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墨菊盛放_第七十九章 美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九章 美味 (第2/2页)

黄花、木耳、蘑菇等,炒熟即成。

    他们爱吃生狍、鹿、犴肝,以改善和增强体力,把这些野兽捕获来后,开膛取出肝便生青吃,鄂伦春人称为“阿斯根”。这些野兽的腰子剔去臊筋生吃、心也可生吃,叫“包少库陶”。也有生吃狍胃中的百叶的。鄂伦春人行猎时一直保持着这种生食法。

    用肥野猪rou和熊脂肪炼油保存,在严冬季节出猎,喝一碗熊油就会全身发热。

    杂花菜亦称“rou拌心/肝肺子”。鄂伦春人叫“阿素木”或叫“阿素”。做法是把兽rou、肺子、心/肝煮熟后再拌些拆骨rou、动物油、山葱、野辣椒、韭菜花和盐即可,老年人最喜欢吃,鄂伦春人认为这是相当讲究的佳肴。

    依巴图介绍说,起初时的鄂伦春人只能吃到极少量的通过交换得来的小米、稷子米、黄米等,根本吃不到大米。因米数量少,只能做粥吃,偶尔才吃顿干饭。面的吃法也不多,近几十年来才多了起来。

    rou汤面片鄂伦春语叫“古鲁布达”,也有的地方叫“偏拉坦”或“古嫩加库特”。做法是将面和好,擀成薄饼,切成片,或用手拉成片,下到煮手把rou的原汤里,放上野菜和盐煮熟,连汤带面片一起吃。也有的将面片捞出,拌上熟油、盐及各种作料而食之。

    烧饼亦称烧面,鄂伦春语叫“布拉曼乌恩”或叫“布拉嫩”。做法是将面和好后,团成小饼,埋到灰火里,烧熟后即可吃。

    圈火烧也叫金钢圈,鄂伦春语叫“卡拉车赫”或叫“卡拉斯克”。做法是将面和好,团成团,再压成饼,然后将中间掏开,做成圆圈状,放到灰火中烧熟后吃。行猎的人和小孩最喜欢吃这种食品。

    油饼鄂伦春人称它为“卡布沙嫩”,或叫“烤思曼”,也有的叫“卡立麻乌文”。做法是将面和好后做成饼状,放锅中用油烙制而成。

    面片疙瘩即疙瘩汤,鄂伦春人叫它“波儿都恩”。做法是把清水洒在面中,拌成小疙瘩状,与rou块放在一起煮,熟后放入盐等作料食用。

    饺子鄂伦春人叫它“谢努温”。一般在过年过节时吃,或用来招待老年客人。做法是用野兽rou剁碎,加上山葱花或少许野菜及作料调拌成馅,用白面和水做成面皮,包馅制成,煮熟后食之。近几十年来,饺子馅多用猪rou掺上白菜或韭菜、芹菜、大头菜等做成,吃法与汉族吃饺子基本相同。

    近几十年,鄂伦春人又学会了做馒头、花卷、面条、包子、馅饼等食品。

    干饭鄂伦春人称做“干盆”。是用小米或稷子米煮一下,捞出,再蒸制成。做干饭时要做“西乐”,即熬菜,是用rou切成块或片,放上野菜熬炖成的。

    rou粥鄂伦春人称为“乌乐苏木顺”。将少量的稷子米、小米或小黄米淘净,放进吊锅的手把rourou汤里,再放进rou块、盐,煮熟即成。吃完手把rou,每人要喝一两碗rou粥,才感到吃得饱。

    稀粥鄂伦春语叫“苏木顺”。用小米或稷子米煮成。在山里行猎时,吃完手把rou,再淘洗一把小米放在煮rou的汤里,煮开后即可。

    黏粥或称黄米黏粥,鄂伦春人叫“老考太”。用黄黏米加水煮制成,煮好后放些荤油或白糖,香甜可口。男女结婚时要吃老考太,象征着如胶似漆、永不分离的爱情。有时也用来做祭品。

    鄂伦春人主要吃狍子、野猪、和熊的油。他们把野兽的板油拉下来,晒过,加火熔化后盛入器皿,晾凉后即凝固,吃时用猎刀割一块即可。

    鄂伦春人不习惯种菜,也不会种菜,只是春天或夏秋之季采集各种野菜食用。如柳蒿菜、野葱、老山芹、野韭菜或野韭菜花等,晒干或腌咸,储存起来以备冬季食用。

    族长家的兄弟几个热情的轮流为秦浩然、菊花和文才几人介绍着不断端上来的美味佳肴和鄂伦春的特色饮食。

    大家相互敬着酒,吃着美食,大声的聊着各种话题,气氛十分的热闹。直吃喝至亥时,江平提及夜半时分还要接替巡夜,实不能再久留了,族长才颇为不舍地同意一再辞行的江平一行人离去。

    江平也不含糊,起身向热情的族长及家人敬过酒后,又为盛情款待的众人一一装了烟,才与徒弟三人抱拳致谢准备离去。族长家人递上了不少的鄂伦春土特产,江平辞不过,只得命三个徒弟接了过来。又致谢一回,才与三个徒儿告辞而去。族长一家人将他们一直热情的送到村口才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