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离间计 (第2/2页)
属于咎由自取,本来想让他在京兆府先关两天反思一下,吃点苦头后,本王再向父皇禀报此事,既然承蒙舒王出手,就省了本宫的事,本宫在这里先谢过了,不日当让裴度去登门拜谢。” 舒王说道:“太子太客气了。臣弟一向对内宫宦官的种种不法行为深恶痛绝,碍于父皇对宫市的态度才隐忍至今。此番出手不仅仅全是为太子,所以太子也不必挂怀。” ....... 东宫。 太子刚回到东宫,罗令则就来请脉,太子一边让罗令则诊脉一边让人马上把世子李淳和王叔文叫到书房来,把今天朝会的每个细节都跟王叔文详细的说了一遍。 王叔文听了后,考虑了一会,说道:“听了太子殿下的描述,卢杞主动出面并不奇怪,毕竟身为宰相,能长期擅权并把持朝政是他一贯的作风。他的罩门就是怕失去权利,并不是出于公心为整个南衙官场仗义执言。梁守谦这次的越权行为如果不果断出手,内宫越权的确有可能逐渐成为常态,等到尾大不掉之时再想斩断恐怕就要晚了。这件事起因虽小,却事关南衙北司的权力界限,宰相无非是为了捍卫自身的权利。再说卢杞今日在朝上并未指摘宫市,面对陛下反复强调的一直是用人不当,看来他也是费尽心思的斟酌陛下的好恶心理以后,才找到破解这个困局的一招险棋,也真难为宰相大人了。”说道这里,王叔文停了一下,继续说道:“但是舒王此次的行为却实在是让人费解,本来可以隔岸观火却主动牵涉其中,在下猜测此事并不简单,恐怕另有深意。”
李淳听了点头说道:“本王也有些怀疑,舒王此种反常行为的背后一定另有文章。” 王叔文稍稍思索了一下,说道:“舒王平时一向沽名钓誉,过往种种行为都是在积蓄和太子殿下抗衡的资本,此番暗中出手却主动向太子殿下明言示好,绝不像他表面上说的这么高尚。民间有句俗语叫‘无利不起早’,既然舒王主动出手,必是为了私利,在下认为只有两种可能......” 世子李淳忙问:“哪两种可能?” “第一,这三人中可能有舒王自己的人,所以舒王要主动出手;第二,舒王使了一招离间计,让太子殿下远离这三人的一个或全部。” 太子听了不停地思索,想着到底是哪种可能。此时罗令则已经诊完脉,为了不打扰太子的思绪,只是和李淳示意了一下就悄悄退下了。 世子李淳看父亲一直没说话,自己就说道:“先生分析的不无道理,但是这三人中谁才是舒王的人呢?从我们掌握的情况分析,并没有发现元稹投靠舒王的迹象,可以暂时排除。裴度一个新科进士,由鲁郡公亲自推荐到东宫来,应该也可以排除在外。那只剩下一介白衣的白居易了,这个更不太可能了。如此推测,只有第二种可能,离间东宫和他们三人的关系了。” 王叔文听了却不这么认为,说道:“在下对世子的推测不敢苟同。如果舒王演的这出是离间计,那么就太拙劣了。先抛开白居易,因他本身还是一介布衣,恐怕舒王也不会认为此人和东宫有什么关系,就剩下元稹和裴度。元稹根本就不是咱们东宫的人,最多也就是和刘、柳二人私交甚笃,除非舒王怕元稹加入东宫,否则根本谈不上离间。可是以元稹目前之才,除去诗书文章,风流倜傥的他身上没有任何能引起东宫瞩目的才干,无需舒王离间,元稹当下就是想加入咱们东宫恐怕也没有资格。抛开这两人以后就是裴度,他虽然经颜鲁公举荐进了东宫,因才华并不突出,所以太子一直把他束之高阁,舒王对这一点恐怕也是有所了解的,根本犯不上为他使用离间这种手段。所以在下认为,重点还是应该放在第一种可能。” 李淳听王叔文这么说,分明是暗指裴度是舒王的人,想把焦点引向内jianian的问题上,他不否认王叔文对自己的父王忠心耿耿、分析事情思路清晰、判断准确,但是在对待裴度的态度上,他感觉到王叔文有一种偏见,无论是政见不合,还是嫉妒裴度的才华怕自己失去位置,王叔文在父王面前,三番两次对裴度都持排斥的态度,这次甚至还要故意误导父王的思路,这使李淳不禁对王叔文的人品产生了深深地怀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