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樽记_第八十三章 远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三章 远征 (第2/2页)

,发出无声的告别。

    吴起站在城楼上,俯瞰苍茫大地。摆在他面前的是将是平生未有的巨大挑战,而他将逆流而上,做一名桀骜不驯的反叛者。挡他去路者,唯有死路一条,五十万秦军又何妨?再来五十万,他也照样杀。西河之战,他志在必得!

    长空雁叫,西风烈烈,朝阳如血,天似穹庐。

    五万大军轰轰烈烈地出了城,在离开的一刹那,长鱼酒回过头,凝视着越来越小的禹王城,似乎还恋恋不舍。

    “走吧。”云樗扯了扯他的衣袖,“别看了,还会回来的。”

    长鱼酒这才调转马头,追随大部队一路向西而去。

    八月十六,流火向西坠落,新的战争即将开始!

    十月初五。

    秋残。风霜冷冽,大地荒漠。

    大军行至函谷关,临时驻扎。函谷关作为一处军事要塞,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可谓险要无比。此地荒凉而浩瀚,两旁是崇山峻岭,路窄且坡陡。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地底下不知埋了多少枯骨。细细听分辨,甚至隐约能听见空气里刀枪剑戟的交战声、士兵激烈厮杀的怒吼声,带着沧桑时代感从时空另一端传过来。据说当年老聃写著【道德经】,也是在这个地方。

    经过一个多月的劳苦奔波,傍晚时分军队驻扎在鼓山脚下,小息调整。

    前方探子来报,最新消息:秦师五十万大军兵分三路,从南北中三个方位同时进军,武卒顽强抵抗却依旧寡不敌众,目前已有三座城池沦陷,情况异常危机。而眼下,秦军又将目光瞄准了东进路途上的咽喉要塞之地——阴晋城。

    阴晋城地处多条河流的交汇点,是西河地区的交通枢纽,人流来往频繁,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不仅是块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更是要塞之址,是此战的关键之所在。

    这就意味着,丢哪座城也不能丢阴晋城!若丢了,就相当于切断了魏军坚实的后备力量,于此同时也丢了魏国的天险屏障。战争最忌讳的就是这两点,没有了最基本的物资供给,没有险要的地势作屏障,就好像士兵上战场不带武器,危险而愚蠢。

    情况紧急,探子又来报:秦师主将王僇率三十万大军,驻扎于距阴晋城不远的华县,两名护军各自率领十万大军,分别驻扎于商县和元里。至于秦军阵营中那名神秘的绝顶高手,却是一点消息也没有,不过料想应是同王僇的主力部队待在一起。

    斜日西沉,山风冷得刺骨,风里带了些泥土的气息,落日好像一个巨大的火球。直到光秃秃的岩石终于吞噬全部日光,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狭长的关隘延伸数千里,一直向南延伸到天边。四周连绵不绝的山峦起起伏伏,而军队正驻扎于山谷之中,深险如函。

    当前局势微妙,秦军分散兵力于三处,驻扎在距离阴晋城不远的三个地方,个中意味令人琢磨不透。无论如何,一定要赶在秦军之前抵达阴晋城,绝不能让秦军占得先机。今夜好好休息,调整调整,从明日起须得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路,脚步一定要比秦军快。

    起码,孤之过是这么想的。

    士兵们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不过他却不能。作为护军,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今夜注定是忙碌的一夜。

    入夜,一座座营帐支了起来,士卒们在营帐边升起了一堆篝火,用以驱散夜晚的寒气。明亮的火光活泼欢快地跳跃着,向四周送去温暖。夜里本是睡觉的好时间,然而大家都睡不着,帐里太冷了,还是火边温暖些,起码大家都在。

    士兵们围坐在篝火边,兴致勃勃地侃大山——从奇闻异事聊到女人,从战火纷飞的年代聊到各自爹娘,从家国天下聊到妻儿老小。

    “来!喝!”大伙们人手一个酒坛子,坛子启口,酒香四溢。

    “干!”以坛代杯,威武的壮汉抱起坛子大口豪饮。

    老泥鳅捧着一个大酒碗,喝得满脸通红,晃晃悠悠围着篝火跳舞,所经之处总要挨人一拳。没办法,大家总喜欢欺负他。老泥鳅“哼哼”了两声,倒也乐得自在。

    长鱼酒和云樗也跟着大伙儿一起坐在篝火边。云樗天生喜凑热闹,自然不甘待在帐子里,长鱼酒自己倒是无所谓,反正也睡不着,倒不如出来坐坐。一个醉醺醺的士兵踉跄着朝他们走来。

    “酒要不,兄弟?”他指了指怀中的酒坛子。

    “不了。”长鱼酒礼貌地拒绝道。

    那士兵含混地咕哝了一句,哼着小调走了。

    “哟,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你今日竟不喝酒了?”云樗见状揶揄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