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漠谷 (第2/2页)
鸡子堆,奉天之围即便不能解,但是他们在城外却可以与奉天互为犄角,可保奉天能坚持到其他勤王军的到达。可如今邠宁军受重创溃败,眼下叛军在西明寺的云梯又初现雏形,过几日真的只能靠城里的这些守军死拼了!” 卢杞听了心中自知理亏,为自己辩解道:“我不懂军事,只是随口一说而已。” 德宗心中也是懊悔不迭,可事已至此,再说什么也已经晚了,只好内疚地说道:“是朕昏聩,不听将军忠言,朕心中也是后悔至极,从今往后,奉天城一切军务悉数委托给将军,需要调用任何人浑将军可自决,即便是要求朕做什么,朕也听从浑将军安排。”说完,德宗对俱文珍说道:“俱总管,将朕的宝剑赐予浑将军。”说完,又对浑瑊说道:“自朕以下,凡不听将军号令者,将军可凭此剑先斩后奏。” 浑瑊双手接过俱文珍呈上的宝剑,真恨不得立刻拔出来就将卢杞杀死。但是他无论如何只能是心中想想而已,且不说如今大敌当前,就算是为了稳定奉天军心也不能在此时内讧,他只得持剑谢恩告辞。 德宗呆呆发愣,群臣不知所措,俱文珍悄悄挥了挥衣袖,示意群臣退下。卢杞知道自己犯了大错,本来还想趁浑瑊退下后再给自己解释一下,但是看着德宗失魂落魄的发呆,心中感觉不妙,也打趣地悄悄离开了。 只有翰林学士陆贽一人留在这里,他不仅要随时等候德宗旨意,他还有心里话想择机对德宗说,所以,他站在一边等着。 沉默了好久,德宗才缓过神来,发现身边只剩下俱文珍和陆贽,喃喃地说道:“看来不仅上天抛弃了朕,连大臣们都离朕而去了。”
俱文珍赶忙说道:“请陛下恕罪,是老奴想让陛下清静一会,才斗胆请各位大人退下的。” 德宗似乎已经心灰意冷,说道:“走就走吧,即便不走,他们的心也不在朕这里了,你说是不是啊?” 俱文珍听了赶忙跪倒说道:“陛下,如果有事,陆学士在这里,您先跟他说,老奴这就派人将众位大人找回来。”一边说着,一边将目光投向了陆贽,希望陆贽此时能劝劝德宗。 德宗看了看陆贽,说道:“不必了,还有陆学士一个人在,朕就知足了。” 陆贽此时走上前说道:“陛下,事情还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还请陛下振作,不日各路勤王大军一到,平定叛贼指日可待,叛军乌合之众,土崩瓦解只是旦夕之间。” 德宗听了摇了摇头,说道:“晚了,朕自知失德,已令天下军民心寒,不会再有人赶来勤王了。待逆贼破城之日,朕就用这颗头颅来保全奉天军民的性命吧。” 陆贽和俱文珍听了德宗这句话,忍不住都留下了眼泪。 德宗此时反而冷静了下来,劝慰道:“两位爱卿不要伤心,朕已经想开了,造成今天这个局面都是朕的错,朕也是心中懊悔。从朝廷食言征收间架税和除陌钱、到被蒙蔽错误的任命李希烈为淮西节度使、再到河北削藩朕过于仓促草率,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朕的错。假设时光倒流,朕绝对不会如此一意孤行的。” 陆贽听到德宗这么说,心中一亮,马上借机说道:“陛下,臣与俱总管听到了陛下为天下苍生和大唐社稷的悔过之意,可天下万民却不知道陛下的苦心,无法体恤陛下也是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才仓促决定的!” 俱文珍并不知道陆贽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只是在一旁盲目地跟着点头。 德宗说道:“朕也知道天下黔首不知朕的苦心,可朕难道需要将这些昭告天下吗?” 陆贽赶忙说到:“陛下如能明旨昭告天下,可与汉朝武帝和本朝太宗齐名。” 德宗一听,当然知道陆贽话里的意思。汉武帝一生叱咤风云,为大汉开疆拓土,晚年因为任用jianian臣,做了很多错事,最后轮台悔过,下诏罪己;唐太宗因为徇私枉法庇护犯法大臣后适逢旱灾,也下过罪己诏认错反省。可是,这些真的管用吗?于是德宗说道:“朕失德于天,失信于民,岂可与汉武帝和太宗皇帝相提并论。” 陆贽赶忙说到:“汉武帝和太宗皇帝都是千古一帝尚能下诏罪己,陛下既然自愧不如,下诏罪己又有何不可呢?臣敢断言,只要陛下能下旨罪己,天下民心必然会庇护大唐,助陛下平定天下乱臣贼子!” 德宗听了问道:“朕如真的下诏罪己,果能按学士所言能挽回民心吗?” “臣敢保证陛下诏书一下,天下民心自然再次挽回!” “好!朕就下诏罪己,学士文采出众,可为朕cao刀撰写,待朕过目后即可明发天下。” “臣领旨!”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