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北洋新军阀_第九节回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节回国 (第1/2页)

    1907年5月1日陆振华回到了已经离开了近6年的中国,同行的周力和王强等人也都是二十五六岁的人了。陆振华不知道该这么算自己的年龄,但是觉得自己比周力年轻些就算自己24岁。陆振华一回到上海也不知道该找谁和那个部门去报到,没办法只好找出大清朝驻德国大使馆送来的关防印信和官服以及黄马褂等东西,然后直接去了吴淞道台衙门。陆振华直接说:“我是陆振华,于1901年李鸿章中堂派遣出洋留学,近日归国,现不知该往那个衙门去报备?”

    “大人的关防印信是直隶提督,现在因该先去陆军部报备,再到直隶总督处等候安排。”胖胖的道台说道。

    “多谢大人指点。对了还有一事的烦劳大人,我想请一位师爷,能通新学且熟知官场规则的最好,望大人帮助推荐一二。”陆振华说。

    “好说,在下一定替大人物色一个。”道台说道。

    陆振华在上海滞留三日未能找到好的师爷,就动身去湖北,途径安庆时陆振华拜访了徐锡麟。此时徐锡麟任巡警学堂堂长、陆军小学监督。陆振华看着这位清末死的其惨无比的革命者,看着他坚定的目光就知道他是不能被轻易说服的。陆振华临走前留下一句话:“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说完这句话陆振华就飘然而去,逆江而上到达武汉。

    武汉由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在清末、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汉口一度成为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著名的辛亥革命便首义于此(武昌起义)。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武汉是中国近代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

    陆振华到达武汉并没有通知任何人,而是自己带着周力等四人一起去的。陆振华首先参观考察了汉阳铁厂这是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光绪十九年(1893)建成,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大小工厂10个、炼炉2座,工人3000,采煤工人1000。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钢铁工业,而且在亚洲也是当时的最大的钢铁厂,日本的钢厂建设还比这晚几年。

    其次陆振华又考察汉阳兵工厂。1892年,湖北枪炮厂动工兴建,1894年建成。1895至1898年,炮架厂、炮弹厂、枪弹厂、炼罐子钢厂、无烟火药厂先后投产。到1908年,累计制造步枪11万支,枪弹4000万发,各种炮860余尊,炮弹63万枚,以及轻重机枪、手榴弹、地雷等兵器。该厂是中国制造近代兵器的骨干工厂。1904年,改名湖北兵工厂。1908年,改名汉阳兵工厂。

    再次,陆振华考察了湖北织布局和两湖学院及湖北自强学堂。设立在文昌门外江滨湖北织布局。于1891年开始建厂,1892年11月20日纱厂投产,日产棉纱100担。1893年1月布厂投产,日产棉布1800尺。雇有外国工匠多人,本地工人2500人。为武汉地区近代纺织企业之开端。两湖书院开设经学、史学、理学、文学、算学、经济6门课程。1898年起,保留经学、史学、算学课程,陆续增设天文、地理、测量、化学、博物、兵法、兵cao等课,开湖北近代教育之先河。同时大量派遣游学生中国学生出洋游学,陆续派出大批学生赴日学习实业、师范、法律、警察、军事。“据光绪三十三年的统计,留日学生全国各省共计5400多名,湖北所派学生即有1360余名,占了四分之一,所以湖北在当时有先进省之称”。

    最后陆振华考察了湖北新军第八镇驻湖北武汉,辖第十五和第十六两协。两协分别辖29、30、31、32四标,其统制是张彪。由于是军营所以陆振华只好用了关防印信才得观察,湖北新军湖北新军将领多选自武备学堂学生和军事留学生,士兵大部分系招募,因而士兵相对质朴,将领比较开明,又加上有相对宽松的环境,湖北新军在清末成为革命党人开展宣传与组织活动的良好舞台,换言之,湖北新军没有“军阀”习气,容易为革命党人所争取,这也是湖北新军成为最早觉悟的清朝进步军人的原因。陆振华仔细观察了湖北陆军的会cao,观看了士兵的武器cao作,后就默然无声了。原因很简单,湖北新军兵员文化素质很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