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4章 温水煮青蛙 (第1/2页)
既然明朝已经降服,中原已无战事,刘致远带领舰队转向东方,打算把倭国当成出气口来用。 倭国除了火山多地震多之外,什么都缺,实在是一块鸡肋,占领了也没有多少实际用处。不过,现在它终于有用了,可以当成罪犯的流放岛来用。 一年前,定海军就曾攻下了九洲岛和四国岛,除本州岛之外,北海道岛由于地处北寒地带,尚未开发,所以刘致远一直没把它放在心上。不过现在要重新调整对倭国的军事策略了,而这一次出征,刘致远的目标是攻取本州岛,把本州岛当成罪犯的流放地,原来居住在本州岛的倭人,全部迁到北海道岛去垦荒,把这所剩不多的倭国人的最后一点剩余价值剥削干净之后,就让这个民族彻底地从地球上消失,然后把开发得差不多的北海道岛收入囊中。 这就是所谓的温水煮青蛙战略,不一棍子打死对方,而是用各种看似很温和的手段,把对方渐渐地逼入死角,最后,对方连一丝反抗能力也不剩下,只能任由宰割。 其实,刘致远用在明朝的战略也是温水煮青蛙,先是武力逼迫对方一步步地让步,然后一点一点地对其进行渗透,当对方幡然醒悟自己上当的时候,已经退无可退,成了案板上待宰的rou。 暴力征服,其实只不过一种情非得已的情况下所使用的野蛮手段,而温和,才是最高明也是最可怕的暴力。 而温和的表现之下,当然有暴力来支撑。现在定海军已经占领了世界上所有战略要地,亚欧非三大陆上的各国已经被分割包围。听话的国家就给胡萝卜吃,不听话的就大棒伺候,除非是深居内陆,永远不跟大海打交道的国家,否则都无法逃脱被定海军主宰的命运。 一个失去了海洋的国家,也就失去了未来。这一点,刘致远比谁都认识深刻。中国官家史书和坊间评书里,乐此不疲的永远都是宫廷内斗,权谋诈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最多不过是陆战场上的格斗拼杀。举世推崇的仍是孔子,满口治世名言而绝无兴国大略。中国之重内治、尚空谈,根深蒂固,千秋万代。 然而,现在人类社会早已步入弱rou强食的时代,世界发展的滚滚大潮中,不进自退。如果不从根本上洗掉整个民族身上那种固步自封,封建保守的习气,整个民族就被世界淘汰掉,沦为海洋国家的奴隶。 遍观历史,海上霸主缘起于海盗,骷髅旗下建强国。定海军就是这样一支海盗军团,刘致远已经把进取和冒险这两种海盗精神带入了这带支军团。这种精神加诸个人,则充满进攻和战斗性,极致则杀人越货横行霸道;化身国家,则开疆辟土,威震八荒,乃至称王称霸。 说得直白一点,定海军想打谁就打谁,根本无须任何借口。只要刘致远长剑一指,指哪打哪,绝对不打折。 征服海,驾驭海,海国一体,人海一体;以海的精神、海的霸道,冲刷整个世界。在殖民者、抢掠者的身份背后,谁能否认华夏帝国没把文明的种子播散在四面八方?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征服者都是伟大的,只有被征服才是可耻的,历史永远都跟随征服者的脚步。 几十年之后,放眼世界,到处都是华人。他们扬起高傲的头颅,以征服者和开拓者的身份,主宰整个世界,将白种人,黑种人彻底地踩在脚下,这才是刘致远奋斗的目标。 北美平原是华夏帝国的麦田; 东南半岛是华夏帝国的粮仓; 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华夏帝国的林场; 澳大利亚和西亚是华夏帝国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华夏帝国的牛群; 秘鲁运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源源不断地充实华夏帝国的国库; 印度人和中原人为华夏帝国种棉花种茶叶,而华夏帝国的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及南美; 西班牙和法国就是华夏帝国的果园,地中海是华夏帝国的后海。 真到了这个时候,世界还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住华夏帝国腾飞的翅膀。 000 正当定海军在本州岛上高歌猛进的时候,保定王终于摆脱傀儡地身份,回到了北京城,虽然皇帝的名号被剥夺了,但是他还是以明朝实质统治者的身份重新入主北京城。这个时候,没有谁敢反对他的权威,因为他的身后有一个可怕的保护者。 与保定王一起进城的,还有一支很惹眼的队伍,这支队伍进入北京城后,就征用了位于紫禁城东面的内东厂,把原来在此地办公的东厂官员全部扫地出门,然后挂上了一个新的门牌:华夏帝国外交部驻明大使馆,馆长是个年轻的男子,叫岑大友,是开平女王的一个侄子。 岑大友加入定海军有五年多了,由于他的身体单薄,并不适合当兵,刘致远看在岑慧君的面子上,把她的这个堂弟安排到了军政学堂去学习。但凡进入军政学堂的学员,学成之后最差也能外派到海外当民政官。不过华夏帝国现在还是军政合一,大权还牢牢掌握在各级军官的手中,这些民政官只不过是辅助性的行政人员,除了户籍管理之外,一般也没有多少实权。 当然,外派到他国去当使臣的就不一样了,不但油水丰厚,还很威风。有定海军这样强力的打手撑腰,华夏帝国的外交部是相当牛气的,外交官是相当有实权的。正所谓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要想跟这些“天官”打交道,不但要够谦卑,还要懂流利的汉语。因为华夏帝国的外交部有一个绝无仅有的特点,就是没有翻译人员也不允许自带翻译进行传译式会谈。在外交部,不管是口头还是书面,都只以汉语为准。不会汉语的人,连使领馆都不让进,想跟华夏帝国打交道?门也没有。 外交部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目的也是为了强行向各殖民国推行汉语教育。当汉语成为这些国家必须普及的教育时,殖民地的汉化进程就会加快。 当然,驻明使馆并不需要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