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理由 (第2/2页)
的代价。即使是维持这样一个由征服者主导的国家,也会付出极大的维持成本,征服者的力量将不断被削弱,而被统治的民族将因获得向征服者学习的机会而不断壮大,当征服者的被削弱到一定程度时,所有的仇恨将汇聚在一起形成毁灭的力量降临到征服者的头上。征服其他国家和民族使自己获得利益只能是短期的,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当然对于那些*****进行有效地打击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样的国家毕竟还是少数,打击他们将不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恐慌,有利于我们的目标。而且诸国的存在对我中华民族来说就好比一面面镜子,让我们时刻知道自己那些做对了,那些做错了,以便及时调整。同时还可以吸收其他国家的长处,避免发生与他们一样的错误,要知道保持领先的地位比赶超领先者要困难得多,毕竟赶超可以借鉴领先者的经验,而保持领先的地位却需要自己不断摸索。 同时我也不希望由魔神来直接参与中华帝国的发展,毕竟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得到的东西人们才会珍惜。否则,当敌人杀过来时,人们不是拿起武器冲上前线,而是跑到庙里去求神拜佛,那我中华民族就真的要灭亡了。只有魔神两界互通有无,全面合作,才是正理,届时我中华民族才可光照万代,威服四方。 对于现在的人间界,魔神两界只可以提供思想上的支持,为他们指定一个方向,而不是制定发展计划。而现在你们的思想占据了优势,大隋想携兴盛之威‘照顾’一下高丽,可是高丽人虽然进攻能力很差,但是要是依靠高墙防御却绰绰有余,如今大隋好不容易平定四方,民心思定,因此连败两次。如今正应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实在不宜再举兵戈。因此必须通过西取西经以王道来制约霸道好恢复这一平衡,这才是我中华之福,还请先生明白我的苦衷。” 一席话罢,蚩尤听了长叹一声:“公子胸襟,蚩尤佩服,但魔神两界积怨已深,一时半会也无法化解。公子话虽有理,但我天魔宫也不会坐以待毙,公子取经之事,我天魔宫必定百般阻挠,还望公子莫怪。”蚩尤站起身来:“今日一别,相见不知又在何方,还望公子保重。告辞了。”说罢踏空而去。 羽劲驰望着蚩尤远去的身影长叹一声,这是一个可敬的对手,对付敌人时虽心狠手辣,但对朋友却能肝胆相照。作为天魔宫的首领,他肩负着维系整个天魔宫命运的重担,是不可以感情用事的,多维持一分力量对将来与天庭和解也会多一分主动。摇摇头,将烦恼全部抛开,现在什么都不要想,好好享受美味佳肴才是正理。想到这里,羽劲驰叫来小二,给他一两银子,命他将刚才唱曲的三个姑娘叫来。 .............蚩尤回到天魔宫,命人传来罗煞。 过不多时一名全身黑衣的男子走了进来。那男子走到蚩尤坐前单膝跪下:“末将罗煞参见大王。” “起来吧。” “谢大王。”
蚩尤略一沉吟道:“孤王已经与那羽劲驰谈过了,他虽然不愿与我们结盟,但是也不会太干涉天魔宫与天庭之间的事。而且此人实力不弱,只可智取不可强求。现在孤王命你在魔界广传消息,就说只要吃了从大隋出发去取西经的和尚就可长生不老,法力无边,要是妖怪吃了便从此修得人身,再也不是妖了。” “遵命。”说罢,罗煞起身告退。 见罗煞出去,蚩尤长叹一声:“羽劲驰哪,羽劲驰,你的话虽有理,但是为了天魔宫我还是必须杀了取经之人。” .........不日羽劲驰来到长安。长安城是大隋都城,时称西京,位于陕西,近千年以来历代王朝均建都于此。自秦、汉以来不断修缮,如今城中繁花似锦,护城河又深又宽。城中有数十条花街柳巷,随处可见的高楼广厦。长安也是当今天下最大的城市,是整个文明世界的中心。如今是大隋炀帝登基七年,炀帝又欲第二次兵发辽东,远征高丽。由于炀帝滥用民力,征发无度,如今已是百姓苦役,天下思乱,社会经济的破坏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长安虽然看上去十分繁华,但整个大隋政权已经是外强中干了。 这日好大喜功的炀帝正在长安称内选举高僧,开建大会。正巧观世音菩萨来寻玄奘法师,见他正在那法师坛主讲经,便见了炀帝说了西取西经之事,并力述诸般好处,炀帝见了菩萨自是十分高兴,立刻答应下来。当即菩萨赐下锦襕异宝袈裟、九环锡杖。 炀帝次日在寺中问道:“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话未完,旁边闪过法师,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炀帝大喜,上前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炀帝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玄奘心中虽对炀帝荒yin无道不满,但希望到取得西经献给炀帝,如他能阅过经书后痛改前非,便可救万民与水火,便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随在佛前拈香,以此为誓。炀帝大喜,即命回金銮殿,待选良利日辰,发牒出行。 ................羽劲驰来到洪福寺外,请门前的小沙弥通报一声。不多时那小沙弥飞奔而来,说是大阐法师有请。来到一间厢房。只见大阐都纲陈玄奘法师以在门前迎接,羽劲驰忙走上前去跪下,口称师父。 陈玄奘见了大喜:“你就是观世音菩萨所说的羽劲驰?”一边说着,一边将他扶起。 “徒儿正是。” “好,好,好。你既入我门,我与你起个法名,却好呼唤,就名‘悟空’如何?” 羽劲驰一听似乎是要他做和尚,忙道:“慢来慢来,师父,我可是俗家弟子,不是和尚,观音菩萨该和师父说过。” 玄奘听了笑道:“你既入我门,虽是俗家弟子,也该有个法名。” “这样啊,那好吧。”羽劲驰搔搔头便不再作声。 次早,玄奘带了悟空求见隋炀帝,说是可以出发了。炀帝听了当即设朝,聚集文武,写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有钦天监奏曰:“今日是人专吉星,堪宜出行远路。”炀帝大喜。随即宣上宝殿道:“御弟,今日是出行吉日。这是通关文牒。还有这菩萨赐下的锦襕异宝袈裟、九环锡杖,朕又有一个紫金钵盂,送你途中化斋而用。本选了两个长行的从者,健马一匹,送为远行脚力。但如今菩萨赐予你的徒弟来了,想来必是神通广大,两个长行的从者就此免了,以防拖累,你可就此起程。”玄奘谢了恩,领了物事,更无留滞之意。炀帝排驾,与多官同送至关外,只见那洪福寺僧与诸徒将玄奘的冬夏衣服,都送在关外相等。炀帝见了,先教收拾行囊马匹,然后着人执壶酌酒。炀帝举爵,又问道:“御弟雅号甚称?”玄奘道:“贫僧出家人,未敢称号。”太宗道:“当时菩萨说,西天有经三藏。御弟可指经取号,号作三藏何如?”玄奘又谢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炀帝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三藏不敢不受。接了酒,方待要饮,只见炀帝低头,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 三藏不解其意,炀帝笑道:“御弟呵,这一去西天,几时可回?”三藏道:“只在三年,径回上国。”炀帝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复谢恩饮尽,辞谢出关而去。炀帝驾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