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墨菊盛放_第一百一十三章 接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三章 接山 (第1/2页)

    那边大家都在说着大蛇护参的奇事,这边秦浩然见菊花一直神思恍惚,不知在想些什么。他心中有些许猜测,就是不知对不对,可不管怎样,他不打算就这么眼睁睁地看她恍惚下去。于是他开始慢慢和菊花说起话来。

    “西汉末年的《春秋纬》中说:瑶光星散为人参,废江淮山泽之祠,则瑶光不明,人参不生。”

    丁六爷和大奎都是没读过书的乡下汉子,他俩一听就蒙了,忙问秦浩然说的是啥。

    秦浩然看着菊花,不紧不慢地解释道:“意思是说,瑶光星散落成为人参,如果废止江淮山泽中祭祀神的祠堂,则瑶光不明亮,人参不生长。这本书里有人参的生长和天象关系的记载,口传阶段就有两三千年。书里说人参是有人性的。人参,意味着神奇、灵异,只有有德的人在这里,才能出产人参,如果‘人君不德’,则‘星光不明’、‘人参不生’。就是咱们说的人杰地灵,也可以倒过来,地灵则人杰。”

    他看看菊花,又接着说道:“《礼纬·斗威仪》中说:下有人参,上有紫气。”

    此时丁六爷和大奎又都不明所以地看过来,他忙解释道:“紫气,是指宝物的光气或祥瑞之气,是宝物出现的先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上长人参,上空则有紫色的祥瑞气体出现,《一统志》也证实了此说:昔有紫气,山顶团栾如盖。山出人参,名紫团参。还有人说,人参繁茂的地方出产帝王、人才,是培育美德的祥瑞的征兆。”

    他见菊花似有所动,又再接再厉地接着说道:“听说有一年在山菜的采收季节。一天上午,有一行四人在二龙湾附近的森林中采山菜,忽然发现前方有一条直上直下大约七米高的蓝紫色光柱。那四人感到十分奇怪,便停下来观察,两个时辰后,紫光才消失。

    四人无心采山菜,马上回家向老放山人报告这一发现,老放山人说,紫色光柱附近一定有人参。第二天,那四人同老放山人在发现蓝紫色光柱的地上,果然发现了七棵野山参。老放山人说,早就知道生长野山参的地方上空会出现紫气或紫光,但却不知为什么会这样。只能说是宝物有灵了。

    据说老的放山人都见过许多奇异的景象:比如子夜时分,在人参生长的山林里经常会出现一道耀眼的白光。这个白光可能就是瑶光。

    除了奇异的白光(瑶光)以外,山林中还突然冒出了传说中神秘的人参鸟和守护大山参的大蛇。

    这些可不单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传奇神话故事,而是好多都在古籍中有详细记载的。”

    说到这儿,秦浩然刻意加重了语气说道:“千百年来神秘莫测的人参传说,无数放山人亲历的种种离奇事件,从没间断过。这些不正是人参独特的标记吗?现在咱们所见到的,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怪异是怪异了些,可这也不是只发生在咱们一伙人的身上的呀?那么多的人都经历过来了,不还是照样年年依旧来放山吗?”

    菊花眨眨眼睛,秦浩然说的这些她也都知道,可现在却被他一语惊醒。是啊,这算多大点事呢?自己也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经历者,世上千奇百怪的事儿多了去了,哪那么多牛角尖好钻呢?连穿越都经历过一遭了,就算真有神灵鬼怪,难道自己还怕了不成?船到桥头自然直!

    她抬眼望向秦浩然,甜甜的冲他一笑。秦浩然觉得自己心里随她情绪阴暗下去的那片天空豁然晴朗!

    这边两人无声的甜蜜着,那边一行人中,冬子皱着眉还在苦苦思索,“你们说那东西是怎么把棒槌挖出来的?那么短的时间,一点儿参须都没坏,难道还有专门用来挖参的法术?”

    海山也觉得不可思议,说:“大风过后,那参坑还是我们之前挖的那个样子,一点儿都没变大,如果是直接拔出来的不可能不断须子呀……”

    王义望了包爷一眼,包爷微微点了点头,二人意见达成一致。王义下结论说:“人参娃娃不是被挖出来而是自己跑的,那个帮它解红绳的也没想吃它,只是为了放它走。”

    大家想了想,都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是谁放它走的?又为什么要放它走呢?凡事总要有个理由吧?

    这时有人忽然小声说:“会不会是山神爷?山神老把头好像不喜欢咱们来这儿,你们看这几天出了多少事儿啊……”

    王义面色一沉,飞快地向后扫了一眼,大家知道他是想起了老把头庙前香断那件事。香断可是很不吉利的事件,意味着老把头不肯接受来人的香火,自然也就不肯保佑,此行必会险阻重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