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 只要相信相信着你的我就好了 (第1/2页)
领完战术机,接下来的几天七夜还要帮凯蒂亚进行一定量的模拟训练以熟悉新机体。 东德的MIG-21三弦琴是苏联根据美国公开的F-4幽灵改装而来,架构和cao作基本大同小异,对小萝li来说,上手倒也不难。 由于卫士适格者的稀缺,这世界的模拟环境做的比较用心,以减少阵前伤亡,当然实际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就是了。精力旺盛的七夜在昨晚回来后偷偷找了台模拟器玩了个通宵,第二天早上出来的感想是,想用这玩意扭转战局这世界的人类也是蛮拼的。 从七夜了解的战史来看,人类在光线级BETA出现后彻底失去了制空权,以至于无法应付数量庞大的BETA集群。 这种3米高的小型钟,长相奇葩,但从其大眼睛里发射的镭射却能够近乎100%的命中30公里范围内的超音速飞行目标。而且,其惊人的照射功率即便以人类最尖端的耐热装甲也支撑不到5秒钟,再加上12秒的间隔时间和数十小时的能量储备,让七夜忍不住怀疑它体内是不是载有一个高功率原子炉。 形成数量的光线级种群能够拦截人类集团军级别的全火力覆盖。反过来说,只要消灭光线级,航空轰炸也好,重炮打击也好,人类就可以避免与BETA的贴身rou搏,大大减少自身的伤亡。战术机正是在这一理念下出现的产物,现如今东德军对抗BETA的主要战术就是先利用重金属云覆盖战区,衰减光线级的镭射,在炮兵试射定位光线级的位置后,由中队编制的战术机部队分头突入BETA集群实施斩首。 从结果来说,这种战术取得了丰硕的战果,可以说没有战术机的活跃,奥德河流域的防线早被BETA踏平了。不过战术机毕竟是人类急中生智的改造品,20世纪的人类缺乏许多关键技术的积累,比起UC时代的MS,战术机的缺点数不胜数。 首先是核心动力的不足,使用电池和化学燃料推进的战术机出力比米氏核熔炉相差何止万里,这个缺陷直接引出了一系列的麻烦。战术机的续航时间虽然号称有12小时,但在实际的激烈战斗中推进燃料往往撑不过3小时,没有三维机动的战术机还不如坦克,阵亡名单中突入BETA集群后没燃料回来的卫士不在少数。相比之下,使用米氏核熔炉的MS就连最早的扎古都称得上是半永久动力。 出力低下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机体的负重,相比扎古厚重的装甲,材料工程学上还差了一截的战术机可说脆弱不堪。突击级,要击级都可以轻易在一两击内摧毁战术机的基础架构。 如果说装甲还可以用机动性来弥补的话,那么载弹量和燃料装载量的缺陷就是硬伤了。面对以数量取胜的BETA,战术机部队需要运输机冒着极大的风险配合进攻。与此同时,重火力和辅助装备的搭载也成为浮云,这严重限制了战术机的泛用性。 最后雪上加霜的是战术机的OS效率不足,这严重限制了战术机驾驶员,也就是卫士的数量,再加剿灭光线级的高阵亡率,大量新人卫士已经成为了战术机部队的另一块短板。 这时,七夜也理解了卫士里女性比重这么高的原因,男人死完了女人上,女人死完了孩子上,而后两者无论在精神还是rou体上都不适合战争这种活动。在无法保证各小队里老兵与新手比例的情况下,人类前线已经陷入了新人大比率死亡更替的恶性循环。 虽然知道战术机的许多问题,但七夜可不是他在dollars聊天室里的ID龙傲天,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都没有。他上个世界一直作为MS驾驶员在前线和人拼命,如果是米诺夫斯基粒子的研究员穿越到这里,说不定倒可以扮演一回救世主。 “哎,真的好想念神棍粒子啊。”七夜一边感叹着一边对着左前方屋顶上的油罐连开三枪,坠落的油罐在落地后轰然爆炸,将刚刚着陆还来不及转向的MIG-21卷入其中。 “YOU-WIN!15:0”七夜的屏幕上亮起无情的比分。 “呀,不知不觉凯蒂亚酱已经死了15次啦,才1个小时而已哎,你的战术机是体育老师教的吧?” “唔,七夜大哥老是耍诈!”屏幕上出现鼓起腮帮的凯蒂亚,当然,七夜绝不会承认自己被萌到了。 “NONO,凯蒂亚酱,图样图森破。请称此为战术,这是cao作技能的一部分。况且是你要求进行对战的吧,说为了尽快适应MIG-21,难道之前说的,我想要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