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五章何人所作又有何妨? (第1/2页)
赵缨络听言,起身一福,开口与郑智道:“璎珞有礼!” 赵缨络倒是传统教育下的女孩,礼节上面一丝不苟。按理说应该郑智先给赵缨络行礼,倒是赵缨络听过郑智几首大作,心中对于郑智还是有几分好感,反而先行一礼。 “拜见顺德帝姬殿下。”郑智也拱手来拜。 赵佶开口说道:“郑卿,今日无事便随朕挥毫几番。若是得了佳作,郑卿再填词一曲。璎珞头前也听得你的词作,今日正好遇见,且指导一二。” 郑智听言也无可奈何,只道:“只怕臣难出佳作,配不上陛下丹青之美。” 郑智心中自然是有排斥的,刚才听得赵佶说战事完结之后再行卸甲,心中便有不快。 “哈哈。。。拙作也可,你些就是,随心而为才符合山水之乐。”赵佶倒是不在意这些,心中对郑智词作水平也有自己的认知。 梁师成极为见机,连忙开始准备笔墨纸砚。 郑智心中有话想说,思虑片刻,开口道:“陛下,臣对一事有些许见解,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佶正在收拢大袖,以免画画的时候沾染了墨迹,听得郑智话语,轻松答道:“但说无妨。” “臣以为,西北强军卸甲不妥。”郑智终究还是想说这件事情。 赵佶听言一愣,这种事情关乎赵家之根本,也是朝堂之上的共识,从来不曾听过反对的话语,便道:“且说来听听。” 赵佶当真也就是让郑智说来听听,此时自然不会真去多想。大宋朝哪里容得别人掌握强大的军事实力。 “多谢陛下,臣以为,此战若胜,党项虽然国灭,看似西北平定。但是党项人实非我族类,必然有异心。若是西北没有强军压制,必然还要再起叛乱,此为其一。其二,若是西夏尽归大宋,那么我大宋便与黄头回纥,草头鞑靼,西州回鹘等部落接壤,还有吐蕃诸部在一旁,这些部族势力极强,必然还有战端,若是西北无强兵,如何能抵御这些异族之兵。陛下圣明,开疆拓土之时,必然要有强兵弹压异族才能守土无忧。”郑智说了一番道理,也是希望说服赵佶能保留一部分西军悍卒。希望至少也让当初那些西军同袍有一个不错的生活。 黄头回纥与草头鞑靼都是甘肃酒泉附近的少数民族,回鹘人自然是新疆之地的少数民族,吐蕃是青藏高原的各部少数民族。势力都是不小。 赵佶听言,只是点了点头答道:“嗯,此事等战事平定之后再议。” 郑智已然无话可说,只得站在身后等着赵佶作画,画作的内容也还是艮岳一景。 虽然已是深秋时节,艮岳却还是郁郁葱葱,丝毫不显萧瑟,常青树木皆不凋敝,竟然还有各种各样盛开的鲜花。人道是春暖花开,其实秋天开的花也不少,这艮岳如同一个植物园一般,应有尽有。 赵佶一边作画还一边与赵缨络闲谈,内容多少教导赵缨络作画的技巧。两人一个教得好,一个敏而好学,画面当真极为温馨。 一幅丹青,与赵佶的心情也极为吻合,花草树木好风景。 赵佶转身来道:“郑卿,且填词一首。” 郑智心情不比赵佶,自然是不爽的,看着这一幅草木花鸟,也想不出什么符合立意的词作。 片刻之后,只道:“陛下,臣愚钝,实在想不出好词。” 赵缨络听言,撇了撇嘴角,开口道:“草木花草之词,最是好作,如何写不出,周度文常说你有大才,天下罕见。如何一曲草木也作不出来?莫不是你不愿意为我父皇作词?” 生长于皇家的赵缨络,当真少了一份对人对事的修炼,可能也是年轻,话语棱角尽出。心下想得也是直白,便是以为郑智不愿意给赵佶作词。 赵佶听言哈哈一笑,说道:“无妨,好坏本是他人评,且作出一曲再说。” 郑智听言,口中答道:“陛下,臣有一曲,却是不符合题意,不知陛下愿不愿听。” 赵佶听言,轻轻一抬手,示意郑智直说。 郑智也不多等,开口说道:“臣偶得一词,乃麾下军汉之妻所作,请陛下品鉴: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 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 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 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 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 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