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兰芳兵工厂 (第2/2页)
当年德军生产和部署较多的“巴黎炮”发射更多的炮弹,也许整个法国将产生巨大心理压力,法军可能像1940年那样因军心崩溃而投降或者像2003年的伊拉克军队那样逃散。 巴黎炮”也许很多人没听说过,这是因为一战战败投降的德国当局,在英法盟军到达之前,便将这些大炮拆卸、切割并重新熔铸成钢坯而且几乎把所有的计划…、报告、照片及有关资料销毁。这导致“巴黎炮”长期在军事史上保持着神秘色彩,甚至有许多人怀疑它是否真的存在过。 这个神话一直到1990年2月,英国《防务》月刊也曾登出了一篇题为《为伊拉克造一种宇宙大炮?》的文章,声称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火炮设计师吉拉德·布尔正在为伊拉克研制超级巨炮。它能把卫星或炮弹射人低层地球轨道。这一报道如同一枚炸弹,顿时在西方舆论界引起了一场轩然波涛。布尔和它的超级巨炮,立刻成了西方军界和情报机构最感兴趣的目标。而随着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布尔经过媒体等曝光方式,才使得神秘的巴黎大炮得以重见天日。 1964年,36岁刚出头的布尔已是该大学宇宙研究所的所长了。在宇宙研究所工作期间他曾设计过一种“超高效竖琴系统”管筒长40米,口径1000毫米,可把2000公斤的弹头射人低层地球轨道上。这一成就使他名声鸠起。1965年,一位德国中年妇女悄悄来到蒙特利尔,寻访布尔教授。这位妇女的爷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与“巴黎大炮计划”的几位总设计工程师之一。她带着爷爷罗森伯格的“巴黎大炮”的原始设计手稿来的。罗森伯格在手稿中描述了这种加农炮的技术细节。布尔是位有经验的弹道专家他借助这份资料在制图板上复制出完整的火炮。
在她的帮助下,布尔如虎添翼终于揭开了隐藏了近半个世纪的“技术迷宫”想出了改进“巴黎大炮”的途径。从此,他便与超级巨炮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布尔认识到现代火炮设计正面临着一场革命。他渴望一显身手。 也许是他的知名度帮了他的忙,美国陆军研究发展部、加拿大国防部相继找到了他,提出了合作项目。在美、加军方的大力支持下,布尔在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岛建立了一个试验场,开始了代号为“高空飞行研究计划”的秘密使命, 此外,在美加政府的帮助下,布尔在难于到达的魁北克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实验室。魁北克地区靠近加拿大和美国的边界,便于布尔同美加军方往来。布尔认为,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如果巨型炮的发射物是一枚有推力的火箭,其射程将得到极大延伸。于是,他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美国海军的两门大炮焊接起来,制造出一门长达36米、口径424毫米的巨炮。 在随后的试射中,大炮成功地将90公斤重的炮弹抛向了180千米高的太空。这门巨炮也因其试验地而被称为“巴巴多斯”大炮。据说这种火炮还可以将100公斤重的炮弹发射到4000千米远的地方。把2旧公斤重的火箭增程战斗部发射到2570千米之外的地方。重量稍轻一些的载体可以被送到250千米以上的垂直高度。在世界上现存的可实用的大炮中,这门“巴巴多斯”大炮所保持的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 对于陈敬贤来说,他只知道罗森博格是己黎大炮的其中一个总工程师,其他工程师的名字因为被当年德国严格销毁了,后人不得而知。 此时的罗森博格是一位40多岁的克虏伯炮厂工程师,由于陈敬贤同克虏伯工厂签署了合作协议和克虏伯火炮技术转让等协议,罗森博格一开始是作为克虏伯工厂的技术指导专家来到兰芳兵工厂,在陈敬贤的争取下,克虏伯同意把罗森博格转让给兰芳兵工厂,随后陈敬贤又派人把罗森博格的家人全部接到了兰芳,在任命罗森博格兰芳兵工厂首席火炮设计师,罗森博格才同意在兰芳兵工厂工作。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