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乱了套了 (第2/2页)
自己所住的院子里,门外安排人严密把守,不许她出门半步,也不许外头的人与她接触罢了。 这样的生活对一个自小就跟随父兄四处乱跑的疯丫头来说实在憋闷,再加上白萱心思重重,哪能这样安分?白夫人虽说难免有些怕白铎,但心疼宝贝闺女却是天性,免不了偷偷地过来看她两回。于是白夫人的暗中到来便成了白萱的机会,虽然依然没人敢放她出门,但自小疼她的大哥白瑾还是在母亲的暗中调动之下心不甘情不愿地当上了她的眼线,于是白铎能听到的消息白萱这里一条都没落下。 然而即便知道外边的消息也起不到什么作用,白瑾只敢向白萱提供消息,要是白萱让他去做这做那,他便直接当了缩头乌龟,任凭白萱怎么折腾都不肯帮忙,反而一个劲儿地劝白萱别再惹事。白萱清楚大哥还不如三哥有担当,难为他也没什么用,最后虽是无奈,却也只能乖乖当“囚徒”了。 当囚徒实在是苦得不能再苦的差事,特别是像这样晴朗的日子。白萱年纪在那里摆着,平常免不了些赖床不起的事,然而如今真正可以赖床了反倒又睡不着了,经常天不亮便睁着俩大眼珠子百无聊赖地望着榻上的纱帐,今天同样是如此,刚进卯时便再无了睡意,一大早屋里院里转了个遍,无聊之下也不知怎么地就看中了院子里栽种做景的那些梅桃花枝。 此时正是四月天时,桃花开着最后一茬,粉红的花瓣煞是惹人。少女惜花爱花本是天性,但那也要分时候,于是这一院儿景致算是倒了霉,没多大会功夫便被白萱连折带踩糟蹋的不成样子。守在院门外的几名家仆丫鬟听见动静免不了向里偷看,见她气咻咻地在哪里折腾,谁还敢上来劝她?不大会儿工夫见她折腾地没了意思,跺着脚哼了一声,自个儿跑回厅里坐在席上发呆,这才放下心又转回了身去。 白萱现在确实无聊,然而她还能干什么?就这样双肘支几背对着厅门儿发愣,根本不想理会现在已经到了什么时辰。然而越是如此,院外枝头的百鸟却仿佛越是与她作对,在那里唱的更欢,不片刻的工夫便将她惹得心烦意燥,刚下定决心闯出院儿去,谁知还没来得及起身,身后忽然伸出一双小手,瞬间便捂住了她的眼睛。这一下子白萱更是烦了,一把抓住那双手愤愤地嗔道: “韵儿别闹,看不见我正烦呢吗!” “嘻嘻……” 身后那人任凭白萱怎么拉拽就是不肯撒手,反而捂得更紧。白萱听到她的笑声不由得一愣,下意识的在那双胖乎乎滑腻腻的小手上一摸,猛然发觉并不是自己几名贴身丫鬟里的任何一个。
这时节白铎跟防贼似的防着白萱出门,除了几名贴身丫鬟谁敢跑这里来胡闹?而且那笑声极是压抑,白萱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起来是谁,一急之下紧紧握住那两只手用力向下一拉,后面那人立刻趴在了她的背上,一张笑嘻嘻的小脸便从她肩上探了出来,高声笑道:“姐!” “晴儿!” 白萱猛然间看清了作弄自己的那丫头的模样,登时惊呼了出来,紧接着连忙向旁边一撤身,莒晴便像与她配合熟了似地滑坐在了她的身旁。 莒晴是白夫人亲弟弟莒敖的女儿,也就是白萱舅舅家的表妹,今年还不满十四岁。莒敖虽然因为在齐国朝廷里做官住在临淄,但莒家一族人却远在齐国莒邑。莒家百十年前齐国没有吞并莒国时还是莒国的公族,后来莒国灭亡,公族后裔便以国为姓传承了下来,家族中多有人在朝作官,比如莒晴的父亲莒敖就是当朝的太史行纂,虽然没有太大的官,但撑不住在各处做官人多,所以说起来也算是名门望族了。 白家当初与莒家联姻多少也有些借势的意味,不过白铎和白夫人确实情谐,两家自然关系极好,莒晴虽然长期在莒邑生活,但常常来临淄,自然也与白萱这个比自己大两岁的jiejie相当要好。刚才缠着姑妈问了半天戳到了白夫人的伤心处,老太太便唉声叹气又是“你长大了别学你jiejie”,“又是你去看看她吧”的一通说把白铎给卖了。 白家的家仆不敢得罪家主,也不敢得罪夫人,自然更敢去拦表小姐?莒晴一点没费劲便踮着脚尖进了院子,小孩子心性发作,上来便捂住了白萱的眼睛。 白萱根本没想到莒晴回来,拉住她的手惊奇的问道:“你什么时候来得临淄?” “就昨天呀。”莒晴一双无邪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笑望着白萱,笑道,“姐,好端端你怎么跑去赵国给那个平原君做妾了?我说姑丈瞒着我,说什么你跟瑾哥哥出门了呢,原来是把你关家里啦呀。” “唉……” 白萱见莒晴上来就没心没肺的戳她伤心处,忍不住叹了口气,再抬头去看她是,心里突然一动,暗暗想道:这傻丫头来得倒真是时候。 ………………………………………………………………………………………… 稷下学宫此时气氛已经变得怪异了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盯住了赵胜。他们对向学论道是为了什么当然有各自的想法,却不知道赵胜这个和稀泥的说法是要指向何处,自然没人会在赵胜提醒之前开口。 这个时代的稷下学宫虽然人数上远比齐威王、齐宣王时代要多,但事实上却远不如那时兴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经过百十年百家争鸣,到了战国后期,所谓百家早已该兴的兴,该败得败了,唯有儒法两家还保持着齐头并进的势头,儒家自然是一直在发展延续孔子的思想,而法家却更加做到了兼收并蓄,比如陈骈便是用道家思想解释法家,而田巴等人则是用墨家思想论述法家。 道法同源这一点没什么好说的,至于墨家汇入法家却是法家大振的开始。儒家的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墨子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就区别就在于墨子是“若视”,孟子是“以及”。“若视”和“以及”,又有什么不同?墨子的“若视”,就是把别人看成自己,把别人的亲人看成自己的亲人。爱自己几分,爱别人也几分;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子女几分,爱别人的父母、兄弟、子女也几分。一视同仁,人人平等,分毫不差。这也就是“兼爱”。 孟子的“以及”呢?就是首先爱自己的亲人,然后再由此及彼、推己及人,想到别人和自己一样,也有父母、兄弟、子女,也应该被爱,这才给他们爱。但是,爱自己的亲人与爱别人的亲人,是不一样的。爱人,与爱物,也不一样。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因为它们不是人,只需要爱惜,不需要仁德。对于民众,只需要仁德,不需要亲爱。亲爱谁?亲人,而且首先是父母,即“双亲”。这就叫“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在这里,爱是有等级、有差别的。越亲近的,爱得越深、越多;越是疏远,则爱得越浅、越少。这就叫“爱有差等”,这也就是“仁爱”。 儒墨两家的根本分歧便正在这里。儒家主张有差等的仁爱,墨家主张无差别的兼爱。这样一来汇入了墨家思想的法家派别远比陈骈的道源学派与儒家对立。 此时田巴没有说话,赵胜并不知道真正对他有冲击性的事情还在后头。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