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神雕之本色英雄_第七十一章 天人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 天人合一 (第2/3页)

下所言是否有道理?”穆青将目光投向一灯。

    听了穆清的高谈阔论,龙女微微一笑,心神领会;尤莉似乎入定,像一幅泥胎一样毫无表情;而老顽童、一灯和郭芙似有所思,明明感到有个东西就在脑海里或眼前,却又想不明白到底是想抓住什么,一时不得要领。而剩下的三位,虽明白穆青在讲的是什么高深的武学,但是相差太远,因此只有将这些话记住,以后再思考了。直过了大半个时辰,只见尤莉突然有了反应,眉头一展,恢复了自己乐观天真、总是一副笑脸,高兴不够的神态,起身跑到穆青跟前,亲了穆青一口说道:“多谢夫君提点。”

    “恭喜叶少尊主,唔通大道,功力更上一层楼,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一灯大师率先恭贺道。其他人也从思考中恢复过来。穆青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番话竟然有助于这里数人功力的提高,更使得老顽童避免了后来在百花谷误打误撞,从而使他唔透天人合一真谛,视一切都无动于衷的石人心态提前了好几年。

    “师傅释惑,难道这一会功夫这位少尊主的功力就能提高多少?徒儿不明白!”朱子柳倒也谦虚。

    “不错,这就是所谓的顿悟,是一次质的提高。如果说刚才这位少尊主的武功和周师兄不相上下,至多略高一筹的话,现在经过了这道坎,她已经与周师兄分数两个不同的层次,远远的将我们这些老一代抛到了后面,功力直追龙掌门了。现在如果他们再比试的话,不用多少招即可轻易取胜,这也就是穆少侠所说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先天、先天,一切顺其自然,恢复自然状态,多少武林人士梦寐以求的境界,没有想到今日老衲竟然见到了两个。甚至是靖儿生的这个小丫头的武功也已经达到了如此高深的地步,靖儿招的乘龙快婿也不错,武学造诣和佛道学问出类拔萃,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可喜可贺!”一灯大师在发表着自己的高论。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穆青以武入道,拥有千年以上的功力,早已经超过了他所说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了,到底是何水平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只不过越是顺其自然,变得越像个不会武功的书生摸样,仙风道骨,轻松飘逸。一灯大师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个主要只会谈经论道的学究一类的人物,见解是有,功力有限。反正对他来说,这倒没有什么,出家人嘛,武功也不过是细微末节而已。

    “哈哈!你段皇爷爷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其实这里最强的就是这个穆小子,数年前我老顽童就不是对手了。现在我根本就不敢和他动手。”偏偏老顽童这老小子不甘寂寞,非要挑破这层窗户纸。

    不等一灯大师开口,穆青赶快拦住话头,抢先说道:“一灯大师的武学见解和佛学修养看来确实要远超过老顽童。武功的高低最多只是末节,何必事事挂怀,一个人如果勘破生死玄关,或佛性、或智慧、或仁爱、或理性达至大成,武功自然会成倍上升,话又说回来,修养已经到了如此地界,谁又会特意追求有没有更高强的武功,更没有人愿意动手,除非万不得已。因为练武之人最多只能是救自己或者自己的亲人,有时连自己和自己的亲人都救不了,而真正的大智慧者、或者是儒家讲的圣人追求的是普渡众生,教化世人,他们以自己的思想和理论,身体力行去拯救众生,为天下谋福利,为万世谋太平。这才是大智、大爱、大勇、大慈大悲!”穆青终于把谈话转到正题上了。他所做的一切,乃至比武试招也都为了这些。

    “穆青说的是!”一灯大师不愧为得道高僧,连话都不想多说一句,只是一句话就把穆青给打发了。然而,偏偏有好事者闲不住,总想逞一时口舌之快,像只好斗的公鸡,喜欢与别人辩论个昏天黑地。这种人现在就有一个,朱子柳是也。

    “穆青年纪轻轻的倒是满嘴禅机,其实你说的倒轻松,普渡众生、为万世谋太平,还不都是些虚之又虚、玄之又玄的东西,哪有那么容易,佛爷也好、圣人也罢,几千年啦,古今中外,还不都是他们照说,照教化,战争还是不断,百姓流离失所,佛祖释迦摩尼搞得连自己的祖籍地天竺都呆不下去了,在自己的发祥地断了自己的香火,靠来到中土繁衍生存,即使孔圣人不也是颠沛流离,惶惶不可终日也!倒是我们武林人士,靠自己的拳脚,保家卫国,虽然未必成功,但也能够立即见效,至少看得见摸得着。”没有想到,这个朱子柳倒满有血性,穆青暗暗欢喜,感谢这个给自己唱双簧的家伙,尽管没有事先通气和商量过。一灯大师为人和善,自己的弟子在他面前滔滔不绝,他也毫不在意,反而认真地听着,脸上仍旧是那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朱父子的话听起来没错,而且应该说基本切中要害。但是,你只是说了事情的一面,也就是用的一面,不仅没有说全,而且是把最重要的、体的一面给弄丢了。实际上,说武功是末节,并非是说武功不重要,相反,武功当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问题是仅凭武功是远远不够的,而最重要的是创造一种大势,没有这种大势,无论你有多少武功高强的人士帮忙,最终都免不了失败的命运,襄阳保卫战就是一例,它可能取得一时的胜利,但最终结局不言自明。而要创造这种大势,就必须靠所谓的大智慧、大法力,要有一整套的思想体系和指导原则,这才是佛的慈悲、圣人的仁爱、道家的无为之精髓。数年前我在少林与高僧们论禅时就讲过,其实佛祖为了普渡众生,可谓费尽心机,准备了多种手段和途径,除了劝导世人慈悲为怀、设定轮回学说,恐吓恶人,促使他们立地成佛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手段那就是惩恶扬善,正所谓,除恶即是行善。也正是因此他们才追求大智慧、大法力。但是,千条万条,终归一条,那就是不管千难万险,致力于普渡众生,为此不惜舍身饲虎,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才是终极目的,武功之道的妙用也在于此,也仅在于此。”穆青一面停下话头,一面将目光转向一灯大师。

    “慈悲为怀,普渡众生,慈悲为怀----,老衲已经出世,唯有每天多念几遍佛经,遇到什么能救得就救一下、能点化得就点化一下而已。老了老了,其他的就看你们这些年轻人了!”他语气有些苍凉地喃喃自语着。

    “大师此言差也!大师德高望重,尤其是在大理颇得人心,特别是心存慈悲之念,既能舍皇位而出家,又能以己度人,拯救俗人,当然也能够以佛祖普度众生之念,悲天怜人之情,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拯救被蒙古铁骑屠杀的汉人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