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神雕之本色英雄_第八十二章 易祸江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二章 易祸江东 (第5/5页)

力拼杀,蒙古人在面对他们时优势和胜算还有几分?所以这也就成为蒙古人的第一个敌人。他们虽然现在还是金帐汗国下的一个小部落或者至今还在金帐汗国以西的地方放马牧羊,但是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小部落最后击败了蒙古人,并成为仅剩下的蒙古人的主人,甚至连蒙古人自己的语言都被迫忘记,生生世世为奴,轮回不息。这一点在推背图第三十五图上已经指明。谶曰:西方有人,足踏神京,帝出不还,三台扶倾。又颂曰:黑云黯黯自西来帝子临河筑金台。其结果又见图第三十八象上出现,谶曰:门外一鹿,群雄争逐,劫及鸢鱼,水深火热等等。海云法师和子聪大师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蒙古人的第二个敌人则又是因为蒙古人的第二个弱点引来的。想想看,蒙古人弓马强壮,然而见水则怯,如果遇到河流尚容易见到堤岸,一遇到大海,更会望而却步,神仙都难救。蒙古人靠在戈壁上的流动以游击的方式占据主动进攻南人,也用这种手段对付历史上的南人的围攻,把大漠和草原当成避风港。诸不知,有这样一个民族,他们虽然个子比蒙古人矮,力气比蒙古人小,但是他们与蒙古人一样却有着另外一道天然屏障---大海。他们善于此道,以蒙古人之道还之以蒙古人之身,踏浪而来,踏浪而去,集中精力,随心所欲的攻击蒙古人的任何一点,然后逃之夭夭,胜则歼灭蒙古人的有生力量,夺取蒙古人的财富,一旦不利则从容退去,丝毫不担心蒙古人会追击,直捣他们的老巢。这个民族最终将成为蒙古人的心腹大患,成为率先杀掉蒙古绝大多数精壮勇士的敌人,并占领蒙古腹地。蒙古人所以后来不敌西方人,主要也是由于他们先将蒙古的精锐大量屠杀后才导致的,正是因为与他们的战斗中的这种巨大消耗,才使蒙古人在对抗西方人的斗争中力量不足,最后沦为奴隶。这第二个敌人生长在东海四个岛屿上,古人称为倭国,人长得矮,也最残暴,在我们所说的推背图第三九象上出现。图为山上有一鸟,旭日正东升。谶曰:鸟无足,山有月,旭初升,人都哭。

    蒙古人的第三个敌人是南人。但是与南人打交道王爷最熟悉,南人过于软弱,与上述的两个民族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上,早晚必被蒙古人征服,战略战术,各位均已言之甚详。本人既为汉人,也不想多言。现在就讲对策。”

    穆青看着好像有点把大家给唬住了,尽管借用古人之说,牵强附会,但是古人既然信奉天命,不利用这一点白不利用。万一忽必烈真的相信了,动用大军把东海的那个杂种国家给灭了,也算为穆青上一世解了一口气。

    “有了这三个敌人,也就有了解决王爷心腹之患的最好办法。王爷不妨大力宣称这一预言和推论。然后让大汗或迫或诱,让太宗一系的失烈门、脑忽、忽秃黑沙、坐诱诸王亲贵族,以及那些与王爷离心离德的实力派,为了保护蒙古子孙未来的繁荣昌盛,夺取更多的财富,进行东征和西伐。并公开宣布,谁的战功最大,不仅夺取的财富归他们自己所有,将来汗位继承也可加分。谁人敢不答应,谁人不愿答应。只要他们一出发上路,不仅将彻底削弱了这些未来的敌人的力量,免于将来蒙古人的灾难,也同时意味着这些王公所属的部族军队消耗殆尽,即可免除现在的燃眉之急,也不用王爷及其胞兄蒙受手足相残的恶名,更为将来免除心腹大患,岂不一石多鸟。”

    “关于西伐,蒙古人多有经验,自不用再下多说。至于东征,在下倒可建一言。以选择夏天天长日久之时,经过蒙古人已经征服的高句丽最近的水路,多派人手,一鼓作气,大事必成。到时一定要斩尽岛上的生灵,让它变成一个蒙古人的牧马场。”

    至于南进一事,在下只有一条提醒王爷,王爷既然总管汉地总务,当知汉地乃王爷根本。要想本基牢固,贵在争取人心。如果一味用强,南人虽弱,但人数众多,一旦万众一心,势必众志成城,则也会成为大麻烦。即使占领南地,也会很快被迫退回;如果施以怀柔,彻底约束蒙古贵族和士兵的残暴,解除什么划分等级之说,让他们感到天下一家,则其战斗意志又何以依存。等到天下归心,王爷以南地数千万之众,兵精粮足,有何愿望不能实现?”穆青说了半天,自己都感到自己有点缺德,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总的说出个一二三来,反正东海上那个恶棍国家穆青巴不得灭了他们,这件事让给蒙古人做也算。至于西方那些毒品贩子,让蒙古人多祸害他们一阵也不错,最好把英吉利也给端了才好呢!

    穆青一顿长篇大论,大家反应不一,伯颜和阿术只能粗通大意,但好像感到什么地方有些对头,但总归是不得要领,特别是那些神秘预言什么的,更是莫名其妙;至于忽必烈和他的那些汉人的谋士们,却被穆青的言论的直言不讳和分析几乎给弄蒙住了,他们没有穆青那样的后世知识,自然不可能知道数百年之后的事,但是这个家伙不仅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而且还拿出推背图来混淆视听。忽必烈一面听着僧子聪悄悄地解释推背图的来龙去脉,一面寻思着这个郭武到底是何用意?到底是设身处地为他出谋划策,还是别有用心。如果仅就他的主意本身来说,不啻是一记高招,而且确实分析的很有道理,不由的你不信,至于汉地这种预言类的东西,忽必烈虽然不全信,但是加不住这些年来身边的汉人谋士们的潜移默化,倒也有了几分,谁让穆青的分析确实有道理呀!。

    “郭大侠一番宏论,在下受教不浅。只是本王倒是想问一下,在这场波澜壮阔、改变天下的大潮中郭大侠到底想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愿不愿意与本王一道,成为这场大变化的参与者和设计者,共享富贵尊荣呢?”然后目不转睛地盯着穆青。

    “王爷数年之后再提此话,郭武当然受宠若惊。可是今天在下不想答复你,更不想在酒后答复你,在下还需要好好考虑一下。再说,.王爷也不必急于这一时,反正我也只能在半个月后我夫人的身体好了才能离开,在这之前我一定给王爷一个答复。不过,即使我那一天同意帮助王爷,我也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作为汉人,我无意参与任何对付南人的行动。因此如果是对付西面的敌人、北面的敌人,特别是东面的敌人,我肯定会惟命是从,但是对于南面的事,除非自愿,王爷不应勉强在下。”穆青又一次虚晃一枪,反正只要他们相信,时间越长越好,等程英他们离开蒙古大营,离开大擀耳朵,甚至回到南方之后,他穆青一人,忽必烈就别想留住他了。弄不好,穆青还会顺道完成原定的将整个蒙古战略要地考察清楚的使命,不虚此行。

    “好!没有问题,本王爷就等你半个月,也答应如果你加入,绝不会让你对付南地汉人。”忽必烈似乎开始相信了,也许是深信眼前这个人已经插翅难飞的缘故。

    “就这样,天已经很晚了!在下已经喝的不少了,咱们明天再见!”穆青说完一抱拳,径自走出大帐,回到了忽必烈为他们准备的帐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