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海平面之下 (第3/3页)
国了,就连当初羽劲驰手下的三千军官团也已经先后去了白纱帝国。而最后一批白纱神族不在别的地方,就在这个基地,直到上个月的最后两天,他们才回白纱帝国。他们之所以逗留到现在,便是为了这三艘军舰。
当初,在北唐帝国第一次目睹了来至海上的怪物时,羽劲驰便意识到帝国已经失去了制海权。虽然当时使用空军战斗机将这些海怪驱逐出了帝国的近海,但是没有一支强大的,能够任意驰骋在任何海域的海军,就谈不上制海权。因此,羽劲驰建立了这个帝国海军北冰洋试验研究基地,为的就是能够在这里打造一支真正的强大海军。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拥有彻底消灭那些海怪的军事力量。面对能够在大海深处随意活动的巨大怪物,帝国海军也需要一支能够在到大海深处去消灭这些怪物的舰队,毕竟水面舰只和空军部队攻击水面以下的敌人有着先天不足,他们更擅长于攻击水面以上和陆地、天空上的目标。这样,为了对付那些来自水下的威胁,就需要一种能在水下迅速行动,威力巨大的武器。于是,北唐帝国的水下攻击系统的研制就成为一种必然。但是,水下攻击舰是一种北唐华族从未接触过,只是出现在人们幻想中的全新的武器。虽然墨门的典籍中记载过类似的假象设计,但是毕竟只是假象,要想现实是不可能的。 而建造和设计大型水面舰只的理论和经验,顶多也只能对舰船建造工艺上起到有限的帮助,毕竟水面下的情况和水面上是完全不同的。要在这种即无理论,又无经验,甚至因该是个什么模样都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开始这样复杂的工程,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没有制海权,北唐帝国就一天不能得到真正的安全,谁知道大海里还有些什么乱七八糟的怪物呢?于是,在一边打击来支海上的海怪,一边建设海军的同时,北唐帝国在寒冷的北冰洋的冰窟窿里建立了北冰洋试验研究基地,准备在一张完完全全的白纸上画出深海海军的未来。为此,在全国都十分需要高级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时侯,羽劲驰毅然决定抽调相关行业的两千名顶尖技师和近五十名白纱神族组建了研究基地的班底。为了保证即有效,又健康的发展,白纱的神族们依然采用引导研究的模式,让那些普通技师们自己摸索出所需要的理论和经验。经过整整五年的努力,白纱神族有意无意的暗示下,基地的研究工作几乎没有走什么弯路,终于在三个月前建起了一支实验性的水下攻击舰队。 虽然舰队只有三艘水下舰只,但是这三艘舰只却代表着划时代的意义,是全新理论和作战模式的体现。舰队由两艘代号为B-1和B-2的水下攻击舰和一艘水下攻击母舰组成。两艘水下攻击舰长117.6米,水下排水量7317吨,外形仿造鲨鱼的模样设计,其运动方式也采用鲨鱼的模式,可以下潜到1350米的水下。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获得与大型海怪同级的灵活性,而它们的水下速度达到了每小时70公里,比真正的鲨鱼还要快速。否则,一旦与海怪接战,不能灵活运动的水下攻击舰只有死路一条。这种全新的水下舰只使用的武器系统同样是全新的,它一改飞机和水面舰只使用的水元素光探测、锁定系统,而是用了一种全新的探测模式,那就是声音,毕竟光这种东西在水下的传播距离实在是太短了。 利用回声定位这一新的方式,帝国军的水下攻击舰可以搜索到100公里外,体长超过二十米的海怪。使用的武器是一种能像高速自由游动,装有小型回声定位系统,最大射程达到65公里的高速爆炸武器——鱼雷。而先进的目标管理系统,保证了这种水下攻击舰同时攻击八个目标的能力。此外,为了弥补在对付小型高速目标上大型水下攻击舰先天上的不敏捷,帝国海军开发了第三种水下舰,那就是水下攻击母舰。这种水下舰虽然排水量达到了40000吨,但是速度并不比B-1或者B-2慢。它本身的攻击能力并不强,而且体型也不是鲨鱼型,而是一种水滴状,推进系统则是位于尾部的八部喷水推行系统,但是它搭载了24艘水下攻击机。这种全新的水下攻击机只有六米长,虽然只携带八枚快速鱼雷,航行距离不超过1000公里,但是宛若热带鱼一般的身躯却十分灵巧,是专门为攻击高速小目标而设计的,其速度更是达到了每小时120公里,可算是海洋中游动最快的东西了。于是,这三艘水下攻击舰的水下攻击可说是完美无缺。但是,如此强大的舰队,却还没有完成。虽然舰只本身已经完工,上舰官兵也已经在模拟器上完成了训练,但是还有大量的调试、实验工作要做,并不是说现在就能拖出去战斗的。即便是调试、实验完成了,也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正真形成战斗力,这一切都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因此,当赵翔少将一说出要派出水下攻击舰队参加战斗时,研究人员们反映这么大。 此时,基地的技术总监站了起来,毫不客气地对赵翔道:“少将阁下,虽然你是基地指挥官,但是在技术方面是不能感情用事的。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爱国的,没有人愿意看着我们自己的国家受苦。但是,请您注意,水下攻击舰才刚刚建造完成,大量的调试工作还没有结束。而且,完全在水下运动的舰只一旦发生事故将是十分可怕的。虽然我们的设计中有逃匿设计,但是,如果没有水面舰只的支援,飘在海上的逃匿设备并不见得安全。因此,我希望你在作出决定前再考虑得更多一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