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节 雷霆出击 (第3/4页)
的压制射击中,铁甲军整齐的撤了下来。寨墙上响起了一片哄笑。隐隐中,一只旗脚从远处出现,看来虽然我军“狼狈的”撤了下来,但寨墙上的最高指挥还是召回了这支军队。 “传令,根据军事管理条例,禁止百人以上聚集,寨内人员必须在3株香的时间里打开寨门,承诺解散乡勇,接受我军管理,向我军投降,既往不咎。否则,格杀勿论。”我咄咄逼人的下达了最后通牒。 张郃疑惑的问:“主公,我军携带攻城器械不多,对此小城束手无策,主公又不愿意牺牲士卒,摆出强硬姿态刺激他们,是否合适?” 我胸有成竹的回复:“无妨,我已有了破城之计,在这三株香的时间里,传令民壮,一人去挖两袋土,等我的号令。” 我举起望远镜观察着寨墙,这石头砌成的大寨真是个好东东,此地里乐安城不远,骑兵速驰半日即到,作为乐安的卫城蛮合适。 一个建设好的城,能省我多少人力物力,我默默盘算着此战的花费,20几轮箭,每只羽箭值40铜钱,我已经射出了2万只箭,花费了我80万铜钱,合八千银币,这样一个城大约值16万银币,周围的土地,俘虏的农夫也值这个数,看来再射十个20轮箭,这仗打的也值了。 我军的箭只分为三类,成本最低的是现在射的羽箭,尾翼用羽毛制成,最初这种羽毛选用雕羽、雁羽,这种羽毛成本较为昂贵,经过再三衡量,最终选择了鸡翅膀上的羽毛。 虽然这种羽毛不是尽如人意,但为了保证它的尾翼平衡,我们把尾翼设计成三棱尾翼,这种尾翼比通用的两棱尾翼稳定性更好,但却有个缺点,比两棱尾翼不变运输保存。 其后,为了便于运输保存,羽箭被设计成三段结构——三棱流线型箭头、圆形箭杆、三棱尾翼,这三个部分分别保管运输,等到战前,再由随军后勤人员组装成完整的箭只。等弓兵射完随身携带的箭只后,再到后勤部门领取补充。 这种三段式设计还有一个好处,战场上射出的箭可以回收,在由后勤部门整理,把损坏的部分去除,用新部件替代,重新组装成完好的箭。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我军作战成本。 至于另外两种箭只,一种是鸡身上较大的尾羽做成的雕翎箭(主要分配给将领和军中神射手);最后一种是床弩上使用的铁制尾翼长箭——狼牙箭。狼牙箭长度在150厘米左右,是我军城池防守的利器,但从现在的战事来看,今后有必要在机动部队中,也配置这种大型杀人武器。 刚刚撤退的我军,才撤下阵居然就发出最后通牒,听到我军士卒大声宣布出的最后通牒,寨墙上传出了一阵讥讽的哄笑。 我冷冷的笑着,谁胜谁负还没定呢,在我连番的压制攻击下,他们还能笑得出来,真是些天生乐观的人。 那哄笑忽然之间消失,仿佛有人卡住了他们脖子。寨墙上,那只返回来的军旗还没有离开,不过现在他走不走毫无意义了。堡寨后方传来军号声,叶天已经带人成功的阻塞了后门。好,我要开始关门打狗了。 “传令,撤回后门500民壮,让叶天在后门加紧防守,寨墙不高,要他注意防止敌人翻墙而过突袭他。还有,返回的民壮全部随身带两袋土。”我眼睛没有离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寨墙,大声提醒道。 起风了,风从我身后刮起,吹的军旗猎猎作响,大风刮过春季干旱的土地,扬起了一片灰尘。等着风初起时地扬尘渐渐过去,我们的士兵从尘土中显露出来,他们个个笔直的站立在烟尘中,蒙上灰土的甲叶已经显得有些灰暗。 “传令,最后时间一到,派一个人上前,询问对方是否投降。”我斩钉截铁的命令道。 张郃怀疑的问:“三株香的时间哪有这么快,主公烧的是什么香?” 我耐心的向张郃解释说:“如今敌军被我们围困在寨中,或攻或守皆由我们,我说时间到了,就是时间到了,何必那么认真。” 身后,发散的民壮逐渐回来,这个步兵师是个整编师,3000多战斗人员,一千多名负责后勤的随军民壮。 但这些民壮都有军籍,不是受过简单的训练等待进入作战部队的准士兵,就是各项训练淘汰下了的士卒,虽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拿起弓来都会射箭。在严格的军事条令约束下,他们比一般的民壮有纪律,行动迅速。 几名士兵上前喊话,寨墙上这次再没有传出哄笑。随着号令,寨墙边冒出了无数的弓兵,一排排箭尖闪动着寒光,在墙边忽隐忽现。随即,一个个巨大的盾牌也出现在墙边,林立的盾牌把弓兵掩护起来。墙头上到处是乱纷纷跑动的人头,看来是搬运木石,准备誓死抵抗。
“传令,铁甲枪兵上前佯攻,测算出对方弓弩射程。”我挥手断然发令道。 铁甲枪兵闻令,发出一声大叫:“雄(熊)”。那声音从面甲中钻出,显得瓮声瓮气,又显得杀气腾腾。 “前进”,负责指挥的尉官发令。随着号令,枪兵竖起长枪,迈步上前。他们每走一步便一顿,用长枪顿地大呼:“雄(熊)”。再走一步,又一顿,大呼:“雄(熊)”。如此步步上前,步步逼近寨墙。 寨墙上毫无动静,看来诱惑还不够,“命令,弓兵踏步上前,准备压制射击。” “风”,长弓兵闻令大呼,随即开始原地踏步,当然,也不能说是完全原地踏步,他们也在利用踏步,缓缓的向阵前移动。不过,以他们的速度,等移动到阵前,恐怕要到下个月了。 还不够,“命令,斧兵开始踏步”。 战斧兵听到命令,怒吼道:“破”,跟着枪兵的节奏,他们也开始用斧柄顿击地面,“破”,他们大吼着。 “弩兵,45度角,准备5轮压制射击。”,我再次施加着压力。当弩兵坐下张弓时,寨墙上的士兵再也耐不住寂寞了,第一轮箭匆匆忙忙的射出,墙边上的士兵慌乱的退下,寻找躲避箭雨的机会。 第二轮箭也稀稀疏疏的射了出来。从射箭的方向看,有些弓兵甚至没有到寨墙边,就匆忙射出了手中的箭。 第三轮,这次箭似乎停顿了一下,有很多弓扬起了射角,我一手举起,等他这轮箭一射完,马上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够了,我已经知道对方弓箭的最大射程。 “传令,所有民壮在那只箭后面,开始堆土成山。”我手指着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