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871_第一零一章 接待(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零一章 接待(下) (第2/2页)

铁洪流的碾过,整个大地仿佛都在颤抖着。

    “我的上帝,这是什么怪物!”

    刘少卿指了指不远处,“这是我国最新研制的‘装甲火力突击车’,同样是在这一次对俄战争中初次使用的一种武器装备。它的研制初衷,是因为在第一次对俄战争中我们吃了哥萨克骑兵的大亏,因此想要制造出一种可以在旷野上行驶,具有一定防护能力的机动车辆,以保护或者应对俄军的大规模骑兵部队。但是在生产出来后我们发现,这种装备对撕开敌军重兵防御的阵地也同样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工兵迅速搭好了几条通道,引领装甲车通过第一道堑壕防线,随后,步兵以班、排为单位,紧跟在装甲车的后面,开始攻击防御方的第二道防线。

    “各位现在看到的是‘骠骑’三型装甲火力突击车,这是一款装甲车是我们‘骠骑’系列的延伸型号,它的制造完全是为了突破敌人的阵地而设计的,装备的是75毫米火炮,装甲厚达22毫米。这使“骠骑”三型的战斗全重达到了17吨。除了一门主炮之外,‘骠骑’三型也装备了一挺重机枪。采用两台60马力的直列4缸水冷柴油机发动机。最大时速达到15公里,最大行程也有100公里。“

    不用说,什么步枪机枪对上这样的钢铁巨兽都不好使,一般的火炮只要不是正好命中,也伤不了它分毫。如果有敌军抱着手榴弹炸药包冲过来,散布在后方的步兵也不是吃干饭的。至于铁丝网,这玩意儿肯定是指望不上了。

    德国的军官们看的眼都直了!

    之前的飞机虽然冲击力强大,但毕竟离得远,高高在上的一飞而过,看不真切。但眼前这大铁家伙可是实实在在的近在咫尺,那震动、那火力、那防护,就好比是陆地上的战列舰,所向无敌啊!

    鲁登道夫一把抓住刘少卿的衣袖:“阁下,这东西有多少?”

    刘少卿没在意他的失态,淡定的问道:“你要多少?”

    “你有多少我要多少!”

    “你要多少我有多少!”

    咳咳……

    好了,不闹……

    鲁登道夫问道:“听阁下介绍,这种……”

    “装甲火力突击车”刘少卿提醒他道:“简称装甲车”。

    “哦,对,装甲车。听您介绍说这是‘三型’,那么就是说还有一型和二型?”

    刘少卿点点头:“没错。一型火力突击车属于轻型装备,专门用来对付骑兵。战斗全重4.7吨,最大时速70公里,可以说是快逾奔马。乘员4人,车上装备有一挺7.92毫米04式重机枪。装备有9毫米的前装甲和7毫米的侧装甲。‘骠骑’二型火力突击车战斗全重9吨,最大时速45公里,成员五人,装备一门37毫米短管火炮;一挺7.92毫米重机枪。装甲同样为9毫米的前装甲和7毫米的侧装甲。”

    “哦”刘少卿补充道:“当然你们愿意用它来对付步兵那也可以……”

    就在刘少卿大力推销他的战车武器的时候,防御方的第二道防线也被攻破。

    “好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防御方最后的一道防线。因为之前进攻方一直没有攻击到这里……”刘少卿刘少卿忽然意识到这样说好像有点不给人留面子,赶紧道:“抱歉,我不是那个意思……”

    莱因哈特摇摇头,表示不介意。

    “好吧,那么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第三道防线的情况。事实上,前面两道防线都是为了守卫第三道防线——现在我们可以给他换个称呼了,叫它‘核心要塞’比较妥帖。这座要塞地处一个交通要道,可以说是我们进攻的必由之路。而且必须在短时间内攻克,否则防御方就会利用这段时间重新调集兵力,我们的进攻战略就有可能破产。”

    德国的军官们面面相觑,这怎么越听越觉得像是凡尔登要塞或者列日要塞的微缩版呢?

    好吧,这位总长是靠着和法国人的战争起家的,他对法国军队的敌视由来已久,我们就当是他故意的。

    嗯,其实他就是故意的!

    “这座要塞有四座炮台,呈四角形分布,每座炮台之间距离也为6公里,很明显,他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小的交叉火力网。每座炮台都由钢筋混凝土整体浇铸而成,大部分建于地下,只露出呈三角形的顶部。炮台的所有兵器和人员都隐藏于地下。”

    “要塞中配置有大炮和大量的轻重机枪,包括120毫米要塞炮和210毫米榴弹炮。所有的炮塔都用钢甲防护,可作360度角旋转,还可以自动升降。炮台上又装有探照灯供夜间指示射击,和炮塔一样能够升降。这也就完全打消了我们夜袭的可能。另外还有速射炮及机枪封锁炮台周围的旷野及附近的死角。炮台之下,修有四通八达的通道与各式各样的地下室,储存有大量的粮食、饮水、弹药、医药用品及供电设施。每座炮台周围还挖有很深的防护壕,壕外布有大量带刺铁丝网及障碍物。”

    讲完这些,刘少卿耸耸肩,“简而言之,这就是一个钢铁的刺猬。”

    莱因哈特此时道:“那么,尊敬的阁下,如果是贵军遇到这样的要塞,将要如何攻取呢?”

    刘少卿打趣道:“哦,我需要庆幸的是,我们好像还没有遇到过如此棘手的防御要塞。不对,让我想想,之前在第一次对俄战争中,海参崴要塞也许算是一个庞大的要塞群,不过,那时候我们依靠的是大口径的舰炮。任何要塞工事,恐怕也经受不住十二英寸甚至更大口径的重炮的轰击。”

    鲁登道夫则道:“关于贵军攻克海参崴的战斗,我们也曾经深入研究过。不过在刚刚结束的第二次对俄战争中,似乎赤塔要塞和伊尔库茨克要塞似乎并不比海参崴要塞薄弱吧?而那时候贵军可无法依靠大口径舰炮的。”

    刘少卿点点头:“没错,在内陆上我们是无法依靠舰炮。不过那两个要塞也各有问题。赤塔要塞在我军进攻时就已经处于防御空虚的状态了,守城的士兵不足,而且已经开始断粮了。另外我军还可以获得列车炮的支援,所以赤塔要塞的攻克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大的战斗。至于伊尔库茨克,这个要塞的坚固程度是弱于我们当前的设计的。而且,我们可是攻击了超过四个月才最终拿下的。我们现在的设定,可没有这么多时间。最多三天,我们必须拿下眼前的要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