不解地问道。

    “你说,我不把红薯苗给明朝,他们就没法弄到吗?”刘致远反问道。

    “这个,红薯既然引种到了台岛,流入中土也是迟早的事,毕竟两地的商业往来不少,商人们带种过去也不难。”

    “这不就是了,就算我们不把红薯给明朝人,他们也能从海商那里间接地弄到。既然是这样,我们倒不如主动一点,把东西给他们,咱们定海军也能落个乐善好施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原来如此,不过,招募灾民出海之事,该怎么办?”

    “原来怎么办,现在就怎么办。毕竟红薯推广也是要费很长时间的,我估计一两年内,北方的饥民还是不会变少。另外,咱们殖民地的人口也差不多饱和了,现在有近三百万人口,再过十来年就能变成五百万。贪多嚼不烂,定海军先管好这些人再说。”

    其实,刘致远已经不需要刻意地发展人口规模了,现在有三百万人口打底,加上近二十万海上力量,以后想殖民哪里就殖民哪里。

    另外,只要殖民地发展好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福利好了,自然能吸引更多的移民。到那个时候,定海军要严格执行入籍管理制度,没有专业特长,没有资本的人,严禁入籍。只吸收更多的人才,更多的资本进入,从整体上增强综合国力,而不是以人口数量取胜。

    “军帅,海军第二集团军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