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八章 难以置信 (第1/2页)
李淳被李泌当面指责有些尴尬,说道:“先生这话从何谈起。” 李泌认真地说道:“老夫迄今为之,已经侍奉过三位太子,昔日的肃宗、代宗和当今的陛下,他们身为太子之时均信任老臣,虽不是什么事情都和老臣坦诚相待,但也从不会刻意在老臣面前有所掩饰。自古至今,哪位陛下身为太子的时候不是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当然他们并不是急于上位,而是为将来能顺利掌权打下基础而已。当今太子通过王叔文暗中联络王伾、刘禹锡、韦执谊、元稹、韩泰、陆质、凌准、程异等人,这件事连老臣都知道,难道殿下以为舒王会不知道吗?” 李淳一听李泌说出这一连串的人名就傻了,原来刚才自己故作聪明的小伎俩早已被李泌看透了,只得红着脸惭愧地深施一礼,说道:“本王知错了,望先生原谅!” 李泌哈哈一笑,说道:“殿下不要认真,老臣此举只是提醒世子殿下,今后东宫一切行动还要更加谨慎才是,而且世子与别人说话、共事,切莫再画蛇添足,这么做反而更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 李淳赶忙说道:“本王谨受先生教诲!” 李泌摆摆手问道:“殿下,迄今为止,东宫可曾发生过泄密时间?” 李淳听了很吃惊,疑惑地说道:“先生怎么知道?东宫确有泄密事件,当初父王曾怀疑过裴度,把裴度另行安排到昭义军的李(抱真)仆射那里去了。但是后来又觉得元稹有重大嫌疑,所以又嘱咐东宫的人疏远了元稹。” 李泌听了微笑着说道:“据老臣从李仆射那里得知,裴度有出将入相的潜质,是个不可多得的大才,东宫放走了裴度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李淳无奈地说道:“本王也觉得错失了裴度是父王的一大失误,但这些都源于王叔文嫉贤妒能。他似乎担心裴度受到父王重用,影响自己在东宫的地位,故而几次在父王面前质疑裴度。他已经追随父王二十年了,父王对他十分器重,所以对他的话几乎是言听计从,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做出了将裴度调离东宫的错误决定。” “看点下的表情似乎对裴度十分认可,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裴度入仕时间太短,官场经验不足,将他外放未必就是坏事。有了在藩镇和战场的经验,裴度处事必然会更加干练沉稳,或许将来能辅佐世子殿下成就一份惊天伟业!” 李淳真诚地说道:“正如先生所言,裴度胸怀大才,有朝一日,本王一定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 “世事难料,世子要记住,今日的王叔文容不下裴度,异日太子殿下登基,他一定会受到太子重用,那时他依旧不会容下裴度。所以,世子在不能保护裴度的安全之前,最好不要将他笼络在身边,这样不仅仅是为了裴度的安全,更是为了世子殿下的安全和心中的宏图大计。” “先生为什么这么说?” “大唐如今就如同一个重疾缠身的病患,需要先保住性命再慢慢调理才能康愈,所以必须要分出轻重缓急,对症下药才行。裴度与王叔文治国理政的观念有根本不同,裴度处事稳重缜密,他的药方如春风化雨,见效虽慢但标本兼治,只要假以时日,可以从根本上重现大唐昔日的辉煌;而王叔文心胸不够开阔,官场经验不足,做事急功近利,他迷信沉疴用猛药,根本不顾病患身体是否能够承受的住,正所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过于求快而根基不稳,很可能会半途而废,欲速而不达。” “没想到先生能把这二人分析的如此透彻,莫非先生与这两人相熟?” “老臣与这二人都不认识,只是从别人口中听到二人为人处事的只言片语中推测得出。”李泌否认了自己和裴度相识,轻描淡写的就转移了话题,说道:“老臣确实年纪大了,却忘了说正事,难道整个东宫都有人没怀疑过罗令则吗?” 李淳听了大吃一惊,问道:“罗令则?还请先生明言。” “老臣听说罗令则是淄青推荐给陛下的神医,帮助太子控制住了太医们都束手无策的病情,因此老臣就对他产生了兴趣。经老臣查访,罗令则除了药师这个身份以外,他还是淄青李纳通过其夫人韦氏安排在太子身边的人。所以东宫的一举一动,他除了向淄青汇报以外,还暗中向舒王那里汇报。” 李淳听了大吃一惊,说道:“真是难以置信,没想到罗令则才是那个暗藏在东宫的内鬼。” 李泌接着说道:“这个罗令则不简单呀,老夫在西川游历之时,曾经顺便查访了一下罗令则的老家,却发现那里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吐蕃人烧成了一片白地,居然没有任何有关罗令则的线索可供追查。” “难道先生认为罗令则身上的秘密还不止这么多?” “老臣知道他是太子身边的jianian细以后,本来只是想顺便查访一下他的身世而已,没想到他的身世居然成了一个谜,这反而让老臣觉得他身上可能还有许多未知的秘密。” 李淳突然问道:“先生既然知道罗令则是jianian细,为何不早向父王示警?” 李泌叹了口气说道:“老夫在得知罗令则的身份之前,就已经有人给殿下示过警了。罗令则从淄青到长安,并通过韦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