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神雕之本色英雄_第九十二章 道听途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 道听途说 (第3/5页)

可贵的是,这位怪侠在蒙古忽必烈大营时,忽必烈曾经亲许他高官厚禄,金银美女,其心至诚、其许诺之厚简直远超当年曹阿瞒为了留住关云长赏赤兔马和美女貂蝉之举,偏偏郭大侠视金钱如粪土,望高管如浮云,一心只想着汉人百姓的生计和安全,为万世谋太平,绝不与蒙古人同流合污,毅然决然地冒险离开了蒙古腹地。其心智高洁、情cao高雅古之圣人也不过如是。现如今,在北中国,燕赵怪侠郭武真可谓是声望如日中天,蒙古人听到此人名字,吓得立即抱头鼠窜,连他们的战马都迈不开蹄,只能束手待毙!”这位张师傅也真是好口才,说的天花乱坠,像真事似地,越说越离谱。穆青忍不住微微一笑,明显是不相信的样子。

    “我说你笑什么?是不相信还是不服劲?”一位听得入迷、cao着豫北口音的汉子看着穆青说道。

    “就是,我看大哥哥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也是从北方逃难来的吧!不如跟着我们,为抗击蒙古出点力,也省得这样东躲西藏,到最后碰上蒙古人还是免不了一死!”小丫头道是好心,而且还会随时随地的做别人的工作,也让那个北方汉子变得无的放矢。

    穆青还是老样子,微微一笑,惜字如金。

    “看不出来,还真是好涵养,我家小姐好心让你跟着,你怎么也不答应一声!”那位丐帮的五袋弟子好像感到穆青有点不可思议,放弃这样的一个好机会。

    “我说张老伯,你既然这样了解江湖三公子,可真的知道他们的底细?他们的关系如何?如果他们三个比较一下,你说谁该更厉害一些?”还是那个说话的北方汉子。他已经将注意力从穆青这边移开了。

    “这个问题嘛!就比较难说了,说实话老夫真的没有见过这三位英雄,老夫到真的愿意相信他们的英明神武,更希望他们三人联手,果真如此则我们汉人就有救了?”说书的老者自己在感慨。

    “这位姓张的老大爷说得很好,让提人气和长见识,不过一般来说,世间传言不足信,而江湖传言尤不可信,添油加醋者有之,无中生有的有之。如果说说算了也就罢了,就怕让大家、特别是年轻人听了,误以为靠一两个大侠和英雄就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救万民于水火,甚至能够将蒙古大军斩尽杀绝,驱逐鞑虏。岂不是误人子弟!”穆青实在有点听不下去了,这才插口说道,尽管他连眼都没有睁开。

    “你这个大哥哥真是毫无道理!难道人家夸这些英雄也碍着你的事了,多么有趣的故事,全让你给打搅了!”插话的是那个小丫头。

    “你看!让我说对了是不是,这个小丫头已经被毒害了。其实,无论是你说的神雕大侠也好,还是那些什么江湖三公子也罢,大家都没有三头六臂,都是爹娘生父母养的,是和我们一样的人,我敢肯定他们肯定没有你说的那样的本事,不然蒙古人不早就被赶走了。如果说他们有什么不同,不是因为他们懂点功夫,而是因为他们有一颗不怕艰难、不怕牺牲,嫉恶如仇和与外敌拼到最后的心?只要我们大家都有了这颗心,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才有希望对抗蒙古人,才有可能取得胜利!”穆青不自觉地又开始了说教了,都习惯成自然了。

    “这位先生讲的也有些道理,我们襄阳城就是这样,大家万众一心,与蒙古鞑子拼到底,所以才至今屹立不倒!但是,这也要有个前提,那就是有一位大英雄领头和带领,如果没有郭大侠夫妇我们早就完了!”一个中年男子这样附和道。说道郭大侠夫妇,那两位少年男女眼睛一亮,而那个乞丐显然有点洋洋自得。

    “就是,现在我们汉人缺的就是像郭大侠这样的领头人,甚至神雕大侠也不过是浪荡江湖,虽然有时出手扶危济困,但充其量也只是些小恩小惠,解些燃眉之急罢了,与郭大侠讲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可惜我们汉人中这样的人是太少了,大家都称什么大侠,大侠,天下的大侠何其多?君不知现在汉民族存亡系于一旦,不能为国为民,驰骋疆场,我看武功再高,小打小闹的什么侠义之行再多,也难以算上什么大侠,更算不上什么英雄!”那个乞丐看来对杨过有些成见,滔滔不绝地在发表着评论。

    “王叔叔这样说也就不对了,江湖侠客多种多样,总不能让大家都像郭大侠一样上阵杀敌吧!更不可能都像风流书生和三一教教主那样一定要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大家有心,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了!无论如何做些好事总比为非作歹强,做正派武林人士也总比做邪派的好吧!”还是小丫头的话,听起来蛮有道理的。穆青对他的好感在增强。这些年头,通情达理的人少,有武功和本事的人中通情达理的更少。出身富贵、整天锦衣玉食又有正义感的武林人士那简直就是凤毛麟角了。

    “姓王的大哥说的话我爱听,其实我们汉人是蒙古人的数十倍,缺的就是领头的,如果当时的皇帝和朝廷坚持抵抗,早在岳武穆时期我们就已经直捣黄龙了,那还用今天被人压在这里挨打受气,时刻面临亡国灭族的危险。要说这全是朝廷混账、贪官污吏横行的结果。世界上从来就无不是之人民,只有不是之朝廷,从来都没有不勇敢的士兵,只有投降的将军,城中禁军百十万,更无一人是男儿说得有些偏颇,应该改为领军统帅非男儿才对。”一个cao着山东口音的家伙摇头晃脑般地在答话,听口气当然属于愤青一类的,抒发着对朝廷的不满。

    “说了半天,我就不明白了,到底这江湖三公子谁更厉害些呢?按说现在南面的汉地已经整合完毕,一天到晚地喊着准备打仗,不过几年过去了,还是那样无所作为,不见王师北伐日,倒遇鞑子南下兵。因此要我看,什么三一教教主也好,风流书生也罢,也就是些银枪镴枪头,中看不中用,小打小闹还可以,真掌握了大权,一样是瞻前顾后,小富即安,不求进取罢了!现在不也想南宋朝廷一样,忘记了中原沦陷地百姓日日夜夜南顾盼王师,但是等来等去还不是什么也没有,甚至连已经占领多年的蔡州和邓州都要撤出来了,还美其名曰什么避敌锋芒、诱敌深入,要我看就是软弱怯战,狼狈逃窜。倒不如张大爷口中讲的燕赵怪侠郭武,快哉江湖,行侠仗义,只要有机会就不断阻杀蒙古军士,让人大快人心!我看还是我们北面的人后来居上。”一个cao着山西口音的汉子说道。

    “我说你这个大哥这样说就有点不对了,不要说江湖三公子各有千秋,难分轩轾。单说三一教和风流书生联手整顿江南汉地,众志成城抵抗蒙古入侵,保留了咱们汉人衣冠文化不改这就是多大的功绩。你们北方的一个江湖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