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丧家之犬 (第2/2页)
相这么做是在为自己博取名声罢了!此事乃是朕的家事,与朝政民心无关!” 群臣见德宗一意孤行心中实在是不服,但是听德宗语气这么坚决,在下面窃窃私语,但没有人再敢继续上奏。 李泌只得再次出面,说道:“陛下,确如萧相公所言,唐安公主终究还是要归葬长安。老臣觉得如今回銮在即,公主的陵寝建在这里过不了不久还要迁回长安,此时过于铺张,莫不如将来在长安为公主正式修建的陵寝规制高一些,而且正如陆学士所言,此时已是盛夏,前方将士们还穿着厚衣、饿着肚子在与叛军作战。昨日萧相公还和老臣说过,今日想向陛下上奏,请朝廷拨付银钱为前线将士们采办薄衣短衫。公主如何下葬的确是陛下的家事,但老臣以为陛下家国一体,家事也是国事,当务之急还是銮驾回京并一鼓作气平息叛乱。目前朱泚败亡但尚未伏诛、李希烈占据中原气焰嚣张、李怀光窃取河中虎视关中,陛下应以大局为重,一切与平叛无关的事情都应该便宜行事,待平叛之后再办也不迟。” 群臣对李泌的话深以为然,齐刷刷跪在地上高呼:“望陛下以大局为重!” 虽然德宗也知道李泌所言非虚,可是看着满大殿的文武百官都反对自己在此时厚葬唐安公主,心中还是充满了怒气。但是形势所迫,毕竟自己还没回到长安,李怀光和李希烈还没有解决,满肚子的怒气只能强压了下去,说道:“亏了先生提醒,朕险些做了错事。就依宰相所言,唐安公主后事由礼部安排,毋须铺张浪费。” 礼部尚书萧昕赶忙说到:“臣遵旨。” 德宗又问道:“礼部可选定了回銮的吉日?”
萧昕答道:“启禀陛下,六月十九乃是黄道吉日。” “好,通知行在各级官员,六月十九吉日,銮驾回京!” ……. 朱泚带着近万名残兵败将出了长安往西北方向的泾州逃去。在快到咸阳的时候,姚令言终于从身后追了上来。 此时天色已晚,但是朱泚知道浑瑊驻扎在这里,不敢稍作停留,欲趁着夜色穿过咸阳北行。但没想到浑瑊早就令盐州刺史戴休颜在咸阳城外设置了封锁线,巡夜的士兵第一时间发现了叛军踪迹并立即上报,戴休颜亲自领兵截击叛军。朱泚此时已是丧家之犬,根本不敢恋战,在姚令言、韩旻和梁廷芬的保护下冲过了封锁线,一路狂奔,直到天光大亮,马都累的跑不动了,才惊魂未定地停下来休息片刻。此时再清点人马,除了战死、投降和逃跑的,跟在朱泚身边的仅仅剩下一百余人。朱泚依然心有余悸,害怕戴休颜追上来,只稍微休息了一会,就对姚令言说道:“姚将军,咱们不宜在此多做停留,还是得赶快到达泾州才能确保安全。” 姚令言也知道在路上耽搁越久,后面追兵追来的可能性越大,马上强打精神,起身招呼这一百多人立即上马继续赶路。 走走停停又过了一日,一行人此时已是狼狈不堪,终于远远看到了泾州城。 朱泚望着泾州城长舒了一口气,用手指着前方对众人说到:“前面就是泾州了,泾源节度使田希鉴手里还有二三万人马,大家进了泾州城就算安全了。走,随朕进城。” 大家听了朱泚的话,精神一振,跟在朱泚身后催马向泾州城门奔去。 泾州城头旌旗飘扬,守城士兵来回巡视着,但是却城门紧闭。 朱泚看着城头的守军对姚令言等人说道:“亏得这个田希鉴如此谨慎才保证泾州的安全,朕进了城要给他升官!姚将军快去喊话,告诉守城将士,朕来了,让他们赶紧打开城门迎驾。” 姚令言扯着脖子喊道:“城上士卒听着,快去禀告节度使田希鉴大人,就说大汉天子到了,让他速速开门迎接圣驾!” 守城的士兵听了转头去禀告,不一会,泾源节度使田希鉴出现在城头,他往城下看了看,却并没有下令开城门,而是在城头说道:“我田某为大唐镇守泾州,你是什么人竟敢假冒天子,还不给我滚开,再敢胡言乱语,就让你们尝尝我泾州弓箭的滋味。” 朱泚听了田希鉴的话大吃一惊,仰着头骂道:“忘恩负义的无耻之徒,没有朕授你旌节帅印,你哪里得来的节度使一职?如今朕暂受挫折,你竟然落井下石,辜负了朕当初对你的信任。”(注:凡授节度使,皆授以旌节仪物,包括门旗二面、龙虎旌一面、节一支、麾枪二支、豹尾二支,共八件。节用金铜叶做成;旗用九幅红绸制作,其上装有涂金、形如木盘的铜龙头。) 田希鉴听了轻蔑地说道:“说我忘恩负义,难倒你不是吗?你对得起大唐天子吗?” 一句话噎的朱泚哑口无言,韩旻高声说道:“你不要看陛下受到挫折就想转换门庭,告诉你,大汉与吐蕃人已经结盟,现在邠州就有二万吐蕃大军。如果现在打开城门,陛下宽宏大量,可以既往不咎,如果你还不开门,不日我们联合吐蕃军破城之日,定将你碎尸万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