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 雄关如铁 (第1/3页)
有了与川东汪家的联系和帮助,穆青他们初入四川的工作一下便容易起来,整个三一教在川东北、川东也就是当年夔州路地界里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风起云涌。当然,与汪家的联系暂时还处于保密之中,饶是如此,这一地区的实力对比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除了该路中心夔州之外,下面的大小城镇、广大农村山区已经基本上在三一教自治势力的掌控之下。为了统筹各种力量经营四川,穆青终于在半个月后,在距离夔州大约百里的一个由三一教控制的山区小城中,召集已经陆续到来的三一教在四川地区的主要领导人开了一次会。东道主自然是负责经营川北、川东地区的穆一牺及其杨一尽、杨一其三位弟子,前来参加的包括负责川西、川南的穆一牛(牲)、杨一才和杨一政以及能够过来的三代弟子数十人。会上先是由穆一牺、穆一牛介绍了三一教在四川的整体情况以及四川的形势,然后大家共同讨论出今后的方向和办法。通过这一介绍,穆青对四川的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加强了尽速搞定四川的决心。 自宋代开国以来,四川的经济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可谓一片繁荣。是时四川境内分为益州(成都府路)、夔州路、利州东路、利州西路、橦川府路等,人口更多达250多万户,换句话说,仅在册户籍人口即高达1200多万人。虽然蒙古人的数次入侵也给四川地区带来了一些损失,但是因为没有能够深入四川腹地,没有伤筋动骨。四川至今为止仍然是个世外桃源并成为南宋朝廷的主要财源。这可是一个强大的力量,是当时横行世界的蒙古族人的数倍。如果能够善加利用,当大有可为。 三一教势力在这里的发展也一直比较顺利,不仅控制着川东、川北大部分山区和农村,而且在成都平原乃至南部和川西地区的力量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信教教徒近400多万,各级民军近25万。近两年,虽然因为官府和当地联盟勾结,对三一教采取强势的进攻战略,发展受到阻碍,但是各地教徒仍然在不断增长,只是地盘有所减小,原来手中的一些中等城镇也被夺了回去。 当然也有一些积极因素,那就是四川统治阶层内部出现不太稳定的趋势,特别是极有威望、在前几次蒙古入侵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余玠大帅病逝,曹友闻、张钰也相继离职,继任四川地区统帅的是jianian臣史弥远的亲信陈枢,只知吃喝玩乐,搜刮民财、克扣军饷,孝敬他的靠山,不仅搞得民怨沸腾,连军队也怨声载到。陈作为四川地区主要军政首脑,下辖军队15万,主要部署在成都地区,其中包括镇守川北门户剑门关的守军3万多名,成都城驻军5万,占了一半多。剩下的则分散在其他四个路中,各路守军不到两万人。 根据这种现实,大家最后决定利用现在与汪家联系,抓紧巩固在川东北的势力,密切注意川西、川南,集中主要力量谋划对成都府路这一核心地区的进攻,采用逐渐包围策略,分化驻军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争取剑门关驻军的中立,最终夺取全川,建立川蜀自治政府。为了统一领导,决定成立川蜀自治区总督委员会,由穆一牺任都督,穆一牛、耶律齐为副都督,杨一尽、杨一其、杨一才和杨一政为委员,负责统一领导和组织四川地区的斗争,同时派人急调耶律齐率领大批经过学校培训的弟子赶来四川,负责控制区内的政事民务,将其他弟子解放出来,专心进行发动民众和武装争。作了上述安排后,穆青便与六位夫人加上小丫头汪宜以及两名向导重新出发,打算经过剑门关进入成都。与此同时,二穆及其四杨也返回各地,抓紧组织力量,等待穆青的指令,互相配合,先想法做做驻防剑门关兵将的工作,同时经略成都平原,伺机控制成都。 时间已经进入秋天,川北山地的气候也渐渐地开始变凉,草枯石墨,叶黄枝疏。如果说穆青他们原来在川东北经过的那条路只是一条可用于偷袭的小路的话,现在看到的这条道路可就是正儿八经的蜀道了。它自汉中南下,沿巴山秦岭,经过阳安关、白水、葭萌,穿剑阁、梓橦直至成都,绵延1000多公里,是历代北中国政权入川的必经之路。从先秦到近代,蜀道难就难在这里。因为这里除了有几道险关据守外,毕竟可以允许大部队通过,尽管非常艰难。想当初,诸葛丞相六出祁山曾率大军10万,魏国大将钟会也曾带兵10万与蜀国姜维数万守军在剑门关对峙。即使到了当代,蒙古大军数次以15万大军进攻四川,走的也是这条路。因此,穆青与诸位夫人才特意不辞辛苦,绕道汉中地区南下,走走这一条道路。除了考察道路并下达指示,在沿途建立三一教的根据地外,主要还是要见识一下闻名天下的剑门关,领略一下当初诸葛孔明用木门道大败魏军20万大军的古战场遗址。如果可能,想法和驻守剑门关的守将接触一下,探探口风。 蜀道之艰难,巴山秦岭之雄伟和秀丽自不必言,一行10人或骑或步,或急或缓,穿行在川蜀道上。由于这一地区三一教实力强大,当然没有遇到什么麻烦,生活也相对舒适。经过20多天的昼行夜宿,终于进入大小剑山地区,离川蜀咽喉剑门关已经不远了。 剑门关,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大、小剑山中断处,是数百里大剑山中段的一个缺口,七十二峰形若利剑,俨然一道天然屏障。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诸葛武侯曾在此修筑栈道,设关守卫,称“剑阁”。那个爱喝酒的李白也曾写过什么“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句子。剑门关在三国时期名声大震,当时诸葛丞相率军北伐,六出祁山,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历代相传,欲得川蜀,必先剑门,“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本朝蒙古大军数度入川受阻,也得益于该关。保住剑门与否,是能否保住四川的重中之重。 穆青等人牵马缓行,渐渐地临近这一传的神乎其神的险要关隘,只见壁立千仞,地势险峻之处矗立着一座牢固宏伟的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