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赵_第一百四十五章 王道、霸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 王道、霸业 (第2/2页)

想是什么的问题。这一个发现顿时令赵胜大感意外,再也不敢想当然的给荀况划分派别归属了。

    也难怪赵胜会对荀况产生误解,现代社会经过两千年的思想演进,其实绝大多数人早就认为孔子思想就是孟子思想,更多的是把荀况这个“儒家叛徒”想当然的划到法家那一边去,这可实在有点冤枉荀况这个孔子“刍狗”了。

    赵胜越听越觉得这次亲自来见荀况这个不会巴结的人实在是值得,极是意外的看了旁边捋着胡子一直在沉思的“杂学家”乔端以后,才沉住气对荀况问道:

    “这样说来,荀先生所主张的乃是人xing有恶,若是没有强行约束绝难有几个人能子修为君子了?”

    荀况炯炯有神的注视着赵胜,听他这么一说,满脸上顿时都是见了知己的神采,舔了舔因为说话太多有些发干的嘴唇后才道:

    “这正是在下那ri在稷下学宫听公子一言而萌生相附之念的原因。齐国风俗多轻佻,民风善言而恶本,就算齐王不是狂妄自大之君,齐国也难成天下王霸之业,为学者在临淄只能辩学,若是当真有才学却绝不能在临淄谋进,邹衍投奔燕国,庄周前往楚国,许行前去宋国,说来说去都是看到了这一点,在下虽然不才,却也看出齐国绝非能成事的国家,今ri来投公子,是为了谋进,是为了弘扬先圣与子贡之大成。还请公子俯允。”

    说到这里荀况缓缓站起了身端端正正的向赵胜拜了下去,这样实诚的说法赵胜还是第一次碰上,人家乔端根本连当官的念想都没有,至于蔺相如和范雎他们也从来没说过‘我投奔你就是为了做官’之类的话,荀况上来就明明白白说明自己来投奔是为了当官,是为了让自己的扬光大,这份开诚布公实在让人……让人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谋进……”

    荀况对赵胜的心理冲击实在是大,赵胜微低下头考虑了片刻,这才抬头笑道,

    “以荀先生所说,齐国成不了王霸之业,莫非我赵国便可成就么?”

    “难成。”

    这回荀况又接着实诚上了,直起身来说道,

    “当今天下国强者七……噢,齐国今后会如何谁也说不清楚,先姑且这么说。天下强国者七,然能成‘王业’者尚不知在谁,但唯可成‘霸业’者却只有秦国。”

    乔端听到这里实在是忍不住笑了,捋着胡子笑道:“荀先生实在是……仕进之道讲的是谋明主而侍,荀先生既然觉得能成王霸之业者只有秦国,那应该西行拜见秦王与相邦魏冉才是呀。”

    乔端倒不是觉得荀况的话难听,但是荀况当着赵胜的面这样说实在有点打脸的意味,要是不挤兑挤兑他,赵胜就不好下台,反正荀况自己来实在的,那就不能怪别人也来实在的,更何况荀况说了这么多实在话,最后还不是来投奔赵胜?如果因为自己的挤兑就翻脸拍拍屁股走人,那也不是什么能成大事的样子,留着也没用处。

    乔端这是要去芜存菁,也是要为孙女婿的脸面着想,但赵胜却不这么看,面向乔端不以为意的笑了笑道:“乔公别这么说,荀先生想在赵国谋进,自然有自己的想法。”

    说到这里,赵胜又抬头对荀况笑道,

    “荀先生先请坐,嗯……相较秦国来说,我赵国有三不如,其一,四战之地没有关山之固,其二,赵国没有秦国之强法深入人心,施政者掣肘过重,其三,秦地广大,赵国相较而言却是地狭之邦,粮不足、人不众,极难与之匹敌。有这三不如,确实也只能甘拜下风了。”

    这些话都是范雎那个实践家说给赵胜听的,赵胜虽然正在按自己的步骤去一步步扭转劣势,但能不能成功是一方面,就算当真能逆天改变了劣势,那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办成的,至少在可预期的时间段内,这些劣势依然明显,那也就不怕说给荀况听了。

    荀况听到这里顿时两眼放光,又是深深一鞠才道:“公子实在是难得的诚人,只是在下并非经略一城一地,为家国开疆拓土之才,所以公子所说其一和其三实在没有十全的办法去改变,只能就‘赵国没有秦国之强法深入人心,施政者掣肘过重’略抒些愚见。

    方今天下能成霸业者唯有秦国,然秦国却非可成王道之国,这是因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只有礼法并重才是王霸之道一统长远之途。

    秦国有重法爱民之道,却少隆礼尊贤之道。秦国经商鞅变法,国势渐隆,可称治之至也,然而自商鞅开始,秦国便偏入了歧途,刑赏皆以功论,固然能顺从人yu,但却将人yu发挥至极致,使人xing之恶没有约束。秦国重法而轻儒,取笑孟贤师‘人皆可以为尧舜’之xing善说法,却不懂‘涂之人可以为禹’,人皆有智,后ri所学完全可以让人懂得何为善何为恶,自然可以向礼而避刑,由此成就万载王霸之业的道理。”

    赵胜听到这里已经完全对荀况佩服的五体投地了,荀况说了这么多话,简单的概括起来无非就是秦国太重法却不重礼治教育,就算能成就统一天下的霸业,最后在严刑重罚之下也长久不了,这不正和历史相吻合么!这哪里是理论家,根本就是个预言家了!

    想到这里,赵胜已经完全释然,淡然的笑了笑道:“秦国只是一时之勇,天下有利可取,有国可灭的时候可以算得上无敌,但若是当真成就霸业,只怕用不了几年自己就得断送基业。没办法的事,没有外利撑持了,那也只能从内取利,到时候刑法依然过于严苛,就算一世之君可以压得住阵,难道每一代君王都有这般气势不成?只要换一个弱势些的的君王,想不乱也难。”

    荀况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从容的说道:“公子说的不错,秦之失恰恰是天下之得,就看谁能抓住了,若是能抓住,从而礼法并重,霸业可以与秦国相抗衡,至于王道却更胜秦国一筹。

    齐国没有秦国霸业之基,却自己断送了王道之本,今ri局面也是咎由自取,他国当以为戒。荀况闻公子摒弃齐国稷下学宫纷乱辩学的方法,力荐赵王兴修学宫,以农学为本,以礼化施教为护,即便匈奴、楼烦胡蛮之人亦要使之明礼知义,从而安稳疆土,以成万世基业,这已经得了王道jing髓。只要再效法秦国之制,立百金之木,明刑正典,不论黎庶公卿,皆以同论,纵有千难万难,他ri也不见得便没有与秦国一争霸业的可能。”

    要说荀况提到的美好前景赵胜不动心绝不可能,但残酷的现实却并非理论就能解除的,赵胜闻言伤怀,无奈的摇了摇头笑道:

    “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吴起被杀是为什么?商鞅被车裂是为什么?我先王横死沙丘又是为了什么?掣肘二字不是荀先生随便说说就能解除的。”

    荀况诡诘的一笑道:“公子当我没有眼睛去看么?先王‘采食其半’经三世执政而不废;公子借集缁缕之事削夺公卿再增封地、更加掣肘之危;前些ri子又与成武君翻了脸,就势力促大王明正典刑,言明不论贵贱抗税者皆以严刑,成武君他们自知理亏而不敢妄议。这些事缓缓而行自当还有后招,不知……公子想要做什么?”

    “呃……”

    赵胜顿时被荀况给问住了,讪然的一笑之后干脆也不回答了。心中暗自想到:这位“子”还真是明眼人,看样子是做准要在赵国成就他的理想了。仅代表作者迦叶波的观点,如发现其内容有违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内容,请作删除处理,http://的立场仅致力于提供健康绿色的阅读平台。

    ,谢谢大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