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神雕之本色英雄_第八十四章 金蝉脱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四章 金蝉脱壳 (第1/4页)

    整个下午,穆青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己的蒙古包里没有出来。即使晚上的饭菜也是有人给送来的。负责监视他的人也许想不到,穆青这时确实没有任何打算,因为在天黑之前,任何行动都是毫无价值的。

    子时以后,蒙古军营开始慢慢安静下来了。只是在穆青所住的蒙古包周围巡逻的兵士却没有减少,而且还有另一个显然是武林人士在旁边帮忙。看来,这次忽必烈可是下了本钱的。

    就在这里除了巡逻士兵的脚步声之外,再没有任何声音的时候。突然有一阵响声在穆青住的帐篷左面出现,负责潜伏监视穆青的那个人身形一晃就扑向声响之处。然而他到哪里看了半天,地上除了一些碎小的石子之外,什么也没有发现。郭武的的蒙古包里一切如故,没有任何变化。他知道,以郭武的功力,靠得太近绝不可能,只能是远远的监视着罢了。

    天亮了,忽必烈今天要准备彻底解决与郭武的问题了,他已经下令从昨天开始就进行了严密的部署,拖到今天主要是因为昨天临时出现了点意外。现在万事俱备,甚至是他自己的铁骑卫队都被调来准备行动了。他相信今天郭武只有两条路,要么同意为他效劳,要么就是成为他的阶下囚,或者干脆成为刀下鬼。当然表面上,他还是让手下好好准备了一场宴席,丰富得很。因为毕竟他声称是要为郭武送行的嘛!已经是正中午了,忽必烈感到是时候了,因此示意妙俨她们亲自去请。

    这场送行的宴会看来注定是举办不成了,因为这次宴会的主角已经注定是不会来了。片刻过后,妙言郡主手里拿着一封信,急匆匆地来到大帐,将信递给了忽必烈,身后那有什么郭武的影子。忽必烈一看妙俨她们的神色就已经料到事情有变。不过作为他这样的大人物,处变不惊是最基本的本事,不然还如何能让手下心服口服。

    展开手里的信一看,忽必烈不禁怒从心生,原来是郭武给他的一封告别信,信中嬉笑怒骂,冷嘲热讽,最后还把他不留在这里的原因完全推到了忽必烈的头上。信是这样写的:

    忽必烈王爷及妙言郡主台鉴:

    当你们读到我这封短信的时候,在下已经离开了蒙古军队的大营。一走出兵营,我竟然突然感到自由的重要,也突然明白了我这个人恐怕根本不适合当装在金丝笼子里的鸟,反而对当天上的鹰更感兴趣。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为一介游侠,看来天生就是到处奔波的命,因此也只能暂时告别王爷和郡主了。

    在王爷军营里待了数天,在下真的见识到了什么叫卧虎藏龙,谋士如云,对王爷的才华和手段更是打心里折服,相信你的大业应该必成,在下可以断言,五年之后,蒙古汗位非君莫属。如果换一个环境,换一种方式,也许我真的差点就答应效命了。但是,王爷千算万算,差了一算,那就是在下作为一个传统的人,自始至终都有自己的原则。这一点我在大都与原来的波妙言、现在的妙俨郡主就说过,我不想委屈自己,也不愿迁就别人,如果我想加入什么力量,一定要凭我自愿,受人之逼,签定城下之盟不是我的风格。没有想到是,连王爷这样号称雄才大略的人也不知道,攻心为上、待人以诚的道理,偏偏在下对此颇为在意。既然王爷从来就没有想与我真正交心,而是采用各种不应该采用的手段,让人寒心,更让人感到可笑,甚至直到现在,王爷还是举数千之精兵,想置在下于死地。如此用心险恶,翻云覆雨,难道你认为在下会把此地当成可以栖身的良木?所以,搞成这样的局面,如果王爷要怨什么的话,只能怨你手下办事不力,怨你王爷立意不诚。当然,我们做不成朋友也未必会成为敌人,也正是因此,我才在王爷面前绝不藏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算来也不算辜负王爷的一番好意。现在,我们虽然最终不欢而散,但愿王爷不记在下不辞而别之失礼,宰相肚里能撑船,欣然放在下离开蒙古,则在下必然一诺千金,帮助两位将军找到特效药并在未来可能的时候也放王爷一码,以为报答!希望王爷切勿兴师动众,追捕在下,果如此则在下为了活命,也只有愤然自卫,那样的话,我与王爷也就再无相谈续欢之日,只有切磋刀兵了!

    天涯一别,再见无期。愿王爷和郡主善始善终,霸业永存!郭武留字。”

    “真是混账!竟然敢如此耍弄本王。来人,速向南面、东面和西面各派遣一个骑兵千人队,分别由几位武林人士带队,给我追上他带回来,死活都行。同时传喻各地属部和机构,见到一男两女汉人模样的武林人士,立即围剿和抓捕,我不信在我们大蒙古的地盘上,他还能上得了天。”忽必烈盛怒之下,虽然有点顾不上形象,但是也顾不上这么多了。

    片刻之间,一阵阵马蹄声响,口号声闹,人声鼎沸,数路人马迅即出发,分别向南面、东面和西面出发了。折腾了这么多天,最后结局搞成这样,实在令人恼火。亲兵们在搜查完郭武住的帐篷后,几乎一点线索也没有找到,连前些日子替慕容家族付得那三千两黄金也给带走了,而且还把手下的两名主要的大将给搞得病魔缠身,两名西域请来的高手也功力尽失。忽必烈虽然安排好了善后,仍然感到怒气难消,而且越想就越生气。直到妙俨开口后,忽必烈才从盛怒中冷静下来。

    “父王请不要再发火了!孩儿打算和范、吕二位带领数十名军卒向北面看看,也许会有收获。郭武这个混蛋既然自誉为一诺千金,也许真得会朝北面去寻找什么药材去了。”妙俨在征求忽必烈的意见。

    “出其不意,反其道而行之!我怎么忘记这一条了?就这样,快派人向北方去追!”忽必烈恍然大悟,赶快吩咐。

    “父王且慢!向北方去追击不用如此兴师动众,万一这个家伙真的是故布疑阵,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我们向北面追去岂不正中圈套。不如我带领少数人向北看看,如果追不上,也算不得什么,更不算兴师动众,追上了也许能够好言相劝,未必真的翻脸。孩儿认为这样更稳妥!”妙俨倒还冷静,娓娓道来。

    不说忽必烈这里乱成了一锅粥,追兵四处出动。且说穆青已经趁着那粒石子的响声将那位武林高手的注意力吸引开那一瞬间,离开了自己的蒙古包,身影一闪已经出了蒙古大营。片刻之间来到了自己租住的那间大车店。打了一会坐,到四更天时,趁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