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章 原来是个太监 (第1/2页)
河北(指黄河以北)滑州城外,昭义军大营。 李抱真接到圣旨的当天,同时接到了李泌的信,他让在帅帐参赞军务的裴度看了李泌的信,说道:“裴郎你看,本帅与李泌先生的想法不谋而合了。” “仆射大人,李泌先生比我们想的更深一层,他居然想到了让我们利用叛军内部的矛盾来分化瓦解他们,一旦我们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平定叛军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泌先生说的倒是轻松,可我们哪知道叛军内部的真实情况呢?现在中原各州郡之中,只有一个当初奉李勉之命假意投降李希烈的滑州刺史李澄就在我们面前,可以随时倒戈归顺朝廷,本帅之所以不急于让他举城归降,一方面是怕李澄过早的举城归顺,会引起叛贼的警惕,李希烈为防止其他州郡的守将效仿李澄,会对各州郡的守将严密监控;第二个原因就是目前滑州城内还有奉命监视李澄的六百叛军,万一李澄大意轻敌而急于求成,本帅怕节外生枝,不如让他先做好缜密的安排,保证滑州能顺利的归降;第三就是现在本帅手中粮草严重不足,自身粮草供应都是问题,不到进攻的那一刻,还是让李澄假意与我们对峙,多吃几天李希烈的钱粮吧。可是话又说回来,除了眼前的滑州,本帅派到中原其它州郡的人陆续无功而返,只得到了一些模棱两可的口头答复,根本摸不清叛军内部到底还有谁是真心打算举城归顺朝廷的,想找到一个突破口,难啊!” 李抱真正在发着感概,李光颜突然走进帅帐,抱拳说道:“稟大人,有个老人自称从汴州(此时被李希烈称为大梁,今河南开封)来,在大营门外求见仆射大人。” 李抱真听后看了一眼裴度,二人相视一笑,然后对李光颜说道:“既然是从汴州来的,快快有请。” 裴度拱手说道:“恭喜大人!” “谁知道来的是什么人呢,没准只是一个故交或者其亲友知道本帅驻军在此,登门有求于本帅而已。” “下官认为此人特意说从汴州来,且指名要见仆射大人,恐怕必有机密消息带给大人。” 正说着,李光颜已经将来人带到了帅帐,裴度看到来人头发花白、瘦骨嶙峋,肤色白净,而且是一个面上无须的老年男子。 那个老年男子看了看李抱真,然后跪倒在地,说道:“小老儿樊景超叩见仆射大人。” 此人一开口发出了内宫太监特有的公鸭嗓音,而且还是关中口音,这着实让李抱真、裴度都吃了一惊,再将他白皙的肤色和光滑的唇颌联系在一起,不约而同的猜出了这个人原来是一个太监,于是都看了李光颜一眼,可是显然李光颜也才发觉这是一个阴阳人,脸上显得也很惊讶。 李抱真不好直接问他的身份,婉转地说道:“快快请起,不知这位樊老先生从汴州从事何种营生,特意找本帅可是有什么事?” 那个自称樊景超的人站起身,说道:“回大人,先生可不敢当,您就称呼小老儿的名字吧。我是从汴州伪皇宫出来的,确有要事向大人禀告。” 李抱真一听是从李希烈的伪皇宫出来的心中大喜,说道:“哦,还请你坐下慢慢说。” 李光颜一看李抱真让这个人坐下了,知趣的让人去准备茶水招待这个人。 樊景超说道:“大人,小老儿是奉了伪妃窦桂娘之命特来见大人,窦贵妃,不,窦桂娘让小人给大人带个口信,现在叛军四面都受到朝廷的压迫,汴州内部已经开始出现人心不稳的情况,李希烈担心大梁(汴州)不保,他最近可能会集中兵力攻打陈州(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此举既是为了挽回颓势,进一步巩固蔡州的安全,同时也留有后手,万一大梁不保,李希烈就退回蔡州老巢。” 李抱真听了点点头,说道:“很好,还有别的消息吗?” “有,窦桂娘还跟小老儿说,目前叛军将领很多都开始首考虑退路,担心叛乱被平定后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只有大将陈仙奇还誓死效忠于李希烈,如果仆射大人能用计策离间陈仙奇和李希烈的关系,窦桂娘就有办法通过陈仙奇的妻子说服他除掉李希烈。” 李抱真听的有些糊涂了,问道:“樊景超,本帅问你,这个窦桂娘到底是什么人、什么意思?她到底是想让本帅给叛军施加压力,逼李希烈向朝廷认罪请降并争取陛下宽大处理,还是想杀掉李希烈立功,为自己谋一条戴罪立功的活路呢?” “大人,窦桂娘是想杀掉李希烈为自己的父母报仇。” 李抱真等人都是大吃一惊,不约而同地问道:“报仇?” “正是。窦桂娘本来是山南东道户曹参军窦良的女儿,李希烈平定梁崇义之乱,打死了誓死保卫转运院钱帛的窦良,窦夫人悲伤之余也追随窦良自缢而亡,窦桂娘知道自己一个弱女子无法报仇,她利用李希烈贪恋自己的姿色,假意以身侍贼,目的就是想寻找机会杀了李希烈报仇雪恨。当初她曾经帮山南东道节度使李承,趁李希烈醉酒之时骗过淮西大将周曾,为山南东道留下了一部分钱帛。后来李承大人还悄悄收买了周曾等人,想利用它暗中杀了李希烈,可惜因走漏了消息而失败。还有,鲁郡公(颜真卿)被李希烈扣留在淮西,如果不是窦桂娘暗中周旋,鲁郡公恐怕早就被害了,怎么可能会被关在蔡州龙兴寺软禁起来。直到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被杀,李希烈坚决要杀掉鲁郡公,窦桂娘看自己实在无力扭转局面了,才求李希烈务必留鲁郡公一个全尸。最终,窦桂娘亲自到蔡州龙兴寺,将自己的身世详细告知了鲁郡公,鲁郡公听后大为欣慰,喝了送行酒以后慷慨赴死。” 说完,樊景超从身上翻出了一张纸打开,上面赫然留存着颜真卿最后的墨宝“天中山”三个大字。 李抱真和裴度都是亲眼见过颜真卿字迹的人,一眼就认出“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